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标准评价下2019年中考物理新疆卷的分析与启示

2020-04-23张倩茹

物理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标试卷命题

黄 杰 张倩茹

(1. 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伊宁市第二十六中学,新疆 伊宁 835000;2. 吐鲁番实验中学,新疆 吐鲁番 838000)

中考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既考查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水平,又是高中的选拔性考试,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有着密切关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了自新课改以来的首次全疆统一中考命题,这样的中考改革,对新疆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重大影响,特别是给中考复习带来了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中考改革,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护教育公平,需要对中考试题进行科学的评价.本文对2019年新疆物理中考卷进行分析,针对试卷“考什么”,“难不难”,“好不好”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新的命题模式下的新疆中考物理总复习提供建议.

1 新课程下新疆自治区中考模式及其变化

新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时间为2005年秋季,相较于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新一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延后了近4年.新课改模式下对应的中考也自2005年开始,从2005年到2018年,全疆除乌昌地区(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单独命题外,其他地区基本统一采用三套命题模式: (1) 汉回班学生用一套国语命题卷; (2) 报考内高学生用一套试卷; (3) 民文班学生用一套试卷.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除语文学科外,民文班学生考试科目与汉回班学生逐渐一样,只不过语种不同.

自2018年初新疆自治区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方案后,2019年新疆自治区开始实行由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的全疆使用同一套试卷,统一考试,涉及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双语班语文除外,其他学科一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题答卷,考试成绩按照分数呈现的模式.命题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生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改革一定会对新疆的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但中考新模式的变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维护教育公平,需要对中考试题进行科学的评价.

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视野下评价中考物理卷质量的认识与评价要素分析

作为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是中考试卷的质量.关于中考卷,教师们常常互相问道“考什么”,“难不难”,“好不好”这样的话题.在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考命题评估工作,在评估工作反馈中指出,考试命题工作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义务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育人导向,严格依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命题.因此,是否依照《课程标准》命题直接指向了一线教师最关心的话题,“考什么”指试卷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哪些内容标准,“难不难”指试卷考查难度有没有超过《课程标准》的目标水平,“好不好”除了要求试卷整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看试卷有没有闪光点.

2019年新疆中考物理试卷质量的好坏,关键看试卷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一致程度,主要是比较两个方面: (1) 试卷考查的内容标准与《课标》中内容标准的相关程度; (2) 试卷知识点考查的目标水平是否在《课标》要求以内.因此,这里先对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和目标水平做简单梳理.

2.1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课标》中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下分若干二级主题,共细分为63个内容标准,其中“物质”部分14个内容标准,“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25个内容标准,“能量”部分24个内容标准.

2.2 《课标》中的目标水平

《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中考试卷主要考查“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课标》将目标水平分为三类(表1),分别是“了解”、“认识”、“理解”.同时还对各目标水平增加了“含义”、“行为动词”的解释,方便教师教学和评价时作比较,如计算属于“理解”水平.

表1 《课标》中目标水平分类表

3 2019年度中考物理新疆卷特色与案例分析

为了比较2019年新疆卷在《课标》中各个内容标准的覆盖程度,考查难度,考查次数等要素,笔者将新疆卷的得分点进行了细化.在2019年新疆中考物理卷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中,一共给出了62处得分点,其中选择12题(每题2分),填空26空(每空1分),作图3题(每题2分),实验12空(每空2分),计算题2题,9个得分点(共10分),考虑到绝大部分得分点所考查内容在一个内容标准中,本文将试卷中的每1个得分点分解到63个内容标准中(若考查内容在多个内容标准中,按照解决问题的关键程度分解到最关键的内容标准中).同时将每个得分点所考查的认识水平,也分成“了解”、“认识”、“理解”三个目标水平,与《课标》中相对应的目标水平进行比较.

3.1 案例分析

案例1.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 75 mm. (B) 75 cm.

(C) 75 dm. (D) 75 m.

分析:本题是新疆卷第1题,题型是单项选择题,1个得分点,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度的估算,要解决该类问题,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1 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2.2.1指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第一个内容标准),解答这一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长度单位和单位的换算,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描述出对一步的长度,再进行估测,与《课标》中目标要求一致.

图1

案例2.小霞的父母带她到蔬菜种植基地体验生活.

(1) 如图1所示,基地内蔬菜大棚的建筑方向为东西方向,当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拱形大棚的塑料薄膜中时,折射角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入射角.正午时,照射到大棚顶部光线的入射角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照射到大棚侧面下半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会对物体表面产生压力,太阳光对大棚顶部薄膜产生的压强为 5×10-6Pa,约为大气压的______倍.

(2) 小霞在大棚内吃着刚摘的黄瓜,感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看到西红柿,她想起物理老师制作的水果电池,用一个西红柿制作的水果电池的电压约为________(填“0.2”或“2”)V;她拿起菜筐中体积大小差不多的西红柿和辣椒,用手掂了掂,就判断出西红柿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辣椒的密度.

分析:本题是新疆卷第13题,题型是填空题,共6个得分点,考查“光的折射”,“大气压强”,“声音的产生条件”,“电压”“密度的估算”等知识点.

第一、二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解答这一知识点,考生需要回忆折射角、入射角的定义,能够识别两角在光路图中的具体位置,进行两角大小的比较,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与《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要求一致.

第三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8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解答这一空,考生需要记住大气压的数值,并将太阳光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建立联系,进行计算比较得出结果,属于“理解”的水平,该空考查目标水平超过了《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

第四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考生需要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即可,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低于《课标》中“认识”的目标水平.

第五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3.4.2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考生解决该空时需要知道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属于识记知道要求,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与《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要求一致.

第六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生解决该空需要对生活有充分的把握,过有强烈的感性认识;或者能够建立物理模型,知道辣椒中空心部分较大,推理出正确答案,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与《课标》“理解”的水平要求一致.

案例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水的沸点是______℃.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5 kg,水沸腾前1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分析:本题是新疆卷第18题,题型是实验题,共3个得分点,考查“水的沸腾”,“液体压强”,“比热容”,“热量”等知识点.

第一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解答这一空,考生需要了解沸腾时的特征,知道沸腾时温度不变,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与《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要求一致.

第二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解答这一空,考生需要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在温度不变时,气泡上升时的体积主要受到液体压强的影响,推理得出气泡大小的变化,属于“理解”的水平,该空考查目标水平超过了《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

第三空,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答这一空,考生需要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计算,属于“理解”的水平,而《课标》中的动词“解释”属于“理解”范畴,该空考查目标水平与《课标》中要求一致.

图2

案例4.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海底隧道由 33 节沉管组成.某节沉管两端密封后的质量为 7.5×107kg,体积为 8×104m3.安装时,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水箱中灌入海水使之沉入海底,为了便于观察安装情况,沉管竖直侧壁外表面涂有红、白相间的水平长条形标识(如图2所示),每条红色或白色标识的长度L均为30 m,宽度d均为 0.5 m.海水的密度取 1×103kg/m3;求:

(1) 沉管灌水前的重力;

(2) 要使沉管沉入海底至少需要灌入海水的重力;

(3) 沉管沉入海底后,两条相邻的红色标识受到海水的压力差.

分析:本题是新疆卷第22题,题型是计算题,共5个得分点,考查“重力”,“浮力”,“液体压强”,“液体压力”等知识点.

第一问,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解答这一问,考生需要利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属于“理解”水平,该空考查超过了《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

第二问,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4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和“2.2.9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解答这一问,考生解决该题需要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运用浮力公式计算浮力大小,还要结合三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求解,其中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运用与《课标》中“理解”的目标水平一致,而三力平衡的知识在《课标》知识内容中没有明确指出,但运用力的平衡进行计算超过了《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

第三问,考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属于《课标》中“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和“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解答这一问,考生需要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表达式p=ρgh和液体压力的表达式F=pS,借助微元法的思想解答该题,其中利用液体压强表达式进行计算解题,属于“理解”水平,该空考查超过了《课标》中“了解”的目标水平,而液体压力的计算与《课标》中“理解”的目标水平一致.

3.2 试卷统计和分析

3.2.1 新疆卷中内容标准考查的分析

我们将新疆卷3个主题中的分值、得分点分布、内容标准的覆盖程度加以分析,形成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全卷共90分,物质部分6分,占6.7%,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49分,占54.4%,能量部分35分,占38.9%;全卷共62个得分点,物质部分4个,占6.5%,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33个,占53.2%,能量部分25个,占40.3%;说明试卷重点考查了《课标》中“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部分的内容.在内容标准的覆盖程度上,物质部分19个内容标准中仅考查了5个,占26.3%,这一主题考查覆盖程度较低,该主题下的大部分内容没有在试卷中得到体现.

表3 新疆卷中《课标》中内容标准部分

3.2.2 新疆卷中目标水平达成的分析

在62个得分点中,目标水平不超过《课标》要求的有49个,达到79%.在比较试卷中考查目标水平和《课标》的目标水平后,发现以下问题:

(1) 《课标》中“认识”目标的不明确性.

《课标》在“了解”、“认识”、“理解”三个目标水平中,对于“认识”的解释是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行为动词下的分类也只有认识这一个动词.在试卷分析中,给如何界定是否位于“认识”水平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实际对比时主要是按照“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来分析的.对此,《课标》中应该有更明确、更详实的动词来丰富“认识”这个目标水平,以便一线教师在教学和评价时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2) 《课标》中部分内容标准的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不一致.

例如《课标》“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中对重力的目标水平是“了解”,而在实际教学和考试中,经常会运用重力表达式G=mg计算.但“计算”这个行为动词属于“理解”水平,与《课标》中规定重力为“了解”的水平不相符.如果将运用简单公式进行计算作为“了解”水平来进行分析,调整后与《课标》的目标水平相比较,则全卷中目标水平不超过《课标》要求的有52个,达到83.8%.

余下的超过《课标》目标水平的得分点共有10个,有3个属于杠杆知识,《课标》“2.2.6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的目标要求为“了解”,在试卷中由于命制了实验题,有三个得分点属于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超出了《课标》的要求;有2个属于液体压强知识,《课标》“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液体压强的目标要求为“了解”,在试卷中命制了关于液体压强计算题和利解释推理题,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剩余的5个考核内容为“利用电流周围磁场判断电源正负极”、“运用大气压计算”、“运用三力平衡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分析比较”、“凸透镜成像的分析”,考查水平超过《课标》中“了解”的水平.

3.3 新疆卷设计中的亮点

分析试卷之中,发现新疆卷在试题情境设计,问题设置等环节亮点很多,注重渗透《课标》中的课程理念.

3.3.1 融合祖国科技进步的知识情境

在试题情境背景中,出现了很多反映我国科技进步的元素,如“玉兔二号”、“水陆两栖飞机AC600”、“嫦娥四号”、“复兴号CR400”、“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词汇,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注重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注重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给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3.3.2 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设置

试题中出现了“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到蔬菜种植基地体验生活”、“吃着刚摘的黄瓜”、“拿起菜筐中体积大小差不多的西红柿和辣椒”等生活情境,这样的问题设置贴近生活、联系了生产实际,符合了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促进问题解决.

4 对2020新疆自治区做好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的一些建议

2019年新疆中考物理试卷,作为新课改以来全疆第一次统一命题,增强了试题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了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上符合《课标》的要求.作为全疆统一命题的开端,从保持稳定命题的观点出发,这里对2020年的中考物理复习提供一点建议.

4.1 关注生活,重视“开放情境+问题组”的专题复习

在填空题中,2019年新疆卷沿用了乌鲁木齐的填空题命题形式,以“蔬菜种植基地”、“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成功”等开放情境引入,再分设若干个小问题来进行命题.这样的命题方式,既便于增加知识点的覆盖程度,又可以促进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贯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多关注这类与生活、生产紧密结合的开放情境,主动去设计和编制类似的复习专题,既方便整合复习资料,促进复习的效度,更有利用增长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发散性.

4.2 关注高频考点,逐步引导点拨

2019年新疆卷除了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部分覆盖较多外,部分内容标准也多次考察,在知识点数目较多的“3.4.2”中,考查了7次之多,主要考查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动态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计算、应用等部分.另外“2.2.3”考查3次,“2.2.6”考查5次,“3.4.3”考查3次,“3.4.5”考查4次.针对高频考查的内容标准,在中考复习时要重点关注,要重视该内容中“理解”层次的考点,例如“3.4.5”中对于电功率考点的几处考查中,分别要用到计算、推理和解释的能力.

4.3 减少机械记忆,注重渗透科学思维

2019年新疆卷中,机械记忆的内容较少,问题的设置体现了大量的科学思维.如试题中渗透着建模的思维,在13题解决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中,要建构两角的动态模型,根据阳光的角度调整模型中两角的关系;如类比思维,在20题解决杠杆重心移动的距离中,要确定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平衡关系,利用等效和类比的思维,建立杠杆平衡关系来解决问题.针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思维,多让学生自主分析、加工物理原始问题,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得到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课标试卷命题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下一站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