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及对策
2020-04-23沈银凤
沈银凤
摘要 本文以绍兴市柯桥区为例,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对策;浙江绍兴;柯桥区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24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样深刻的话。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尤为重要。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周围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来源于3类产业:第一产业为种植、养殖加工人才,第二产业为企业经营主、合同制厂长或车间主任、农民经济合作社带头人,第三产业为经纪人、物流人才。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地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一项任务。
1 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现状
1.1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2019年以来,全区农民培训转移工作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2019年全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要点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建设,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民培训精准实效,推进我区农民劳动技能、创业能力、服务水平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截至10月底,柯桥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 600人左右,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67人,新增农村实用人才1 199人。
1.2 培训内容过于单调
在2019年的1 60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共培训32个班次,其中培训最多的有面点师培训、母婴护理专业培训、插花工艺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4个专业。各个成校也反映只有培训这类内容才能吸引学员前来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而且办班效果都比较理想;如果是培训茶艺师、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产业等在招生方面就比较困难,并且到课率不高,办班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专业多样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1.3 人才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一方面,个别镇街和农民培训基地仍然存在以完成培训任务为目标的思想意识,在具体实施培训计划的过程中没有从提升培训效果这个关键点入手,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就很可能导致学员培训意识不够强,“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一方面,农民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够充分,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教材停留在单一层面上,有待深化和挖掘,导致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在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1.4 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很多人也不主动去了解。在电话抽查中发现,很多人都是既参加了面点师培训,又参加了母婴护理培训,培训人员重复比较多。各个培训机构在宣传方面还有待加强,了解农村实用人才辦班信息的人不多,很多想要参加培训的学员却未及时得到消息,错过了培训时间,也错过了培训机遇。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可以通过很多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宣传面,让真正需要的学员能有机会来参加培训。
2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
按照统筹规划、部门联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农培办的牵头作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打破部门、地域、行业、单位、学科的界限,联合多部门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工作管理推进机制,使农村实用人才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统筹利用涉农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切实提高培训能力,积极推动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1]。
2.2 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实效
针对2019年培训工作中发现的培训内容过于单调的问题,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村新型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农民实际需求制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针对培训内容的规划、授课教材的选择、专业教师的聘请、教学形式的创新等方面,切实提高课程培训和实训环节的合理性,适当增强培训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应充分发挥涉农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培训项目主办部门的参与度,提高对培训项目质量的把控力[2]。
2.3 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师资力量
在电话抽查中发现,不少学历较高的(如大专、本科类)学生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太过简单,这类学员对培训层次要求较高,希望接受中、高级的技术培训,说明新技术、新成果对其吸引力更大,但柯桥区农业领域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制约了培训的实用实效性。建议每年要紧抓省级和市级培训项目这个契机,推广省农民大学和市农民学院培养模式,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承担培训任务,成为农民培训的主阵地,这样不仅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提升师资水平,也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进行推广示范及应用[3]。
2.4 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培训引导
一方面,不仅要宣传各个培训机构的办班情况以及办班时间、地点、内容,吸引更多的人才参加培训,真正做到“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正面宣传,各个培训机构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区营造良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氛围,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4]。
3 结语
要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对培训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将农村实用人才真正落到实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4 参考文献
[1] 葛玺.培训新型农民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1(10):54.
[2] 韩长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3(24):17-20.
[3] 杨谦,孙艺军.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J].中国合作经济,2014(4):51-53.
[4] 高金龙.构建乡村培训网络 积极培育职业农民:泾川县农民培训网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农业,2014(2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