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OC”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研究
2020-04-23刘晨舒
刘晨舒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州 350001)
0 引言
特有植物是指其自然分布地理区域狭窄或异常狭窄的植物种类,是仅分布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植物类群,这种区域即可以是某个行政区,也可以是某个自然地理区。每一个地区的特有现象,对于这一地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地区的特有种,都是区域最重要的特征表现[1]。由于特有种是这一地区植物区系中不可替代的基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成分,是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种质资源。地方特有种的拯救和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郑清芳等(1994年)根据《福建植物志》(1~6卷)的记载[2],并收集了研究人员在此期间发表的福建境内发现的植物新种(变种),发表了“福建特有植物及其保护和利用”[3]一文。该文为筛选福建省重点保护珍稀树种、福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有关部门建立福建特有树种园、福建特有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以及开展福建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郑清芳等1994年发表文献[3]之后的20多年以来,随着《Flora of China》[4](简称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完成,包括福建特有植物在内的中国维管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一部分在《福建植物志》记述的福建特有植物由于等级改变、重新组合或晚出异名等被归并、修订或整合,另外,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对福建维管束植物的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新种(新变种),上述种类因仅分布于福建境内,属于新增福建特有植物。本研究通过查阅FOC相关卷册,与《福建植物志》(1~6卷)[2]记载的植物种类和郑清芳等(1994年)发表的研究论文[3]进行比较,同时检索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涉及福建境内发现并命名的新种(新变种),系统整理出福建特有植物,旨在为福建特有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限于篇幅,在此仅报道分布于福建的特有种子植物的研究,有关福建蕨类特有植物将另文发表。
1 基于《Flora of China》增补、修订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由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Peter Raven院士共同主编,历时25年,对80卷125册的中文版《中国植物志》[5]进行全面的修订,并用英文成稿。是中国迄今学术水平最高、最为权威的国家级植物志书,是鉴定中国野生植物种类最重要的工具书。利用《Flora of China》对福建特有种子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学术价值。本研究基于FOC对涉及福建的特有种子植物进行增补和修订。
1.1 基于FOC增补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1989—1990年,周东雄在福建沙县富口乡柳坑东北部300~400 m山沟内发现一片松属植物,经鉴定为马尾松一新变种,命名为沙黄松(Pinusmassonianavar.shaxianensisD.X.Zhou)。该新变种发表于1991年7月出版的《植物研究》[6]中。1999年FOC Vol.4将沙黄松收录其中,由于该种迄今仅在福建沙县分布,且《福建植物志》(第1卷修订版)(1991年)未将其收载,属福建新增的裸子植物特有(变)种。
2007年李大明和刘初钿在《A Journal for Botanical Nomenclature》(植物命名杂志)发表了“Gastrodiawuyishanensis, a New Species of Orchidaceae from Fujian, China”(中国福建兰科植物一新种——武夷山天麻)[7]一文,由于该种植物迄今仅发现分布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福建新增的特有兰科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保护价值。陈心启、刘仲健等2009年编撰的FOC Vol. 25兰科植物,将武夷山天麻(GastrodiawuyishanensisDa M.Li & C.D.L)收录其中。
福建羊耳蒜(LiparisdunniiRolfe J.Linn.)系植物学家Rolfe于1908年根据在福建上杭县采集的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经鉴定命名的新种,该成果发表在《Journal Linnaeus Science Botany》(林奈植物学杂志)[5]中。《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卷)收录该种植物时,将中文名订正为大唇羊耳蒜,1994年出版的《福建植物志》(第六卷)亦采用大唇羊耳蒜的中文名予以收载。但在《中国植物志》第18卷兰科植物,以及2009年FOC Vol.25兰科植物中,中文名已被修订为福建羊耳蒜。鉴于该植物迄今为止仅见于福建上杭、将乐和武夷山等县市,属福建特有兰科植物。
1991年,L.Lin和Huang对采自福建永安市天宝岩海拔1 000~1 400 m常绿阔叶林中的壳斗科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发现一新种,命名为永安青冈(QuercusyonganensiL.Lin et Huang),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广西植物》[8]中。《中国植物志》(第22卷)(1998)编著者将永安青冈由栎属(Quercus)归并到青冈属(Cyclobalanopsis),并将学名订正为(Cyclobalanopsisyonganensis(L.Lin et Huang) Y.C.Hsu et H.W.Jen),1999年编撰出版的FOC Vol.4 壳斗科将其收录其中。由于永安青冈仅在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特予以增补。
周仁章根据在福建延平区来舟林场山地中采集的木兰科植物标本,鉴定为新种福建木兰(MagnoliafujianensisR Z.Zhou),该成果发表在2004年《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9]第5期中,在2008年出版的FOC Vol.7将该植物由木兰属(Magnolia)修订到长喙木兰属(Lirianthe),拉丁学名亦变更为(LirianthefujianensisN.H.Xia & C.Y.Wu)。由于福建木兰迄今仅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有分布,属福建特有的木兰科植物。
1995年张永田、陈丽云根据林彦云在福建德化九仙山海拔1 600 m的灌丛中采集的植物标本:林彦云94373号,经鉴定为悬钩子属(Rubus)一新种,命名为九仙莓(RubusyanyuniiY.T.Chang & L.Y.Chen),并将该新种研究成果刊载于《广西植物》[10](1995)中,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室标本室(FJSI)。2003年出版的FOC Vol.9将九仙莓这一福建特有植物收录其中。
此外,在查阅2006年出版的FOC Vol.22[4]和1996年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第9卷第1期[5]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时发现,撕裂玉山竹(YushanialaceraQ.F.Zheng & K.F.Huang)采集于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猪母岗1 750 m林内,将乐茶秆竹(PseudosasajiangleensisN.X.Zhao & N.H.Xia)采集于福建西部将乐县陇西山(龙栖山)400~500 m林缘,火管竹(Sinobambusatootsikvar.dentataT.H.Wen)模式标本采于福建福鼎,上述3种竹类迄今仅在福建境内发现有分布,属福建特有植物。
1.2 基于FOC修订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1932年,在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工作的 F.P.Metcalf博士根据该院唐仲璋教授采集的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Crataegus)植物标本,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唐仲璋山楂(Crataegustangchungchangii)[11],在2003年出版的FOC Vol.9蔷薇科将其修订为小叶野山楂(Crataeguscuneatavar.tangchungchangii(F.P.Metcalf) T.C.Ku & Spongberg),为野山楂的一个变种。该种因仅在福建福州、长乐、福清市有分布,为福建特有种。
《福建植物志》(第2卷)记载的南平空心泡(Rubuspararosaefolius),在FOC Vol.9 (2003)被修订为矮空心泡(RubuspararosifoliusF.P.Metcalf),由于该植物仅分布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为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郑清芳、黄克福根据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后坪村山地采集的鹅毛竹属(Shibataea)竹类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南平倭竹(ShibataeananpingensisQ.F.Zheng et K.F.Huang),该新种发表在1982年出版的《武夷科学》第2期[5]上。《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Vol.22(2006)将南平倭竹的中文名修订为南平鹅毛竹。C.D.Chu和H.Y.Zhou根据在福建采集的倭竹属(Shibataea)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福建倭竹(ShibataeafujianicaC.D.Chu H.Y.Zhou),该文刊载在1988年《植物分类学报》26(2)[5]中。FOC Vol.22(2006)中,《中国植物志》1996年第9卷第1期将福建倭竹修订为福建鹅毛竹(Shibataeananpingensisvar.fujianica(Z.D.Zhu & H.Y.Zhou) C.H.Hu),属南平鹅毛竹的变种。上述两种(变种)鹅毛竹均仅分布在福建境内。
根据《福建植物志》(第1卷)的记载及郑清芳等[3]的调查统计,在福建分布的壳斗科植物中,有8种属于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分别为上杭锥(CastanopsislamontiiHance var.shanghangensisQ.F.Zheng )、漳平石栎(Lithocarpuschrysocomusvar.zhangpingensisQ.F.Zheng)、梅花山青冈(CyclobalanopsismeihuashanensisQ.F.Zheng)、黑锥(CastanopsisnigrescensChun et Huang)、永福石栎(LithocarpusyongfuensisQ.F.Zheng)、卵叶玉盘柯(Lithocarpusuvariifolius(Hance) Rehd.var.ellipticus(F.P.Metcalf)C.C.Huang & Y.T.Chang)、突脉青冈(CyclobalanopsiselevaticostataQ.F.Zheng)和闽西青冈(CyclobalanopsisminxiensisQ.F.Zheng et S.Q.Zheng ex L.Zheng et al.),壳斗科是福建特有植物种类最多的科之一。在查阅1999年编撰出版的FOC Vol.4注意到,上述多数种类已被归并、变更或整合。如上杭锥、漳平石栎、梅花山青冈已分别被作为红勾栲(CastanopsislamontiiHance)、金毛柯(LithocarpuschrysocomusChun & Tsiang )、倒卵叶青冈(Cyclobalanopsisobovatifolia(C.C.Huang) Q.F.Zheng)的异名,上述3种植物除福建外,在广东、湖南等省亦有分布;黑锥、永福石栎中文名分别被修订为黑叶锥、永福柯,拉丁学名不变,其中黑叶锥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均有分布,永福柯仅在福建分布;根据FOC记述,卵叶玉盘柯除福建外,在广东省也有分布。闽西青冈(CyclobalanopsisminxiensisQ.F.Zheng et S.Q.Zheng ex L.Zheng et al.)未被FOC收录。至此,原记述的8种福建特有壳斗科植物中,仅有突脉青冈和永福柯2种属福建特有种。
赵修谦在1980年编撰的《福建植物志》(第1卷)川苔草科中,共收载石蔓(TerniopsissessilisH.C.Chao)、中国川苔草(Lawiellachinensis(H.C.Chao)H.C.Chao)与福建川苔草(Lawiellafukienensis(H.C.Chao)H.C.Chao)3种植物,由于上述3种沉水植物仅分布在福建境内,郑清芳等[3]将其列为福建特有植物。吴德邻(1988)在编撰《中国植物志》24卷中国川苔草科植物中,在查阅大量标本及资料的基础上,采纳了Van Royen(1965)的意见,认为中国川苔草与福建川苔草应属同一种,并将两者合并,归并在川苔草属(Cladopus)中,并拟新名—飞瀑草(CladopusnymaniH.Möller),FOC Vol.5亦认同该分类处理。需要指出的是,FOC中记录飞瀑草除在福建有分布外,在广东、海南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记录。川苔草科的石蔓原隶属石蔓属(Terniopsis),在FOC Vol.5(2003)中被修订为川藻属(Dalzellia),种名被修订为川藻(Dalzelliasessilis(H.C.Chao) C.Cusset & G.Cusset),该种植物仅分布在福建,为福建特有植物。
根据福建植物志(1989年第4卷)杜鹃花科记述,以及谭沛祥(1982)[12]和郑清芳等(1994)[3]相关资料统计,在中国分布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中,有11种仅产于福建,属福建特有的杜鹃花科植物。由于2005年出版的FOC Vol.14对国产杜鹃花属的分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种类进行修订和归并,一些原属于福建特有的杜鹃花属植物种类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原被认定为福建特有植物的上杭杜鹃(RhododendronapricumTam.)、镰叶杜鹃(Rhododendronapricumvar.falcinellumTam.)被归并到茶绒杜鹃(RhododendronapricumP.C.Tam)。戴云山杜鹃(RhododendrondaiyunicumP.C.Tam)则因确立新种的证据不足,在2005年编撰出版的FOC Vol.14中,被归并到满山红(RhododendronmariesiiHemsl.et Wils.),后者在中国许多省市广泛分布。林来官在《福建植物志》(第4卷)记述的新种——武夷杜鹃(RhododendronwuyishanicumL.K.Ling)由于顶生花朵数量、植物体是否具有芽鳞、花冠外面是否被毛等一些分类特征上与小花杜鹃(细花杜鹃)(RhododendronminutiflorumHu)存在过渡,且特征有较大的变异性,因此该新种未被FOC认可和收录。谭沛祥(1982)[12]以采自福建的植物标本分别命名的繁花杜鹃(RhododendronflorulentumP.C.Tam)和黑叶杜鹃(RhododendronpiceumTam.)2个新种,在FOC Vol.14被一并归并到修订后的龙岩杜鹃(RhododendronflorulentumP.C.Tam)中,该种植物除福建外,在广东省也有分布。需要指出的是,在FOC Vol.14(2005年)中,中文名同称为繁花杜鹃的种类,其拉丁学名为(RhododendronfloribundumFranchet),实为另一个种,仅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福建没有分布。在《福建植物志》(第四卷)记述仅分布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千针叶杜鹃(RhododendronpolyraphidoideumTam),由于在湖南亦有分布,故不属于福建特有植物。在《福建植物志》记载的茶绒杜鹃(RhododendronrufescensTam.)学名已被修订为(RhododendronapricumP.C.Tam),该种仅分布在福建境内,属福建特有种。此外,在查阅谭沛祥1982年发表在《植物研究》[12]的“杜鹃小志”一文中发现,林镕在福建南平发现的新种南平杜鹃(RhododendronnanpingenseP.C.Tam)和江英志在福建上杭县发现的新种蔗黄杜鹃(RhododendronspadiceumP.C.Tam)以及忍冬杜鹃(RhododendronloniceriflorumP.C.Tam)均被FOC Vol.14 (2005)认可和收录,因上述种类仅在福建分布,均为福建特有种。此外,在《福建植物志》(1989年第4卷)记述的新种——福建岩须(CassiopefujianensisL.K.Ling & G.S.Hoo),虽然中文名在FOC已被修订为福建锦绦花,但因仅在福建有分布,亦属福建特有植物。
在系统查阅《福建植物志》(1~6卷)所记载仅分布于福建的种子植物中发现,除上述种类外,还有以下种类由于在FOC中已被归并,分布地已不局限于福建,因此不应纳入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如在福建植物志记载仅分布于福建的异叶紫弹(Celtisbiondiivar.heterophylla)在FOC中已被归并到紫弹树(CeltisbiondiiPampanini),闽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Chang var.fukienensisChang)被归并到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H.T.Chang),小叶瑞木(CorylopsismultifloraHance var.parvifoliaChang)归并到瑞木(原变种)(Corylopsismultifloravar.multiflora),福建大蒜芥(Sisymbriumfujianensis)并入东方大蒜芥(SisymbriumorientaleLinnaeus),无毛落霜红(变种)(Ilexserratavar.sieboldii(Miq.) Rehder)并入落霜红(IlexserrataThunberg),毛硬叶冬青(Ilexficifoliaf.daiyunshanensisC.J.Tseng)并入硬叶冬青(IlexficifoliaC.J.Tseng ex S.K.Chen & Y.X.Feng),建宁野鸦椿(Euscaphisjaponicavar.jianningensis)被并入野鸦椿(Euscaphisjaponica(Thunberg)),细齿密叶槭(Acerconfertifoliumvar.serrulatum) 并入密叶枫(AcerconfertifoliumMerrill& F.P.Metcalf),福州槭(AcerlingiiFang)并入三角枫(原变种)(Acerbuergerianumvar.buergerianum),将乐槭(AcerlaikuaniiLing)和武夷槭(AcerwuyishanicumFang et Tan)均被归并到亮叶枫(AcerlucidumF.P.Metcalf),建宁椴(TiliascalenophyllaLing)归并到白毛椴(TiliaendochryseaHandel-Mazzetti),小花田麻(Corchoropsistomentosavar.micropetala)归并到田麻(原变种)(Corchoropsiscrenatavar.crenata),福州柿(DiospyrosfoochowensisMetc.et Chen)归并到乌柿(DiospyroscathayensisSteward),武夷山方竹(Chimonobambusasetiformis)被归并到寒竹(Chimonobambusamarmorea(Mitford) Makino),披针萼连蕊茶(CamellialanceisepalaL.K.Ling.)被归并到长萼连蕊茶(CamellialongicalyxHung T.Chang),暗子蓼(Polygonumopacum)被归并到暗果蓼(Polygonumpersicariavar.opacum(Sam.)A.J.Li),福建樱桃(Prunuscampanulata)被归并到钟花樱桃(Cerasuscampanulata(Maxim.) Yü et Li)。
需要指出的是,被郑清芳等[3]收录为“福建特有植物名录”中也有部分种类,在《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相关卷册中植物拉丁学名或中文名已被修订,且分布地已不局限于福建。例如:福州苎麻(Boehmeriaformosanavar.fuzhouensisW.T.Wang)拉丁学名修订为(Boehmeriaformosanavar.stricta(C.H.Wright) C.J.Chen),红花香椿(ToonarubrifloraTseng)学名修订为(ToonafargesiiA.Chevalier),福建狸尾豆(UrariafujianensisYang et Huang)修订为(UrarianeglectaPrain J.),福建赤车(PellioniagrijsiiHance)则中文名修订为华南赤车,林氏绣球(林氏八仙花)(HydrangealingiiHoo)中文名修订为狭叶绣球,齿叶粗糠柴(原变种)(Mallotusphilippensisvar.reticulatus(Dunn) F.P.Metcalf)中文名修订为网脉粗糠柴,粉酸竹(建瓯酸竹)(Acidosasachienouensis(T.H.Wen) C.S.Chao & T.H.Wen)及福建酸竹(Acidosasanotata(Z.P.Wang et G.H.Ye)S.S.You)中文名一并修订为斑箨酸竹,狭叶倭竹(ShibataealanceifoliaC.H.Hu)中文名修订为狭叶鹅毛竹。上述种类,除福建外,其他省市也有分布。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在《福建植物志》相关卷册中记载仅分布于福建的如长序榆(UlmuselongataL.K.Fu & C.S.Ding)、密球苎麻(BoehmeriadensiglomerataW.T.Wang)、福建马兜铃(AristolochiafujianensisS.M.Hwang)、福建细辛(AsarumfukienenseC.Y.Cheng et C.S.Yang)、纤细茶竿竹(PseudosasagracilisS.L.Chen et G.Y.Sheng)、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oedogonatum(Z.P.Wang et G.H.Ye) Q.F.Zhang et K.F.Huang)、少穗竹(OligostachyumsulcatumZ.P.Wang & G.H.Ye)、长尾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udataH.T.Chang)、福建悬钩子(RubusfujianensisT.T.Yu & L.T.Lu)、福建石楠(Photiniafokienensis(Finet & Franchet) Franchet ex Cardot)、黄枝润楠(MachilusversicoloraS.K.Lee & F.N.Wei)等,在FOC相关卷册中已明确在临近省份也有分布,因此,上述种类均非福建特有植物。
2 基于野外考察研究论文报道新增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1982年,陈家瑞在《植物研究》第3期第2卷发表 “中国荨麻科冷水花属的研究”[13]一文,报道了冷水花属(Pilea)疣果冷水花(PileaverrucosaHand.-Mazz.)一新亚种——闽北冷水花(PileaverrucosaHand.-Mazz.subsp.fujianensisC.J.Chen),2003年FOC Vol.5将其收录其中,但分类等级发生变化,由疣果冷水花的亚种修订为变种——闽北冷水花(Pileaverrucosavar.fujianensisC.J.Chen)。该种仅分布在福建建宁和泰宁县,属于福建特有被子植物。由于1991年出版的《福建植物志》(第1卷修订版)和郑清芳等[3]均未收录,特志于此。
1989年,曾沧江在《植物研究》第4期第9卷[14]发表了福建冬青属(Ilex)一新种,命名为平和冬青(IlexpingheensisC.J.Tseng),FOC Vol.11 (2008)已将其收录,鉴于其仅在福建平和分布,因此属于福建特有植物。
樊国盛1995年发表的“中国大风子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15]一文,报道了产自福建一新种——福建山桐子(IdesiafujianensisG.S.Fan),2007年FOC Vol.13将其修订为山桐子(IdesiapolycarpaMaximowicz)的变种,拉丁学名更新为(Idesiapolycarpavar.fujianensis(G.S.Fan) S.S.Lai),中文名不变。由于其仅在福建分布,属于福建特有种。需要指出的是,在FOC中已将大风子科中文名修订为刺篱木科,科的拉丁学名仍为(Flacourtiaceae)。
2006年,肖家斌在福建武夷山开展林业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一桦木属(Betula)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武夷桦(BetulawuyiensisJ.B.Xiao)。该研究论文刊登在文献[16]中。鉴于从武夷山市发现武夷桦以来,在其他省区未见相关分布的研究报道,表明武夷桦属福建特有植物。
王贤荣等根据在福建武夷山采集的蔷薇科樱属(Cerasus)植物标本,鉴定为钟花樱桃(Cerasuscampanulata(Maximowicz) A.N.Vassiljeva)一新变种,命名为武夷红樱(Cerasuscampanulatavar.wuyiensisX.R.Wang, X.G.Yi & C.P.Xie)[17]。由于武夷红樱仅见于福建武夷山,属于福建特有植物。
2007年林木木与王小夏在长汀县圭龙山900 m处林中采集到苦竹属(Pleioblastus)一植物标本,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罗公竹(PleioblastusguilongshanensisM.M.Lin),该成果于2009年刊载于《植物研究》[18]。该种与宜兴苦竹(PleioblastusyixingensisS.L.Chen & S.Y.Chen)相似,但在节间、节下、竿箨、叶鞘上都存在差异,由于罗公竹迄今为止仅在福建长汀被发现,亦属福建特有种。
2008年,黄志森、林彦云在广西植物(Guihaia)发表了“福建假卫矛属(卫矛科)一新种——德化假卫矛”[19],由于该种(MicrotropisdehuaensisZ.S.Huang &Y.Y.Lin)仅见于福建德化九仙山,特予以收录。
2009年,金孝锋、丁炳扬在“Annales Botanici Fennici”发表了“Rhododendronyunyianum(Eri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中国福建一新种,云亿杜鹃RhododendronyunyianumX.F.Jin & B.Y.Ding(杜鹃花科))[20]一文。由于云亿杜鹃仅发现分布在福建,属杜鹃花科福建特有种。
武夷山茶竿竹(PseudosasawuyiensisS.L.Chen & G.Y.Sheng)产于福建北部,模式标本采集于武夷山老鼠峰,《中国植物志》1996年第9卷第1期[5]及FOC Vol.22 (2006)[4]均有收录,且分布区域仅记录福建武夷山。
Fang Wen等在福州进行植物资源调查中,采集到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深裂长蒴苣苔 (DidymocarpusdissectusFang Wen, Y.L.Qiu, Jie Huang & Y.G.Wei ),该研究成果刊载于2013出版的《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北欧植物学杂志)31(3)[21]。论文题目为“Didymocarpusdissectussp.nov.(Gesneriaceae) from Fujian, eastern China”(中国东部福建苦苣苔科一新种——深裂长蒴苣苔)[22],由于深裂长蒴苣苔仅见分布于福建,特志于此。
2015年,Yang Chengzi等在芬兰主办的植物分类学期刊《Annales Botanici Fennici》中发表了“Oreocharisstriata(Gesner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线纹苦苣苔(苦苣苔科——中国福建的一新种)[23],报道了作者在福建尤溪县开展药用植物考察时,发现的新种——线纹苦苣苔(OreocharisstriataFang Wen & C.Z.Yang),由于该种植物迄今仅见分布在福建尤溪县,特予以收录。
2015年, Chen Shipin等在福建政和县开展植物资源考察时,采集到一兰科植物标本,经鉴定为石斛属(Dendrobium)一新种,命名为政和石斛(DendrobiumzhenghuoenseS.P.Chen, L.Ma & M.H.Li sp.nov.),该研究成果以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or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Dendrobiumzhenghuoense(Epidendroideae; Orchidaceae) ”(中国一新种——政和石斛(兰科;树兰亚科)的形态和分子证据)[23]刊载于新西兰主办的植物分类期刊《Phytotaxa》 2016,275(3):277-286上,由于政和石斛在福建境外未见分布,属福建特有种 。
2016年,Tang Ying等在《Phytotaxa》第245卷第4期发表了“Hemipiliagaleata(Orchideae, Orch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ern China”(盔花舌喙兰(兰科)——中国福建一新种)[24]一文,介绍了作者在福建武夷山发现的兰科植物一新种,命名为盔花舌喙兰(HemipiliagaleataY .Tang, X.X.Zhu & H.Peng),属福建特有兰科植物。
Chen Binghua等在2016年出版的《Phytotaxa》第245卷第1期上发表了“Swertiasubuniflora(Gentian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单花獐牙菜(龙胆科)——中国福建一新种)[25]一文,介绍了作者在福建发现的龙胆科植物一新种,命名为单花獐牙菜(SwertiasubunifloraB.H.Chen & S.L.Chen),鉴于单花獐牙菜仅见于福建,属福建特有种。
2016年Liu Jiangfeng等[26]根据在福建屏南县采集的兰科卷瓣兰属(Bulbophyllum)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屏南卷瓣兰(BulbophyllumpingnanenseJ.F.Liu, S.R.Lan & Y.C.Liang)。该研究成果以题为“Bulbophyllumpingnanense(Orchidaceae,Epidendroideae, Dendrobiin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屏南卷瓣兰(兰科)——中国福建一新种)[26]刊载于Bulgaria(保加利亚)植物学期刊《PhytoKeys》65期。
林沁文等在福建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采集到一冬青科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楚光冬青(IlexchuguangiiM.M.Lin),该研究成果刊载于2013年出版的《植物研究》33(3)[27]中,该种仅见于福建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予以收录;林沁文在2015年出版的《植物研究》36(6)中发表“福建蜂斗草属(野牡丹科)一新种”[28]一文,介绍了新种——三脉蜂斗草(SonerilatrinervisQ.W.Lin);此外,林沁文于2015年在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在保护区圭龙山一路边峭壁采集到一苦苣苔科植物,经鉴定属横蒴苣苔属(Beccarinda)一新种,命名为保连横蒴苣苔(BeccarindabaolianisQ.W.Lin)。上述研究成果以题为“保连横蒴苣苔,福建苦苣苔科一新种”[29]发表在2016年出版的《植物研究》36(5)中,由于保连横蒴苣苔仅见于福建长汀县,属于福建特有种,特志于此。Fan Shiming等在福建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过程中,采集到一兰科植物标本,经鉴定属于羊耳蒜属(Liparis)一新种,命名为梅花山羊耳蒜(LiparismeihuashanensisS.M.Fan),该研究成果以题为“Liparismeihuashanensis,a new orchid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 Evidence from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梅花山羊耳蒜,中国福建兰科植物一新种:形态和分子证据)[30]发表在2017年出版的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323(2)中。
2017年,林沁文等在《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5卷第6期上发表“Oligostachyumheterophyllum,A New Species of Bambusoideae from Fujian”(城隍竹——福建竹亚科一新种)[31]一文,报道了作者在福建长汀县古城一山谷溪边采集的竹亚科一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植物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城隍竹(OligostachyumheterophyllumM.M.Lin)。由于城隍竹仅见于福建长汀,属福建特有种。
Li Minghe等2017年在福建云霄县开展植物资源调查中,采集到兰科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植物标本,经鉴定属新种,命名为云霄石豆兰(BulbophyllumyunxiaoenseM.H.Li,J.F.Liu &S.P.Chen),该研究成果于2017年以题为“Bulbophyllumyunxiaoensesp.nov.(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Malaxideae) from Fujian, China: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云霄石豆兰(兰科:树兰亚科:沼兰族)中国福建一新种;形态与分子分析)[32],刊载在新西兰主办的《Phytotaxa》(植物类群)332(1)中,云霄石豆兰属福建特有种。
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Liu Jiangfeng等在2018年出版的《Phytotaxa》 349(3)中发表了“Bulbophyllumyongtaiense(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Dendrobiin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China: Evidence from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永泰卷瓣兰(兰科),中国福建一新种:形态和分子证据)[33]一文,介绍了作者在福建永泰考察时发现的兰科植物一新种,命名为永泰卷瓣兰(BulbophyllumyongtaienseJ.F.Liu, S.R.Lan& Y.C.Liang),属于福建特有兰科植物。
2019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生在《亚热带植物科学》48(1)发表了“福建冬青属二新种”[34],介绍了在福建三明泰宁和南平茫荡山分别发现泰宁冬青(IlextainingensisG.S.He)及南平冬青(IlexnanpingensisG.S.He),鉴于其仅在福建发现,建议纳入福建特有被子植物。
3 结果与讨论
以《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为依据,与《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收集近年来相关考察文献及研究论文,系统整理出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共有22科42属7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1科41属71种。在上述种类中,禾本科植物达到21种,数量居首;兰科次之,为8种;第三为杜鹃花科,共7种(表1)。此外,由于种类归并、中文名或学名发生变化等原因,有35种原被列为福建特有种的植物,在相邻福建的数个省份也可见分布,因此不纳入福建特有种子植物名录中。
需要指出的是,在查阅FOC及文献过程中发现少数种类,如政和杏(ArmeniacazhengheensisJ.Y.Zhang & M.N.Lu)、长萼连蕊茶(CamellialongicalyxHung T.Chang)、长尾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udataChang)、福建马兜铃(AristolochiafujianensisS.M.Hwang)、福建悬钩子(Rubus fujianensis T.T.Yu & L.T.Lu)、福建石楠(Photiniafokienensis(Finet & Franchet) Franchet ex Cardot)、暗果蓼(Polygonumpersicariavar.opacum(Samuelsson) A.J.Li)、纤细茶竿竹(PseudosasagracilisS.L.Chen & G.Y.Sheng)、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oedogonatum(Z.P.Wang & G.H.Ye) Q.F.Zheng & K.F.Huang)、斑箨酸竹(Acidosasanotata(Z.P.Wang & G.H.Ye) S.S.You)、狭叶鹅毛竹(ShibataealancifoliaC.H.Hu)等,除福建分布外,在相邻的浙江、江西等个别省份也有分布,亦可称为广义上的福建特有种子植物。
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很多福建特有植物分布区记录较宽泛,且无明确的点位,甚至部分种类的分布地点已无从考证,建议在未来开展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福建中药资源普查、福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等专项调查过程中,应对上述种类的分布点位、生长状况、生长环境、种群结构、种群数量、树龄以及生长状况进行重点调查,为福建特有种子植物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鉴于福建特有种子植物仅在福建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具有极高的保护及科研价值,建议制定地方特有植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和部门规章,以使特有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表 1 福建特有种子植物Table 1 A list of endemic seed plants in Fujian
续表1
注:新增种类为FOC出版之后,在福建境内新发现的种子植物;*种类为2019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收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