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下珠 绿珠点点坠香尘

2020-04-23龙芊霓

珠海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含羞草叶片外公

龙芊霓

童年时的语文课本里描绘,秋天到了,大地染上一片金黄。但在一年四季如春的珠海,天地一片金黄的场景终究是少见的。总有植物在这样的季节里依然热情不减,它们在野外、公园花坛,甚至是你阳台上的花盆里,生机勃勃地显摆着身上的绿意。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便是如此,它常常躲在角落的阴凉处,矮小翠绿,自信地向发现它的人宣示着领地主权。若是蹲下来,仔细观察它,你可以从它的叶片、茎干、花朵、种子等每一处细节上感受到它的奇妙与可爱。

童年的“含羞草”

大多数人都见过叶下珠,因为它实在是太常见,我国南北都有生长。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这株小草竟然有个这么诗意的名字,我便是如此。叶下珠呈羽状排列的叶片和豆科植物的羽状复叶十分相似,普通人将叶下珠和含羞草混为一谈是常事,我外公就曾误导过我。

外公喜欢养花草,阳台的护栏上摆满栽种着不同植物的大盆小盆,这是曾经非常时髦的一种阳台小花园。外公的花园中种有芦荟、簕杜鹃、茶花、凤仙花等,大数都是容易养护的植物,其间有一盆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幼时每次去外公家,我总喜欢去玩它的叶子。用手轻轻一碰,它便害羞地将叶片合上,很是神奇。我每次都要把一整盆含羞草的叶片都逐一合上才愿意恋恋不舍地走开。直到有一年,在外公家再去触碰它,它却怎么也不愿意合上叶片。仔细查看,发现也有一些叶片是合拢状态,却不是因为我触碰它,而是早就如此。即便愤愤不平的我加大触碰叶片的力度,它依然没有变化,很让人泄气。当时问外公,这是含羞草吗?它生病了吗?他告诉我,这是含羞草,它晚上才睡觉。不会互动的叶子,终究不再那么有趣。晚上起夜路过阳台,黑乎乎中发现那盆“含羞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合上了叶片,也就半信半疑地认可了外公说的“这是含羞草”。还自以为是地以为是“含羞草”到了结果期,所以反应迟钝。工作后,和博物学爱好者聊起这件往事才知道,外公后来在盆里养的,真不是含羞草,而是叶下珠。

叶下珠和含羞草容易混淆,但普通人要想辨认清楚,其实也不难。首先,用手指触碰一下植物的叶片,含羞草会动,叶下珠却不会。其次,翻开它的叶片,叶脉上结有小果的是叶下珠。再详细些,可以观察它们的叶片排列方式,叶下珠属于单叶互生,而含羞草叶为复叶互生。若从花朵上来分辨它们区别就更大,含羞草的花朵呈圆球形,毛茸茸的,一眼就能看到。叶下珠常会让人误以为它不开花,因为它的花朵实在太袖珍,藏在叶下,若不专门寻找,实在难以发现。

在植物学分类中,含羞草和叶下珠完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含羞草是蔷薇目豆科植物。叶下珠则是大戟科叶下珠科植物。豆科植物是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被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含羞草亚科里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含羞草和合欢。大戟科植物为草本、灌木或乔木,体内常有乳白色液汁,大戟科下的叶下珠亚科植物高达2600余种,平日里我们较为熟悉的观赏性植物秋枫和一品红都是大戟科植物。

植物睡眠之谜

在《广州植物志》中有一段关于叶下珠的趣记:“梅县小童于夏月间田边拔此植物,口念‘胡羞羞,其叶不久即合,故俗称胡羞羞。”胡羞羞这个称呼,实在是可愛。因为叶下珠叶片昼开夜合的特性,它还有日开夜闭草、关门草的别名。

含羞草和叶下珠都属于会睡眠运动的植物。在植物生理学中,这是个有趣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围绕植物睡眠运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观察,他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一书中指出: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植物通过睡眠运动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随着植物生理学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更深研究植物睡眠运动后,认为此说不够全面,这还要从植物的睡眠机制上说起。

后来的科学家们在有睡眠运动的植物体内发现了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并且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可使植物叶子萎靡不振的“安眠药”和可使植物叶子展开的“兴奋剂”。叶下珠的“安眠药”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于是“安眠药”浓度降低,“兴奋剂”浓度相对提高,叶片张开,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剂”浓度相对降低,叶片闭合,以防“体温”下降。而配糖体的合成与分解,完全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自动控制的。所以,叶下珠才会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夜幕降临后却会悄悄合上叶片。

含羞草的活动要比叶下珠频繁得多,不仅晚上会闭合,白天一碰也会将叶片合拢。在含羞草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叶枕,叶枕内有许多薄壁细胞。这些细胞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当叶片被触碰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会流到细胞间隙中,叶枕下部细胞间的膨压降低,从而带动叶片闭合、叶柄下垂。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内,叶片就闭合;过5-10分钟,细胞液又会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恢复原样。植物睡眠运动机制依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其核心都是植物适应生存环境进化的结果。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袖珍植物的大价值

说叶下珠是一种结构非常精妙的植物一点也不为过,它的花朵结构可以证明。翻开叶下珠的叶片,小小的花朵结在叶腋。它的花朵分雌雄,单性但同株。直径约4毫米的雄花长在小枝上端,雌花长在小枝下端。雄花通常几朵一簇,但通常只有一朵发育,看似单生叶腋,有6枚黄绿色半透明的萼片,有同色的花盘,还有3枚雄蕊。雌花通常单生,同样有6枚黄绿色的萼片与花盘,比雄花略小。橘黄色的花药,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开雄花与雌花。更神奇的是,叶下珠,没有花瓣。不亲手翻开看一看这些精巧的细节,很难发现。

我国古时的植物学家也观察到了一些叶下珠的细节,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据现有资料考证,叶下珠其名最早可追溯自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1880年)中写到的:“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黄熟紫。俚医云,性凉,能除瘴气。”夜合,就是合欢。叶下珠个子总是小小的,故此吴其濬说像合欢的树芽。看来,吴其濬不但发现了叶下珠的叶片会昼开夜合,而且也认为叶下珠的外表与豆科植物相似。据与叶下珠的历史资料所述,清代之前叶下珠这种植物就已经存在,只是叫法各不相同。但因叶下珠外形特别,曾出现在一些诗文的记录中,勉强能从中了解一些古人们对叶下珠的描述。

比起植物学上的记载,我国古代对叶下珠的药用价值的研究更深入。在中医学上,叶下珠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其全株都有药用价值。一般在夏秋季节,采集叶下珠,去杂质,晒干,作为药用。作為药材的叶下珠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之功效。中医学者在对叶下珠的药性描述中写道“微苦、甘,凉”。目前,叶下珠作为一种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治疗。伤寒论专家郝万山教授的“柴胡解毒汤”里就有叶下珠这一药材。易生长,药用价值高。这样看来,叶下珠可不是一般的“杂草”。

植物档案

中文名:叶下珠

拉丁文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

别名:珠仔草、假油甘、胡羞羞、龙珠草、碧凉草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属:叶下珠属

生境分布

产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通常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在云南海拔1100米的湿润山坡草地亦见有生长。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南美。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雌雄同株;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红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猜你喜欢

含羞草叶片外公
橡皮泥科学实验室
“登堂入室”闹笑话
我的植物朋友
叶片雨水痕迹大不同
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含羞草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含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