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油菜“333”与“345”技术示范效果研究
2020-04-23黄兴贵
黄兴贵
摘要 为探索休宁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了油菜“333”与“345”技术示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45”技术集成模式增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油菜生产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油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菜;“333”技术;“345”技术;产量;效益;安徽休宁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004-01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油菜是休宁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约5 333.33 hm2。菜籽油是休宁县城乡居民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油菜“333”(即生产成本控制在300元左右,亩产菜籽达到300斤,亩纯收入实现300元)和“345”(即生产成本控制在300元左右,亩产菜籽达到400斤,亩纯收入实现500元)技术试验示范对于探索休宁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增加油菜生产综合效益,促进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 ℃,年均降水量1 937 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70%,秋季雨水偏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4%。年均日照时数1 931 h,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4%。油菜“333”与“345”技术对比试验示范面积7.2 hm2,3.33 hm2为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区,0.27 hm2为“333”与“345”试验集成技术对比区,3.6 hm2为休宁常规施肥对照区。
1.2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华油杂62R,该品种根肿病发病率25%、病指2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集成技术示范区(A)、常规施肥对照区(CK1)、空白区(CK2)。示范区和对照区“333”与“345”对比试验田分别安排在徐美秀、毕聚红田块,面积均为1 333.33 m2,处理A和CK1均为500 m2,CK2为100 m2。
集成技术示范区(处理A)播种前用新美洲星30 mL原液拌0.75 kg干种子,现拌现播。用40%“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25-7-8)750 kg/hm2于播种前一次性撒施,后期不追肥。“333”试验播种前撒施“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600 kg/hm2,苗期撒施尿素75 kg/hm2;“345”试验播种前撒施“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750 kg/hm2。3月22日花期结合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
常规施肥对照区(CK1)施用35%油菜专用肥(15-10-10)600 kg/hm2,播种前撒施;11月29日用尿素112.5 kg/hm2作提苗肥撒施;12月21日用尿素75 kg/hm2作腊肥撒施;2月14日用尿素75 kg/hm2作薹肥撒施。
2个对比示范试验田的空白区(CK2)均未施用任何基肥和追肥。
1.4 试验实施
示范区播种时间为2017年10月10—18日,“333”试验为10月12日,“345”试验为10月15日。播种方式为免耕撒播,即先撒肥,再机开沟,最后人工撒播种子4.5 kg/hm2。
示范区(处理A)、对照区(CK1)、空白区(CK2)除施肥方式、数量、时间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如苗期防虫、除草、花期防病(3月22日)均一致[4-6]。7.2 hm2机收时间为5月14—15日,其中2个对比试验田均于5月15日机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2.1.1 “333”模式。处理A实收产量1 885.5 kg/hm2,较CK1(常规施肥)实收产量1 782 kg/hm2增产103.5 kg/hm2,增幅5.8%;处理A和CK1分别较CK2增产1 455.0、1 351.5 kg/hm2,增幅分别为338.0%、313.9%。
2.1.2 “345”模式。处理A实收产量2 197.5 kg/hm2,较CK1(常规施肥)实收产量1 837.5 kg/hm2增产360 kg/hm2,增幅19.6%;处理A和CK1分别较CK2增产1 768.5、1 408.5 kg/hm2。
2.2 效益分析
2.2.1 “333”模式。处理A施用控释肥600 kg/hm2和尿素75 kg/hm2,合计成本6 735元/hm2,纯收益为3 446.7元/hm2,较CK1增加1 143.9元/hm2,增幅49.7%。
2.2.2 “345”模式。处理A施用缓释肥750 kg/hm2,合计成本6 945元/hm2,纯收益4 921.5元/hm2,较CK1增加2 319元/hm2,增幅89.1%。
2.2.3 “345”模式与“333”模式比较。处理A“345”模式成本增加210元/hm2、增幅3.1%,纯收益增加1 474.8元/hm2、增幅42.8%。“345”技术模式较CK1增收2 319元/hm2,优于“333”技术模式。因此,“345”技术集成模式增收效果更为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45”技术集成模式增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农民油菜生产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油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经过走访调查,示范对照区施用了常规油菜专用肥750 kg/hm2,较2个试验田对照区增施150 kg/hm2;示范集成模式区在苗期和越冬期均施用了提苗肥和腊肥。其产量大部分较相应试验区都有提高。
此次试验过程中受到了不良天气的影响,在休宁地区大面积推广油菜“345”技术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4 参考文献
[1] 余启芝,陈正才,王关林,等.稻油地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15.
[2] 黄新轶.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8(35):104-105.
[3] 邹小斌,刘小娟.机收油菜的优势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2):21.
[4] 唐成林,肖亚东,张俊鹏,等.天水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安全越冬与高产栽培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9,7(9):91-93.
[5] 姚晓霞,陈风云,董志军,等.甘蓝型油菜—谷子复种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9):16.
[6] 李文友.会东县双低油菜宽窄行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