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直肠前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0-04-23孙秀梅刘书伟
孙秀梅 刘书伟
(1.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麻醉科,河南郑州 452371;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450052)
直肠前突属临床常见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而麻醉处理是外科手术重要工作。蛛网膜下腔麻醉是手术常用麻醉方式,通过局麻药物注入产生麻醉效果,罗哌卡因作为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有效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时间[1]。右美托咪定作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并可对交感神经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经蛛网膜下腔给药可显著增强麻醉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本研究选取68例直肠前突患者,旨在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前突患者68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观察组男19例,女 15例;年龄 32~65岁,平均年龄(48.69±5.87)岁;ASA分级:I级12例,II级2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74±6.01)岁;ASA 分级:I级14例,II级 20例。2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
1.2方法: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以5mL/(kg·h)静注羟乙基淀,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并予以面罩吸氧;床头抬高,于L3~L4间穿刺,脑脊液流出后,注射局麻药(0.2mL/s)。对照组于蛛网膜下腔以0.2mL/s速度注入6mg罗哌卡因;观察组于蛛网膜下腔以0.2mL/s速度注入3μg右美托咪定与6mg罗哌卡因的混合液,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实施手术。
1.3 观察指标:①2组麻醉前(T0)、气腹后5min(T1)、手术完成即刻(T2)血流动力学,主要有HR、平均动脉压(MAP);②2组麻醉效果,主要有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比较:T0、T2时2组HR、MA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 (x±s)
2.2 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x±s)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于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物,药效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进而产生麻醉效果。罗哌卡因属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即可产生运动、感觉神经分离,并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低。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注入大量罗哌卡因可造成术后肢体运动恢复缓慢,引起尿潴留[2]。而常规剂量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显著,但下肢运动、肛门四周阻滞明显,术后运动恢复较慢,同时直肠手术用时较短,罗哌卡因麻醉时间与手术用时难以协调,增加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属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进而发挥镇痛、镇静等作用。相关研究指出,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为手术提供良好麻醉效果[3]。右美托咪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其有效成分能对脊髓后角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中间神经元突触后膜发挥作用而促使细胞超极化,进而阻滞疼痛信号传导,同时可选择性结合突触前C神经纤维受体及突触后脊髓背角神经元,阻断突触前神经介质合成过程,促使背角神经元超极化[4]。此外,右美托咪定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限制,可发挥其稳定麻醉效果。本研究发现,T1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表明直肠前突患者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可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杨光耀等[5]学者发现,局麻药物可通过钠离子内流阻滞运动及感觉神经,而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另外,右美托咪定的强效镇痛作用可有效弥补小剂量罗哌卡因浓度下降所致感觉阻滞降低,达到强化麻醉效果的目的。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可见直肠前突患者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直肠前突患者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起效快,麻醉时间长,并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