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 悦读 越读
2020-04-23魏胜先
魏胜先
中华圣哲历来对“三”这个数字青睐有加。先秦时,老子有“三生万物”的哲学构思,孔子及其后生有“智、仁、勇,三达德”的伦理设想,叔孙豹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做人愿景。唐代禅师青原惟信悟出参禅“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三重境界”可概括为:有我,无我,忘我。清代王国维提出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界”可概括为:高标、刻苦、贯通。
我认为,青少年学生读书,也须经历“三重境界”:要我读,我要读,读我要。此“三重境界”可概括为:约读、悦读、越读。
约读者,要我读,择卷阅读之谓
约读是以交友的方式,寻找适合孩子胃口的精神食粮。鉴于读物内容有优劣之分,读者水平有高低之别,在当今图书浩如烟海的时代,如何让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孩子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这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鉴赏能力强的读者来说,开卷有益,读书是福。即使读坏书,也能化“毒草”为“肥料”;对于学习型求知读者来讲,应该说“择”卷有益,读书还是福。如果不加选择,读了低劣、腐朽的书,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不但享不到福祉,反而很有可能遭遇祸患。只有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才能赓续先贤,造福后代。这就是本人力主组织编写《课外名作悦读》系列丛书的初心所在。
经典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大浪淘沙后依然历久弥新的传世之作。“经典拾零”顾名思义,就是发掘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选取现行语文教材、教辅中尚未收录的经典文章和经典文学。丛书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本着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大知识面、陶冶人文情操的原则,体现“一语双文”的新语文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选取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每个年级一册,皆仰赖一线名师的创造性劳动。其选文丰富多彩,切合学生实际,批注精到新颖,赏析独具风格,体例各有千秋。每册均附有整本书推荐篇目。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师生相约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畅游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悦读者,我要读,快乐阅读之谓
悦读是以轻松的方式,唤起孩子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语文观倡导者、当代阅读学开创者曾祥芹先生早在2005年就提出:“愿大家都成为一个由‘阅读而‘悦读的人。提倡悦读,就是着意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学生如果在一种既专注又放松的状态下读书,就能学得快、看得多、记得牢。
快乐阅读还要讲究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阅读方略。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规范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深度阅读与广度、速度阅读相结合,节选名段名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经典阅读与习作训练相结合。学生一旦娴熟地掌握了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就会更浓,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课外名作悦读》丛书极力为中小学生选好课外“阅读伙伴”,以期实现在形式内容上悦目怡心,让人有读的渴望;在朗读吟诵中悦耳动情,让读者愿读耐听;在感悟摄魂中悦心移性,有回味,进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越读者,读我要,创新阅读之谓
越读是以积极的方式,拓展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世界、与自我的阅读四维空间。学生从知道读什么到知道怎么读,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再到根据自己的需要游刃有余地越界阅读,既超越文本,又超越作者,更超越自我,进而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读书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一旦方法融会贯通,就不需要再套用什么了,这种境界可谓无招胜有招。比如,可以结合纸质阅读穿插电子阅读,读完名著后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名家作品后和名家进行通信交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
只有做到越读,才能在习以为常中洞察神奇,在司空见惯中窥见奥妙,才不会堕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才能超越迷信书本和权威的藩篱,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越读是吸收,是表达,更是沉淀与超越;越读是积累,是创新,更是扬弃和升华。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百科。约读,悦读,越读,乃阅读拾级而上之三个台阶。这三个台阶从客观要求到主观愿望,再到自我超越,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乃至向卓越进发的过程。如果你能与约读结缘且不离不弃,终有一日,越读必然会使文字的奇迹变为生活的奇迹,乃至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濮阳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本丛书按照校本教材的特殊要求,融入了一些濮阳文化元素,旨在激发华夏子孙爱祖国、爱家乡的热忱,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的志向。
(作者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濮陽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本文是龙都校园阅读联盟系列丛书《经典拾零·课外名作悦读》的总序,编发时略作修改)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