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0-04-23杨咏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护理质量

杨咏梅

【摘 要】  目的 :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卫生所5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变化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 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其掌握疾病健康知识,提高护理质量,对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老年慢性病;自理能力;护理质量

人口老龄化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功能的衰退,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长,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老年慢性病病程长,患者在医院接受对症治疗后多选择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但部分老年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自理能力较差,常会因治疗依从性下降而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因此患者在家中若能通过护理干预来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自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则会对疾病治疗有促进作用[2]。本研究选取本卫生所5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卫生所5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64~81岁,平均(72.12±3.24)岁;病程2~16年,平均(10.42±2.37)年,高血压40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脑梗2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8例,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前拟定相关注意事项,发放疾病常识手册,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疾病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并嘱患者定期来院复诊。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连续性护理,具体为:

1)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出院前1d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具体病情、相关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并评估记录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2)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1名专科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及3名年资3年以上的护师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在患者出院前3d制定出护理干预计划,评定患者需进行的维持治疗及护理项目,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3)护理实施:从患者出院后起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月登门拜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用药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等,根据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充分认识到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遵医嘱用药,保持心情愉悦,提高治疗配合度。随访时全面评估病情,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并要求家属提醒并监督患者用药,定期来院复诊,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理能力,并于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水平:采用本卫生所自制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从患者的遵医行为、药物知识、疾病知识、防控措施、饮食知识5个层面进行评价,共23个条目,分值范围0~4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越高[3]。2)自理能力:从患者用药、运动、保健、压力应对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3)护理满意度:利用本卫生所自制的满意度评测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总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  ±s )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病程长、恢复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其死亡率占我国总病死率的85%以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患病后常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自身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必要性。连续性护理是指将护理服务从医院转移到家庭、社区中的护理过程,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性的照护,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护理干预计划,帮助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提高自理能力,促进病情康复[4]。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其掌握疾病健康知识,提高护理质量,对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航,秦雪琴,郑红梅.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水平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173-175.

[2] 陈金兰,肖向丽.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08(08):133-136.

[3] 袁爱茵,程琳,邹碧霓.连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掌握、自理能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4):42-44.

[4] 田翠芳.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81-182.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护理质量
论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简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