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冷凉区种业发展建议

2020-04-23郭益芬

种子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议

郭益芬

摘   要:高寒冷凉区要充分发掘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禀赋,把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限制转化为发展寒旱农业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高寒冷凉区;种业发展;建议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6-0127-01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高寒冷凉区种业发展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品种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掘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禀赋,把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限制转化为发展寒旱农业的独特优势。按照产业布局,坚持走“订单+保单”的路子,重点发展菜、菌、藜、药,兼顾粮、油、薯、豆小杂粮等一般种业,使种业结构趋于合理,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1   高寒冷凉区种业发展规划目标

一是继续优化种业结构。继续培育壮大“菜、菌、藜、药”四大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二是提高种业生产能力。按照“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农业产业布局,努力使“菜、菌上规模,藜、药促增量,粮、油攻单产,饲、草稳基地”,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良种在农业播种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是明晰种业发展前景。以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扶持一批育种企业和育苗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质的种子和种苗,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产出效益。

四是提高种业科技水平。不断引进菜、菌、藜、药、薯等种子新品种,种好试验示范田,并加大推广力度,使农业良种化程度达到98%。

2   重点建设任务

2.1   小麦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加强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力。一是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产区抓粮可得实惠。三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机械化耕种,使小麦增产100 kg/667 m2,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争取对小麦种植生产资料的补贴,大力促进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2.2   高原绿色(有机)蔬菜

通过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和土地入股等形式推行旱地改水地、小田改大田、漫灌改滴灌等“三改”模式,用足用好“原生”区域公共品牌和“中国高原夏菜之乡”誉名,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高原夏菜“三品一标”认证,提升高原夏菜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三改”模式,推广分区轮作、育苗移栽、水肥一体化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鼓励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冷链物流设施与蔬菜加工企业合作,通过水果红笋加工、蔬菜收贮加工、分级包装,实现高原夏菜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引导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打造高原特色蔬菜品牌,借助品牌效应,畅通蔬菜流通渠道。做到规模化、准化种、品牌化、绿色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2.3   食用菌

发挥气候冷凉、空气洁净、微量元素富集等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食用菌品牌,积极组织申报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登记。鼓励企业、合作社以鲜菇销售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食用菌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结合网络销售、企业自销等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国内销售市场。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大力发展订单食用菌生产。鼓励企业以前期代缴保费的形式,落实食用菌保费补贴政策,通过“订单+保单”,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保障农户收益。

2.4   藜麦

鼓励以农户为主的发展方式,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种植的精细化程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适度规模发展,增加生产投入,加强田间管理,着力提高藜麦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藜麦精深产品研发,开发藜麦八宝粥、藜麦白牦牛牛肉羹、藜麦茶、藜麦果汁饮料、藜麦白酒、藜麦啤酒、藜麦饼干等速即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保健等产品。加大藜麦花语和干花产品的推广,延伸产业链,实现由原粮销售向精深产品开发转变,放大利润空间。加快藜麦观光旅游业开发,以藜麦扶贫产业园为核心,结合特色民俗文化,形成周边自然及人文景点相映成辉的“旅游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5   中药材

落实“订单+保单”模式,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保障农户预期收益。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中药材企业,建立中药材原料供给基地,开展订单收购,把优质的高寒冷凉区原生中药材销售出去。充分挖掘原生中药材产品的地理特性和发展潜力,培育优势品种2~3个,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进有实力的中药材企业在本县建厂,完善“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带动发展、固定分红、扶贫车间、劳务就业等形式,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式组建模式,聘请中药材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开展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种植模式等试验示范,通过现场指导、交流观摩、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2.6   马铃薯

继续从定西、青海、四川、甘肃农大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建立种子基地,将好的品种进行推广,使良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脱毒率达90%以上。通过实施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合理布局生产品种、科学种植、加强技术服务、强化示范带动、搞好产销对接等措施,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稳粮增收和精准扶贫。产业布局提倡闲散土地零星种植,不要求连片,不强求上规模,根据气候特征和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海拔、气温、降水、土壤等条件的要求,自行安排进行品种布局。

2.7   小杂粮

青稞、豌豆、油菜等非主要农作物,适应市场需求,经种植侧结构调整,逐年缩减。按照“提倡家庭農场经营,机械化生产”和“适度集中、提质增效”的原则,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机械化生产小麦;突出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种植油菜。要大力推广种植临蚕4号、临蚕5号等蚕豆新品种,推广北青系列青稞新品种,给予青稞种植农户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补助,推动小杂粮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