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农户增权效应研究
——基于易县狼牙山地区的案例分析

2020-04-23孔令英李媛彤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能人狼牙山农家乐

孔令英,李媛彤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对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要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全地区脱贫。旅游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经济社会效益偏低,贫困人口参与能力较弱,旅游漏损现象严重,经济增收效能显现但社会政治等效能不足而导致可持续脱贫难以实现等困境[1-3]。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力的缺失已成为导致贫困人口难以获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对贫困人口进行增权以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许多贫困地区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融合一三产业开发乡村旅游,通过发挥旅游产业乘数效应和集聚效应,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了自我造血式脱贫。学术界对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的增收效应[4-5],减贫效应[6-8],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因素[9]和扶贫效率时空差异化分析[10-11]等方面。这些成果大多围绕旅游扶贫经济效应展开,针对包含经济、心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旅游扶贫综合效应的研究仍十分欠缺。而实现旅游扶贫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即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增权,提高其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的权能,通过对资源进行控制、分配和使用,实现目的地可持续发展[12]。目前对于目的地增权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增权的状况[13-14],途径[15]和对增权某一方面的研究[16-17]等,相关研究多数为宏观旅游增权研究,而对于某一特定微观群体,尤其是贫困人口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增权效应的研究则更为少见。

村庄能人参与旅游扶贫,实行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对村庄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于村庄能人参与旅游扶贫项目具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村庄能人会侵占扶贫资源,造成项目瞄准失误[18-19];相反,有学者提出村庄能人在旅游扶贫中会产生能人效应,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1]。虽然对能人带动旅游扶贫的效应学术界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村庄能人在村庄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并不能被否认。对于能人带户的研究,大多文献主要进行模式分析,罕有文献探究其带动扶贫的综合效应,而从增权视角出发研究其带动效应的文献更为稀少。因此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及其实现脱贫的内在逻辑对丰富旅游扶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为保证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扶贫任务应由依靠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转向增加贫困人口经济、社会、心理、政治等方面的权能,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的综合效应;相关文献研究也应更加侧重于对贫困人口全面增权的研究。在对贫困地区扶贫效应关注的同时,不禁思考贫困地区农户的旅游增权状况如何,农户何以实现旅游扶贫的增权效应等问题,这势必需要结合相关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探索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贫困人口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狼牙山地区作为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通过积极吸引贫困农户参与,对贫困农户进行增权,实现了稳定脱贫。基于此,本文以狼牙山地区为案例地,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对其旅游扶贫增权效应进行分析,剖析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狼牙山地区农户实现增权效应的内在逻辑,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精准旅游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受益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1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增权理论基础

贫困群体能力缺失和权利匮乏是降低旅游扶贫效果的关键因素。贫困者受教育水平偏低,缺乏参与旅游的知识和技能,深刻阻碍旅游扶贫进展,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经济贫困[22]。而地方权力结构和关系则是旅游扶贫不精准的根本原因。地方政府和经济精英对扶贫资源进行操控[23],加之村庄内部基层治理的缺陷[24],使贫困户在旅游发展中处于无权状态,公平得不到体现,旅游扶贫无法惠及贫困群体。增权是基于个人权利和效能缺失而提出,依靠外部力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权利,改变无权感状态。对社区进行增权,可以增加贫困人口的参与,获得可持续生计资本,从事非农产业,摆脱绝对贫困[25]。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是贫困地区重要的扶贫方式,通过引导村庄能力强的人才,开发旅游产业,从事旅游服务业,凭借示范作用,帮助周边贫困农户实现脱贫[26]。村庄能人是中国村庄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颇高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村庄能人相对于普通农户来讲,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在村庄中掌握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威,持有较多的社会资本,受到村民的尊重[27]。在村庄能人的带动下,依据乡土逻辑,村民会基于亲缘或地缘关系构建人际关系网络,能人处于村庄关系网络的中心,依靠自身的威信和辐射效应,增强村庄的凝聚力[28-29];政府会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看到能人带动农户对村庄经济产生巨大效益时,主动向其输送大量资源,助力村域经济发展[30],从而村庄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村庄能人的带领下,多个贫困地区已经获得稳步脱贫。

1.2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实现增权效应的分析框架

狼牙山地区通过实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了经济增权。随着经济效益的增加,村民对旅游发展呈现支持态度,积极投入旅游经营,“妇老经济”得到发展,其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对旅游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实现了心理增权。随着旅游业不断壮大,公司利用部分收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保投入,对村民发放福利,实现了社会增权。狼牙山地区通过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旅游扶贫的增权效应,贫困人口积极主动参与旅游产业,可行能力得到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加,实现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实现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能人带户模式下实现旅游扶贫增权效应的实现逻辑图Fig. 1 Implementation logic diagram of realizing 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 effect under the model of village elites leading households

2 案例主要概况

狼牙山地区指狼牙山景区周边各乡镇和村庄,位于河北省易县西部地区,距离县城45 km。狼牙山海拔高度1105 m,奇峰林立,状似狼牙,位于我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行列,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景区。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滑雪场、牡丹园、沙滩浴场、龙门湖欢乐世界等多个项目为一体的“大狼牙山”景区。

狼牙山景区由中凯集团负责运营,其董事长为当地村庄能人。中凯集团董事长是土生土长的狼牙山人,改革开放之后,为摆脱贫困走出狼牙山。在外打拼数十年,积累了丰厚的资金,掌握了管理技能,社会关系网络不断扩大,但其仍然深深记挂着自己的家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投身于狼牙山的建设,为带领全体村民走向富裕而奋斗。1996年回乡参与狼牙山宾馆建设,2002年筹备资金建立狼牙山大酒店,2010年创建中凯集团,2015年与政府合作,参与旅游扶贫项目,带领全体村民投入旅游发展,经过三年努力,狼牙山地区实现脱贫。

中凯集团董事长作为村庄能人通过在东西水村开办酒店进行食宿接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受到村民的关注,经营模式得到效仿。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进行游客接待,开办农家乐,做特色农家饭,每天接待大量游客,获得丰厚的旅游收入。在村庄能人的带领下,东西水村形成了农家乐一条街,全村200多户家庭被改造为农家乐,为1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加快了狼牙山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凯集团不断发展,旅游项目逐渐增加,吸引周边居民到景区工作,直接带动40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同时,公司通过吸纳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帮助村民获得持续收益。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中凯集团董事长带领周边于家庄乡、西山北乡、独乐乡等7个乡镇73个村参与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不仅为易县旅游扶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也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实施旅游扶贫提供经验参考。

3 农户增权的效应分析

3.1 经济增权效应分析

狼牙山景区的发展拉动周边各村经济向好趋势。访谈中得知,在旅游发展之前,狼牙山地区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农业收入为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人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旅游发展实现了当地经济增权,主要表现为:1)狼牙山景区开发初期,当地村庄能人通过开办农家乐赚取了旅游经营的第一桶金,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狼牙山景区进一步得到开发,游客不断增多,当地居民开始效仿其致富经验,在中凯集团董事长的带领下,“办农家乐,做农家饭,卖农产品”,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如今,位于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村全村一半以上房屋被改造为农家院,村民积极开办农家乐经营,经济水平快速提升。2)随着易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村庄能人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创办狼牙山中凯集团,在狼牙山沿线各村建立旅游项目,吸纳当地居民到景区就业,以贫困家庭员工优先招录,鼓励居民以资金和土地入股,每年可获得10%以上资金分红。3)在狼牙山景区开设的百花园中其董事长又一次凭借其远见卓识,将商机锁定在农产品上,带领村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狼牙山品牌,开发花卉养生产品,目前花卉精油、葵花油等产品畅销,花卉综合收益达到12.87万元/hm2。狼牙山景区通过花卉养殖,带动780户近2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通过对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增权感知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的经济增权感知得分较高,均值为4.42分。其中,农户对“旅游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感知得分最高,为4.56分,对“旅游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感知相对较低,为4.27分(表1)。对不同年龄层农户的增权感知状况分析发现,对于“旅游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一般认同及以上的农户最多,有192人。其中,40~60岁的农户数量为95人,占比为49.48%,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和老年人相比拥有相对充足的精力和资金,大多积极参与旅游经营,实现了充分就业,而40岁以下的农户选择外出打工和上学,留在村庄的大部分为回乡创业农户,对此项选择多为“一般认同”。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对“旅游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感知得分最高,调查样本中共77户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其中对“旅游发展提高居民收入”非常认同和认同农户均为32户,由此可见旅游发展对于农家乐增加收入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表1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经济增权效应感知Table 1 Perception of economic empowerment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angya Mountain Area

3.2 心理增权效应分析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狼牙山景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村民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带来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感到自豪,景区的繁荣使村民更加愿意参与到旅游发展之中。通过访谈得知,狼牙山地区农户的心理增权主要体现为:1)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狼牙山地区居民带来了强烈自豪感。狼牙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曾经所有人渴望走出去的深山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2)当村庄能人带领狼牙山地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时,狼牙山景区愈见闻名,景区周边居民通过旅游发展实现了自身价值,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提高。3)参与旅游提高了村民的社会地位。旅游业的发展,村庄能人的示范,农户积极参与农家乐经营,不仅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老人和妇女也可以凭借销售工艺品、土特产等获得经济收入,成为家庭收益来源重要的一分子,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通过对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的心理增权感知得分分析,得出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心理增权中“村民对旅游发展充满自信”感知得分最高,为3.91分。“村民对旅游发展状况较为满意”感知得分最低,为3.48分(表2)。其中,60岁以上的农户旅游扶贫心理增权感知最高,对“旅游发展提高了村民的自豪感”的认同农户数量占其总数的69.23%,这主要是因为60岁以上的农户是狼牙山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狼牙山景区发展对狼牙山地区居民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发,身为革命人士的后辈,拥有狼牙山人强烈的自豪感。同时,60岁以上农户“对未来狼牙山地区旅游发展充满希望”非常认同的人数最多,占其总人数的65.38%,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村民对狼牙山景区发展持满意态度。

表2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心理增权效应感知Table 2 Perception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angya Mountain Area

3.3 社会增权效应分析

狼牙山景区的旅游开发使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优化,社区福利得到提升,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狼牙山地区的社会增权主要体现为:1)中凯集团在董事长的带领下,与政府合作,先后投资数十亿进行沿线道路硬化,植物绿化,修建上山山路,在狼牙山沿线,投资6100万元,将全长86 km的交通干道进行美化,打造成景观长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各村建立村民聚集地的小广场,投放健身器材等供村民休闲和健身,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2)中凯集团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公司出资铺设地下管道,建立垃圾处理池,改善了之前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乱倒现象。在村庄能人的引领下,景区周边各村成立环卫队,负责清扫运送垃圾,改变村庄容貌。3)村庄能人将获得的一部分收益用于农村医疗保险、教育投入,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旅游服务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了村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福利水平。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社会增权感知具体情况见表3。其中,“发展旅游使村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感知得分最高,为4.46分,“旅游企业将部分收益用来发放社会福利”得分最低,为3.54分。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发现,农家乐农户对“旅游发展使村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认同感最高,占其人口总数的95.59%,主要是因为旅游扶贫之前农家乐垃圾污水需要自行处理,如今景区和村庄设有专门人员和设施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认同感高度提升。资产入股农户对于“旅游企业将部分收益用来发放社会福利”认同感最低,只有45.65%农户认同此项选择,可能的原因是资产入股项目属于集中管理,存在资源俘获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狼牙山地区在旅游扶贫后期政府和公司值得改进的地方。

表3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社会增权效应感知Table 3 Perception of social empowerment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angya Mountain Area

3.4 政治增权效应分析

狼牙山地区在实行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时,存在村民参与决策受阻、旅游发展意见难以采纳和资源俘获等现象,导致其旅游扶贫政治增权效应较低。通过调研发现,狼牙山地区的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村民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即使村民得到参与旅游决策的机会,由于能力有限,很难参与旅游经营决策。在访谈过程中,有农户抱怨对于村庄旅游发展,虽然村委会在形式上会积极采纳村民意见,但实际上对于狼牙山地区旅游发展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少数人中。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政治增权感知得分整体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发表旅游发展意见的途径”感知得分为2.61分,相对于其他政治增权选项得分较高,“村民可以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决策”感知得分最低,为2.36分(表4)。通过对狼牙山地区居民增权感知得分分析,可以得出狼牙山地区居民政治增权具有很大提高空间。

表4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政治增权效应感知Table 4 Perception of political empowerment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angya Mountain Area

4 农户增权的实现逻辑

4.1 实现基础

4.1.1 行为起点 社会责任感是人的主观规范,在村庄中,能人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村庄的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会不计个人得失,积极主动为集体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村庄能人社会责任感对村庄经济的促进效应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感越强,对村域经济的促进效能越高[31]。在旅游扶贫中,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对村庄带来巨大社会福利,完善基础设施,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同,从而增加社区凝聚力。与外地企业家更多追求经济利益不同,狼牙山景区中凯集团董事长作为村庄经济能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面对村庄贫困的状况,既要采取一种方式充分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也要为子孙后代福祉考虑,而发展乡村旅游业真正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当在外打拼积累一定资金后毅然投身家乡建设,励志为带领全体村民摆脱贫困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加大环保投入,发放福利,对村民进行免费旅游技能培训,增强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实现与村民共同受益。

4.1.2 关键因素 能人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旅游带动农户发展的思想基础,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对村域经济实质的示范带动效应才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户旅游社区增权的关键所在。能人带户的村域经济中,村庄能人优先依靠资金、人力等资源,开办企业,凭借村庄资源优势从中获益,他们的效益会受到周边村民关注,通过对村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成功经验开始得到效仿。区别于外来旅游公司进行旅游开发,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中,对乡村更多的效益是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农家乐经营、农特产销售等个体户方式实现受益。而基于地缘或亲缘关系,村民会更加信任“自己人”,主动进行学习,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起到正面示范带动效应,这是以注重经济效益的外来旅游公司很难实现的。狼牙山地区农家乐一条街即为中凯集团示范带动的集中体现,中凯集团是以中凯大酒店为基础,以农家乐和餐饮起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增多,公司利益高涨,当地居民看到其中巨大经济潜力,纷纷将自家房屋改造为农家乐,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并主动接受旅游服务技能培训。

4.2 动力来源

4.2.1 内生动力 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加之村庄能人带动,构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经营主体。在这个经营主体中,村庄能人扮演着乡村企业家的角色,他们拥有远见卓识,懂经营,善管理,带领着村域经济发展壮大。人都是理性人,企业家在产业发展中寻求利益最大化原则,所做出的行为都要以利己为指向,追求自利原则。村庄能人在农村办企业,不仅仅是出于情怀,更多的是可以得到政府扶持,享受优惠政策,依靠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以相对较低成本吸引自己较为熟悉的劳动力。只有符合市场经营规律,村域经济才能具有生机,村庄能人才会投身于其中。而村民在依赖于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了旅游社区增权,村民和村庄能人相互支持,何乐而不为?

4.2.2 外生动力 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大量青壮年人口选择外出工作赚取更高收益,而留在村庄的多为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只能够进行简单农业劳作,缺乏致富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大部分人希望留在家乡经营产业,过上富足生活。然而,在贫困地区,政府对贫困农户的救助只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有限的扶贫资金很难经营起一桩生意或产业,资金受限加之贫困地区交通限制、人力资本匮乏,凭单个家庭的力量难以形成产业经济。只有依靠实力较强的能人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领村民有效参与,共同致富,才能使其获得可持续生计资本。对于政府来讲,政府会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借助能人的力量,减少政府与农户的谈判成本,降低扶贫过程的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下,以能人作为中介力量,可以使不合理的村规民约发生改变。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满足了村民和政府的利益诉求,在村庄能人领导下,狼牙山景区积极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创办农家乐,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使当地居民摆脱了贫困。

4.3 机制保障

4.3.1 参与机制 狼牙山地区居民旅游参与机制可以总结为“三参与一遵守”。1)参与旅游经营。狼牙山景区建立初期,只有东西水村三户相对富裕的农户开展农家乐经营,景区周边出售农特产品的摊点也寥寥无几。如今,通过狼牙山景区的不断壮大,狼牙山景区周边各个村镇居民积极开展农家乐经营,农特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参与旅游经营农户覆盖70%以上。2)参与旅游技能培训。每年中凯集团会邀请专家多次对农户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鼓励村民踊跃参与,为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游客,村民积极接受旅游服务技能培训。3)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旅游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狼牙山地区居民自觉保护村庄环境,生活垃圾和污水投放指定地点,且庭院环境优美整洁。4)遵守村规民约。在对狼牙山地区调研发现,商品销售摊点的商品价格和农家乐住宿餐饮价格相差较低,未出现故意压低价格吸引顾客现象。虽然在农家乐门口存在拉客现象,但每户农家乐只在自家门口招揽游客,因此,村民之间关系比较和谐。狼牙山地区全体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经营、接受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发挥了自身价值,既实现了经济效益,也获得了社会生态效益。

4.3.2 利益分配机制 狼牙山地区居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扶贫,获得收益。其利益分配方式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1)土地流转挣租金。狼牙山景区沿线村庄居民通过将土地出租给狼牙山景区进行景区长廊建设,每年租金为1.8万元/hm2,与进行农业生产相比,收入得到显著增加。2)景区入股挣红金。易县政府为确保贫困户获得可持续收入,将贫困农户扶贫资金入股狼牙山景区,贫困户每年可获得不低于10%的收益分配。3)旅游公司就业挣薪金。狼牙山景区的开发,带动周边各村农民就近工作,通过景区直接就业,农业园区打工,工程建筑等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吸引在外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4)商品销售挣现金。狼牙山景区的开发,附近村民在景区附近出售旅游设备、农特产品、纪念品等商品,或者村里老人到旅游沿线道路两侧出售自家农产品,获得销售收入。通过旅游业的带动,狼牙山景区周边各村农户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旅游发展,获得了合理的利益分配,保证了旅游扶贫的健康发展。

4.4 扶贫效能

大多数地区评价贫困程度以其收入多少来衡量,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与理论不断深入,贫困户个人能力贫困越来越成为限制贫困户脱贫最重要的因素。正如阿玛蒂亚·森指出一个人的贫穷不只是收益不足,更为关键的是缺乏可行能力和机会。缺乏可行能力极易导致再次返贫,因此,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更重要的是增加可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技能和主动性。当地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得到了就业机会,生活状况得以改善,提高了生存能力;旅游业的发展为妇女和老人提供了赚钱机会,和青壮年男性一样成为获得家庭收入重要的一份子,增加了社会地位;政府和公司对村民进行旅游技能培训,当地村民通过旅游发展,增加与外界交流,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文化素质与信息交流的能力。通过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旅游发展,提升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实现了造血式脱贫。

狼牙山地区旅游扶贫的实施,在帮助贫困农户实现经济脱贫的同时,也增加了其获得感。旅游扶贫中村民的获得感主要来自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村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改善生活状况,提升了综合能力,人际关系明显增强,对旅游扶贫的满意度不断增加。狼牙山地区村民在跟随村庄能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培训,主动做出自我改变,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满足了自身的利益,公平得到旅游收益,经济、心理和社会增权效能显著,村民的物质、精神和尊严权利层面的获得感得以实现,对旅游扶贫的满意度和参与积极性愈加增强。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中贫困农户的增权效应和实现逻辑,对于保障贫困人口受益,促进旅游扶贫地区稳定脱贫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表明,增权是狼牙山地区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成功的关键因素,对贫困农户进行增权可以实现旅游扶贫的综合效益。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对于提高贫困农户旅游发展的参与能力,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村庄能人在带动贫困农户参与旅游发展中,既扮演企业家角色,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依靠地缘关系和享受优惠政策实现自己的利益,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贫困农户的全面参与和公平分配利益,实现公平获益。

虽然狼牙山地区通过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经济、心理、社会的增权效应,但在旅游扶贫中由于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村庄中存在的资源俘获等原因导致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政治增权不足,这是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的最大的风险点和实践短板,只有实现旅游扶贫的政治增权,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当家做主,发挥主人翁的价值,进而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狼牙山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后期,应注重增加贫困人口政治增权效应,确保贫困人口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等一系列权利的保障。

5.2 对策建议

1)增强对村庄能人的培养力度,壮大村庄能人群体。当前村庄中能人数量相对较少,对于乡村旅游个体户中发展较好的农户,政府要加大对其教育培训,提高管理技能和旅游服务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将其培养为村庄能人,壮大村庄能人群体,进一步带动村庄经济发展并为农户提供就业。

2)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的政策支持,引导村庄能人积极参与旅游扶贫项目。针对村庄能人开办企业、合作社等旅游组织,政府应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以保证村庄能人积极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发展,鼓励相关组织吸纳贫困人口,并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同时,加强对村庄能人的思想认知培养,培养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村庄能人参与扶贫产业,在村域经济中起到示范带动效应,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3)建立社会组织机构,防止村庄利益失衡。在旅游扶贫的发展中,大部分旅游收益被村庄精英人物尤其是政治精英获得,村民作为弱势群体,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与之抗衡。针对农民利益分配不公平,村民决策权和话语权缺失,旅游项目实施不精准,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而导致的政治失权,政府应建立第三方机构代表村民进行利益诉求的表达,通过第三方组织与之抗衡,从而保障村民实现应有的权利。

猜你喜欢

能人狼牙山农家乐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山西李成等20人入选文旅部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
农家乐
宁大宏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寻宝
成人学校构建“能人”培训果农模式的探究
登狼牙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