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否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
——基于全国3类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

2020-04-23韩旭东杨慧莲王若男郑风田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场农户

韩旭东,杨慧莲,王若男,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以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等途径构建现代化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并以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农业自立于产业之林的必由之路[1]。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的根本途径,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增益作用,即土地流转能否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对该问题的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及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经营权在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理流动,使得土地资源流向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的农户[2]。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分工,是在不打破家庭经营格局的情况下优化要素配置、实现生产经营创新及提升农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3],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缓解农户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约束[4],以及帮助农户解决“做不了、做不好、不划算”的事,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难题提供有效解决途径。现有土地流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的研究存在正反两方面观点,一方面,土地流转有助于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发挥土地规模效应,从而促进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5],以及减少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劳动投入[6],对基础设施、技术管理、加工销售、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的获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7]。而且土地流转间接导致的服务规模化也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集聚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8]。另一方面,农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面临地块不匹配、交换链条过长、交易成本过高、合约不稳定等难题,不利于转入户规模经营的实现和生产投资激励[9],影响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的扩大[10-11],且对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7]。还有研究指出,“大国小农”现实基础下,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12],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已有研究分析了土地流转以及流转合约、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等特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7,9,13-14]。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充分借鉴,但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现有研究侧重对土地流转相关内容的分析,但对农户转入土地的特征考虑不足。土地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在流转中的差异,农户亦会根据转入土地的不同特征安排农业生产,从而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产生影响。二是分析对象多以普通农户为主,缺乏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性比较。司瑞石等[7]研究指出,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对社会化服务具有异质性需求,但现有研究针对该方面的分析较为有限。在农户主体已然分化的背景下,土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是否具有差异化影响,转入不同特征的土地又会如何影响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针对此,本文以全国性调查样本为对象,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及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三类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以期在弥补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对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乃至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该项目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负责总体组织与协调、中国人民大学负责调查设计、零点有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执行,于2016年5月—2017年3月和2017年11月—2018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两期调查,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经营绩效、发展前景等方面内容搜集到大量一手数据资料。该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与两阶段抽样的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为分层随机抽样,以全国2071个县域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依据抽取150个县级单位;第二阶段为末端抽样,根据等距抽样原则从各样本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中根据调查配额抽取具体的调查对象,样本涵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开展入户调查,为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问卷专门开发了APP软件,同时运用了GPS定位、录音和拍照等技术手段。第一期调查共计获得包括1343个家庭农场样本、2017个专业大户样本、12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和60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样本在内的519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15-16]。第二期调查则是在第一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抽样及调查形式,从已有的519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中按照一定比例选择3000个样本进行追踪回访,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在地选择一定数量的普通农户进行调查。普通农户抽样的总体目标是被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对照性,在村级层面具有代表性,在县级和国家层面具有部分代表性。第二期调查共获得包括803个普通农户、1166个专业大户和776个家庭农场样本在内的381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本文所用数据即来源于第二期调查得到的三类农户数据[17]。

1.2 变量选择

1.2.2 因变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户与市场、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调查问卷中罗列了集中育苗育秧服务等15种常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询问农户是否获取过各类社会化服务。参考谢文宝等[18]所用的变量设置方式,本文以农户获取的社会化服务种类数作为因变量,则因变量为取值介于0到15之间的离散数值。这种变量设置方式突破了单一的社会化服务不具代表性的限制,能够表征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综合获取程度。

1.2.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户主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区位变量。其中,户主特征变量包括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受过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反映农户的人力资本情况;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家庭劳动人口占比和距离最近县城的距离,用以表征家庭土地资本、人力资本及区位条件;同时,本文将调查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用以控制区位因素的影响。

1.3 实证模型

常用的计数模型有泊松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零膨胀回归模型等。在本文中,因变量期望值为1.77,方差为2.91,存在“过度分散”问题,不符合泊松回归模型期望与方差相等的假设。负二项分布是泊松分布中参数λ服从Gamma分布时的复合分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泊松分布中等概率条件进行了改进,适用于本文研究。具体而言:泊松分布函数为P(Yi=yi|xi)=exp (-λi)yiiλ⁄yi!,yi=0,1,2…15,λi=E(Yi|xi)=Var(Yi|xi),泊松回归模型为lnλi=xiβ。在因变量存在“过度分散”的情况下,模型中加入条件期望函数中的不可观测部分或个体的异质性εi后,lnλi=x'iβ+εi,λi=exp(x'iβ)·exp(εi)≡μiυi,其中,μi=exp(x'iβ)为 自 变 量xi的 确 定 性 函 数,υi=exp(εi)>0为随机变量,给定xi与vi,因变量yi依然 服 从 泊 松 分 布:P(Yi=yi|xi,υi)=exp(-μiυi)(μiυi)yi⁄yi!,yi=0, 1, 2, …, 15。因而,泊松分布是负二项回归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负二项回归中,方差大于期望值[19]。

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之间具有较强的内生性[4],但该问题在本文中并不严重。本文自变量为农户近5年土地转入情况,因变量为2018年农业社会化获取情况,时间先后顺序有效避免了反向因果问题。对于遗漏变量和选择偏误等常见问题,本文通过加强控制变量筛选,多方面稳健性检验尽可能予以纠正。

2 描述性结果分析

2.1 农户土地转入情况

表1 变量选择及基本情况描述Table 1 Variable selec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从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看出(表1),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5年来转入土地的比例分别为3.49%、18.61%和34.15%,户均净转入土地面积为0.037 hm2、1.562 hm2和5.470 hm2。对于发生过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户均净转入土地面积为1.074 hm2、8.395 hm2和16.017 hm2。由此可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主要的土地转入主体,土地从低效率农户向高效率农户转移[20],这一情况符合农业生产从小规模农户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大规模农户的土地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的现代农业特征[21]。

另外,调查中询问了农户转入土地的特征(图1)。不同类型农户在转入土地过程中最先考虑的因素均为转入土地与自有土地是否连片,其次是可租用时间、土地肥力等。由此看出,农户土地流转中最先考虑的是能否实现规模连片经营,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意味着转入土地生产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更为完善。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脑细胞代谢促进剂、赋能剂、抗感染类药物等;实行高压氧治疗,压力表控制在2ATA;进舱90 min,前20 min加压,后持续稳压50 min,最后20 min减压;每日进舱一次,10 d一个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共治疗14 d。

图1 农户转入土地特征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transfer-in

2.2 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情况

根据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情况看出(表1),总体而言,农户平均获取了1.77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其中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平均获取的社会化服务数量分别为0.46、2.25和2.42种。

就农户获取不同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而言(图2),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获取各类社会化服务的比例均远高于普通农户。普通农户获取最多的是机械化服务、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统治服务;专业大户获取最多的是动植物疫病防控统治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及良种引进和推广服务;家庭农场获取最多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良种引进和推广服务和机械化服务。

图2 农户对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获取情况Fig. 2 Sit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services accessed by farmers

2.3 控制变量分析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均发端于传统农户,但相较普通农户经济实力更为雄厚,对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兴力量与农业生产的中坚。且家庭农场在集约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生产经营稳定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有更强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22]。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表1),家庭农场经营优势强于专业大户,专业大户又强于普通农户,具体表现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经营者更加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更高、家庭经营规模更大、家庭劳动人口占比更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方面的优势将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土地转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

3.1.1 土地转入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 使用稳健标准误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转入土地对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在对其他变量予以控制的情况下,农户转入土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不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均是如此。之所以如此,可能的原因是单纯的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限制与不足,未能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应用创造更有利条件。比如,流转合约期限较短及低效率流转合同的存在降低了农户生产积极性[23],不稳定的地权降低了农户对转入土地未来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及可得性的预期,弱化了增加投资的动力[24],降低了要素投入强度[25],这些原因都能够解释为什么土地流转未能显著促进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对普通农户更是如此。尤为重要的是,土地流转是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进而实现规模经营、优化要素配置的根本途径。现有土地流转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的研究也多从这一角度分析。因而,土地流转未能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原因还可能与此有关。

表2 土地转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Table 2 Land transfer-in and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从我国土地经营状况来看,杨慧莲等[17]使用与本文相同的调查数据,以粮食种植户为例分析发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经营的地块数平均为28.99块、20.30块、8.55块,且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接近一半的地块面积不超过0.2 hm2,普通农户不足0.067 hm2的地块占总经营地块数的比例为52.49%,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非常严重,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转入土地的农户地块数量明显多于未转入土地农户(表3),这说明转入土地的农户土地细碎化问题更为严重,更加不利于其社会化服务获取[13]。由此,当前土地流转并未破解土地细碎化这一规模化经营的桎梏,也成为其未能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的有力解释,且规模化经营不足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生产的不利影响可能强于普通农户。

3.1.2 其他控制变量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就户主特征而言,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是否受过技术培训都对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户主在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户主男性特征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男性劳动力是家庭主要决策者,生产经营中更具创新性,对新技术新服务更愿意尝试。随着户主年龄增加,其经营能力降低,不利于对社会化服务获取。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现代科学技术认知度更高,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可能性更大,获取社会化服务的种类数也越多。而且,受教育程度对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是边际递增的,专业大户尤其如此。户主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有助于提升经营技能与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从而有助于提升对社会化服务的应用程度。由此看出,户主人力资本越丰富、经营能力越强,其获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也越大。

表3 农户土地流转与经营规模变化Table 3 Farmers’ land transfer and the change of management scale

就家庭特征而言,家庭经营规模、家庭劳动人口占比和距离最近县城距离都对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普通农户和专业大户主要受家庭经营规模和距离最近县城距离的影响,家庭农场主要受家庭劳动人口占比的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决定了农户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高,同时随着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从而促进了普通农户和专业大户社会化服务获取。距离最近县城越远,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越不完善,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也越高,越不利于普通农户和专业大户社会化服务获取。家庭劳动人口占比越大,越容易做到独立完成农业生产,劳动力对机械等其他要素投入的替代作用越强,越不利于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获取。

就地区变量而言,相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市场环境较差,农户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概率明显降低。

3.2 转入不同特征土地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

进一步以土地流转与转入土地特征的交互项为自变量,分析农户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其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由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农户转入土地与自有土地连片,则能显著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这是因为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的土地有利于实现真正的规模连片经营,从而发挥土地规模效应,促进生产要素更合理的配置。胡新艳等[8]对广东阳山、湖北沙洋等地土地整治、调整并块后再确权试点的研究发现,“土地整合确权”显著促进了地块规模扩张和土地流转,长期来看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及降低农户对农业外包服务的获取难度,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使用程度。由此,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连片经营不仅直接刺激了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还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集聚。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是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重要条件。转入其他特征的土地,如肥力较好、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可租用时间较长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不显著。其他控制变量方面,户主年龄、农业技术培训、家庭经营规模、距离最近县城距离和地区在各回归中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均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越小、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家庭经营规模越大,距离最近县城距离越近、位于东部地区,农户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概率越高。

表4 转入不同特征土地与农业社会化服务Table 4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transfer and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对不同类型农户而言,普通农户转入距离主干道近的土地能够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从图2可以看出,普通农户获取最多的社会化服务是机械化服务,距离主干道近为机械化操作提供了便利,交通优势也能够降低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从而促进了其社会化服务获取。专业大户转入肥力较好的土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获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中不同要素之间具有替代作用。对于肥力较好的土地,在预算受约束的情况下农户可能弱化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不利于社会化服务获取。家庭农场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的土地均能显著促进其社会化服务获取。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先行示范者,其获取最多的社会化服务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良种引进和推广服务和机械化服务,转入土地农业生产条件越好,自然越有利于相关社会化服务的采纳。以上实证结果表明转入土地生产条件在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农业生产先决性条件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3.3 土地流转与不同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

以全体农户为分析对象,进一步采用稳健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及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不同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从表5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除了信息服务外,农户转入土地对其社会化服务获取均不具有显著影响,单纯的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经营变革的影响极为有限。

就转入不同特征土地而言,转入肥力较好的土地对动植物疫病防控统治和良种引进和推广服务这两类社会化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证明转入这种类型的土地对其他要素投入具有替代作用。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的土地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对生产资料购买、肥料统配统施、良种引进和推广、农产品销售、资金借贷、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获取。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的土地还能促进育苗育秧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机械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服务、农产品运输及储存、农产品加工等社会化服务获取,转入距离主干道近的土地对农产品运输及储存、市场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获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转入距离灌溉点近的土地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获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转入土地可租用时间较长仅对信息服务的获取具有显著影响。由此看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完善便利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先决条件,加强对农户转入土地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强化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经营所带来深刻变革的认知。

表5 土地转入对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Table 5 Impacts of land transfer on the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ized services

另对不同类型农户实证分析发现,普通农户和专业大户转入土地难以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家庭农场转入土地也只在10%的统计水平上对农产品销售、资金借贷及信息服务这三类社会化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转入肥力较好的土地对专业大户动植物疫病防控统治、良种引进和推广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农产品加工服务获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农场的影响均不显著。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的土地对社会化服务获取的促进作用对家庭农场的影响更为突出(促进更多类型社会化服务获取),对专业大户的影响弱于家庭农场。转入可租用时间较长土地难以促进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获取(限于篇幅,结果未呈现)。这说明,除了农业生产条件外,农户经营状况同样是影响其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决定性条件,农户经营能力越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应用程度越高。农户异质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差异化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化服务获取的数量和类型两方面[7],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不同主体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明显相同,普通农户主要借助社会化服务弥补自身经营不足,优化当前生产条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获取社会化服务主要用于提升经营效率,追求更高的经营绩效;家庭农场获取的社会化服务还应用于延伸产业链、推动生产经营创新,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

3.4 稳健性检验

针对表2实证结果,作为对照,将因变量视作连续变量,用OLS回归模型进行检验,依然得出相同结果(表6)。另使用广义负二项回归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依旧表明土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另外,以农户转入土地规模为自变量进行验证,结果仍然一致,由此证明本文所得出的结果是稳健的。使用同样方法证明农户转入与自有土地连片、距离主干道近、距离灌溉点近的土地能够显著促进其获取社会化服务(表7),当然,转入不同特征的土地对不同类型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表6 农户转入土地稳健性检验Table 6 Robustness test of land transfer

表7 农户转入不同特征土地稳健性检验Table 7 Robustness test of land transfer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4 结论

以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等途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农业特色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土地转入对其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1)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不稳定地权等诸多的限制,以及土地流转并未打破土地细碎化这一规模化经营的桎梏,单纯的土地转入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对不同类型农户均是如此。

2)如果农户转入土地有助于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基础设施较好,则能促进农户,尤其是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由此说明作为农业生产的先决性条件的农业基础设施在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由于农户自身异质性,不同类型农户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户经营能力越强,越能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且所获取的社会化服务更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5 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可否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并能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集聚与发展。由此,土地流转中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各地条件通过土地平整、置换等方式破解细碎化难题,实现规模连片经营。同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合同,确保合同期内经营稳定性,激励土地转入主体增强土地投资。

第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当前,农户获取的社会化服务数量还很有限,除了需求有限外,供给不足也是限制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重要原因。所以,仍须加大社会化服务供给,政府层面要加强公共性服务供给,尤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完善田间道路、整修灌溉沟渠、加强农业信息供给等;同时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化服务主体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如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借贷支持、税收减免等方式增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组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与意愿。

第三,强化经营主体培训,提升经营带动能力。农户经营能力强弱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此,首先,以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为机,强化对经营主体种养殖技术、田间管理、产品营销、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其次,引导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协作关系,提升规模农户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通过物资统购、产品统销、订单农业、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广泛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场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场假期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农场
一号农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