APP下载

创新育种思路 打造广适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2020-04-24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茎秆品系高产

文本刊记者 杨阳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华主持,并率领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的“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完成人还有刘录祥、李鹏、吴建军、高国强、孙明柱、赵林姝、王美华、张凤云、郭利磊等。

小麦是我国重要口粮,不断选育和推广小麦新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途径。上世纪90年代末,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凸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高产品种的广适性较差,推广种植区域受到较大限制;二是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性高,潜在风险大;三是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差,产量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项目团队创新育种思路与技术体系,育成广适高产稳产小麦品种鲁原502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两稳两增” 育种新思路成就新品种

项目团队确立了“两稳两增”(即稳定群体、稳定千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强抗倒性)的育种新思路,创新集成了目标突变体创制与杂交选育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按照“两稳两增”育种思路,创新“诱发突变、定向筛选”的育种技术,研制出矮秆抗倒伏种质“9940168”;以其为母本与济麦19配制杂交组合,并利用早代选组合、中高代定向选单株、稳定品系多生态区异地鉴定的杂交选育新技术,育成了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利用该体系,还育成71个优良新品系,其中3个新品系已完成国家或省级生产试验,32个新品系进入区域试验。

确立了“两稳两增”育种新思路。20世纪90年代黄淮麦区育成品种的群体和千粒重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存在茎秆强度较弱、易发生倒伏,穗粒数较少、限制产量进一步提升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确立了“两稳两增”的育种新思路,即稳定群体(亩成穗40万左右),稳定千粒重(45克左右),增加穗粒数(38粒左右),增强抗倒性。在稳定群体和粒重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进一步提升产量水平,通过提高茎秆强度增强抗倒能力,解决多穗型品种普遍存在的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以及大穗型品种高产与广适的矛盾。

创新“诱发突变、定向筛选”的育种技术,研制出矮秆抗倒伏种质“9940168”。诱发突变技术能够使植物在DNA水平发生变异,产生自然界稀有或用常规方法较难获得的新性状,并且能够稳定遗传。91102是项目团队育成的具有穗大粒多、结实性好、茎秆粗壮、韧性好等优良性状的稳定品系,但植株较高(91厘米),难以利用。为此,他们将其进行了卫星搭载(国土普查卫星),从SP2代开始,在保留原有优良性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株高变异进行选择,在SP4代中选出了矮秆突变材料9940168。该材料株高中等(78厘米)、植株繁茂、株型优良,穗部育性好、穗粒数多、结实饱满,基部节间短、壁厚、茎秆韧性好、抗折能力强,是一个理想的育种新材料。

创新集成早代选组合、中高代定向选单株、稳定品系多生态区异地鉴定的杂交选育新技术,育成了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鲁原502亩穗数40.6万、穗粒数38.6粒、千粒重43.8克、茎秆抗折力3.14牛顿,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利用创新性育种技术体系,项目组后续育成71个优良新品系,其中3个新品系已完成国家或省级生产试验,32个新品系进入了区域试验。

按照“两稳两增”的育种思路,以创制的9940168为母本,与济麦19配制杂交组合。济麦19曾是黄淮麦区主推品种,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具有群体适宜、株型优良、落黄性及综合抗性好等突出优点,但株高较高、茎秆较弱、穗粒数偏少,与9940168茎秆强韧、穗粒数多的特性优势互补。

早代选组合。子一代重点观察各组合杂种优势表现,淘汰劣势组合;子二代由常规点播种植、单株选择,改为小区种植、群体选择,并在济南和桓台两地同步进行,根据小区群体综合性状表现,确定重点留选组合。

中高代定向选单株。子三代至子五代采用点播种植、单株选择。注重单穗小穗数和穗育性选择,通过增加小穗数、提高小花结实性,增加穗粒数;注重茎秆强度和基部节间长度选择,自子四代开始对选出单株的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壁厚、茎秆抗折力进行测定,选择抗倒伏能力优于亲本济麦19的单株;注重粒叶比和株型选择,选取下部叶片窄、上部叶片较短且挺举的材料,提高通透性和光能利用率。

稳定品系多生态区异地鉴定。优选的新品系在济南、桓台、菏泽进行多点多年的综合性状鉴定与评价,同时在北京和宿州进行冬季抗寒性、抗倒春寒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新品种/系。

品质优良 打造我国主推小麦品种

鲁原502通过国家和四省(自治区)审(认)定,实打产量突破800公斤/亩,年推广面积超1500万亩,为我国三大主推小麦品种之一。鲁原502具有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品质优良等突出优点。在国家和山东省区试中产量均居第一位,分别较对照增产10.16%和4.99%;山东省高产创建实打验收最高单产达812.2公斤/亩。该品种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区域广,在国家多年多点区试中增产点率100%,推广区域覆盖鲁、皖、冀、苏、晋、新疆等6个省(区)。群体结构合理,植株重心低、基部节间短且壁厚、茎秆抗折力高,抗倒伏能力强。在不同节水处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高,节水丰产性好。品质为优质中筋,馒头评分80.0分,面条评分82.0分。

产量潜力高。实打产量高达812.2公斤/亩。鲁原502在国家黄淮北片、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新疆自治区参试中,均表现突出。在国家区试中较对照石4185增产10.16%,居第一位;在山东省区试中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9%,居第一位;在安徽省和新疆自治区生产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增产15.90%和17.72%。在高产创建中,由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2011年兖州点实打产量783.52公斤/亩、2014年桓台点812.2公斤/亩、2015年招远点768.18公斤/亩、2016年兖州点805.9公斤/亩,充分反映了鲁原502的高产潜力。

适应性广。国家和四省(区)审(认)定,6省(区)大面积推广。鲁原502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区域广,先后通过国家和山东、安徽、江苏、新疆四省审(认)定,推广区域覆盖鲁、皖、冀、苏、晋、新疆等6个省份,满足了不同生态区对广适高产品种的需求。在国家区试中,鲁原502不同年份、不同试验点表现稳定,均能发挥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增产点率达100%。对山东、河北和山西三省两年度24点次参试品种产量结果分析表明,鲁原502适应度值最高,变异系数和离优度值均较低,说明鲁原502不仅产量高,而且广适性和产量稳定性均 较好。

茎秆强韧,抗倒伏能力强。对蜡熟期不同品种茎秆强度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鲁原502植株重心低、基部节间短、基部第二节间壁厚、茎秆抗折力高;茎秆基部第二节间的解剖结构显微观察发现,鲁原502茎秆横切面积较大,大维管束数目较多,机械组织较发达,厚壁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密,细胞壁木质化程度较高。2013年和2016年,山东省多个地市出现了大风和强降雨天气,鲁原502经受住了考验,与其它品种相比,展现出了更好的抗倒伏能力,得到了农技推广专家和种植农户的肯定。

节水性能好,水分利用效率高。10个小麦主推高产品种节水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原502在0水、1水和2水处理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为第1位,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每公顷面积每毫米深度用水29.64千克、每公顷面积每毫米深度用水25.13千克和每公顷面积每毫米深度用水21.90千克;生理指标分析表明,鲁原502灌浆前期干物质增速快、中期峰值高、后期降速慢,穗粒数和千粒重波动小,能够在不同节水处理水平获得较高的产量。

品质优良,适合制作馒头和面条。国家区试品质分析,鲁原502容重784克/升,蛋白质含量(干基)13.08%,湿面筋29.0%,沉淀指数27.8毫克,吸水率61.3%,稳定时间4.6分钟,为优质中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馒头评分80.0分,面条评分82.0分。

李新华(前排)在麦田中介绍鲁原502

创新推广 优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项目团队研究制定了鲁原5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探索构建了“科研单位+种业联盟+农技推广单位+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推广模式,优化集成了“稳群体、增穗重、减氮肥、适节水”的鲁原5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开发了肥水决策系统等软件。通过建立七省市种业销售联盟、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示范基地,形成新型高效推广模式,加速了品种推广应用。

根据鲁原502品种特征特性,在不同地区开展播期播量、耕作种植方式和水肥利用等试验,明确了鲁原502的适宜播期播量、耕作种植方式和水肥管理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集成了“稳群体、增穗重、减氮肥、适节水”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开发了鲁原502肥水决策系统等软件,为鲁原502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依托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牵头国内120余家种子企业,建立了七省市种业销售联盟;依托各级农技推广单位和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12396热线、品种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等形式,推广品种与配套技术;同时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在106个县市区的173家合作社开展大面积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展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通过以上工作,构建了“科研单位+种业联盟+农技推广单位+农业种植合作社”的推广模式,加速了品种推广应用。

鲁原502自推广应用以来,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省级主导品种,年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年推广面积超1500万亩,成为我国三大主推小麦品种之一。现已累计推广7700.5万亩,增收粮食38.91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91.83亿元。近三年累计推广5132.5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1.21亿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项,品种审定证书5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7篇。本成果获得了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猜你喜欢

茎秆品系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