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绘就『山水画』
2020-04-23周佛胜
◎周佛胜
● 常口村鸟瞰图
一
玲珑秀美的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老区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江支流金溪河畔,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步入村庄,但见种植在村前道路两旁花带上的檵木花、满山红争先绽放,一片姹紫嫣红。偌大的农民健身公园,绿草如茵,一片葳蕤,建有标准化的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公园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紧邻公园的常兴湖,水流清澈,两岸垂柳依依。内河上悬空而建的挑台上,高耸着一座供人休憩、亲水观光的六角亭,飞檐翘角,格外醒目。环绕内河、依山而建的是一幢幢别墅式的农民新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整个村庄充满田园诗般的意境,秀美、宁静、安适。
走进整洁宽敞的农家,家家户户厅堂上悬挂着的文明星级牌匾、张贴的治家训,格外引人注目。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时值夏种的农忙季节,许多农户下地耕种、或到村门前的企业上班去了,而许多人家庭院的大门却敞开或虚掩着。
看到我满脸困惑的神情,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笑了。他说:“村民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到工厂上班,都很少有关门闭户的。这是20 年来坚持开展群众性文明建设的淳朴乡风。”
30 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特困村,人均年收入不上千,村财不足5000元。“粮食不够瓜菜代,厕所要用茅草盖,花钱全靠借和贷”,是当时常口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村穷,民风更劣。打架斗殴时常发生,赌博迷信盛行,公粮难入库,干群关系紧张。
如今,这个园林式的美丽村,可谓化蛹成蝶,实现了华丽转身。2018 年村财收人106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0600 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园林式村庄”“省级生态村”“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
同是这座山,同是这道水,30 载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常口村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常口村村民说:一是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二是得益于长期坚持开展“创十星评十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改革开放后,常口村党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带领全村人开始念起了“山水经”:种果、种竹、种经济作物;养鸡、养鸭、养羊、养鱼和养猪,农民在各自的承包地里焕发出了高昂的生产热情,在同一块庄稼地里创造了多出土地承包前数倍的产值和效益,很快解决了温饱。随后,许多常口村人把目光投向了山外的世界,纷纷走出村庄,走出大山,去经商、去办厂,从而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说明精神上的富有。因此,从1990 年开始,常口村就开始酝酿如何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部署,借鉴“星级饭店”的管理办法,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奔小康有机结合。为此,设立了“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清洁卫生、学用科技、移风易俗、爱国奉献、重视教育、家庭和睦、助人为乐”十颗星,由农户根据量化达标条件申请,每达标一项添一颗星,十颗星都拿到的授予“十星级文明户”。村里每年还评出“勤劳致富标兵户、普及科技示范户、移风易俗带头户、遵纪守法模范户、学文重教典型户、计划生育先进户、助人为乐颂扬户、清洁卫生尖子户”,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细化,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摘得到。
由于活动内容跟农民的思想、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不流于形式,不搞空对空,一开始就在农民心中激起了欢腾的浪花,大家踊跃参与,争创先进。
已过花甲之年的村民张南生风趣地说:那时能拿到“星级文明牌”是一种很光荣的事,也是一个家庭进步的标志,就好比学生拿“文凭”,从低往高走,得两、三颗星只是“小学文凭”,六颗星、七颗星的,算“中专文凭”,十颗星全拿到的,才相当于“大学文凭”。因此,家家户户都暗自铆足了劲,暗地里拼着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对此有更深的感触,他说:“创星评户活动未开展前,村里每一项工作都要从村头村尾挨家挨户地动员,村干部个个忙得焦头烂额,有时还吃力不讨好,干群关系紧张得很。活动开展后,各项工作都好做了。”
村治保主任说:20 多年了,村里没有人斗殴,没有人赌博,也没有人修庙,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十星户”的评比不但给常口村吹来了一股时代的文明新风,也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点亮了群众心里的一盏盏明灯;灶膛、厅堂里的迷信画像换成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家政园”;以往无人过问、破烂不堪的村民用水渠,后来成了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义务劳动渠”,如今已整修成常兴湖。
常口村连续三届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可谓实至名归。
三
改革开放30 年,常口村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村支书张林顺还道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当年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一直是我们村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的动力引擎。
1997 年4 月10 日上午,春风骀荡,阳光明媚,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莅临常口调研。当时,张林顺任村支委、民兵营长兼治保主任。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他说,那天,习近平同志一行是上午10点左右到达村里的,当时他在老村部门口下车,迈着矫健的步伐,面带微笑地走近我们,亲切地跟在场的干部群众一一握手。之后,他走进村部,关切地向当时的村书记高发禄询问村财、村民收入情况,都有哪些致富好路子。之后,习近平走访了村民杨荣顺、邓万清和邱彩立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临上车前,他握着村干部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干部要选准选好发展路子,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地好处;山区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
张林顺说:根据习近平同志当时的讲话精神,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制和公序良俗等方方面面。此后,无论是谋发展、抓党建、促文明,历届村两委班子始终紧扣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通过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在全国率先打响了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始终围绕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山区要画好‘ 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指示,壮大传统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发展乡村企业,激活第三产业。经过20 年的砥砺奋进,已引进落户企业6 家,还投资3000万元开发云衢山漂流项目,旅游年收入80 万元。全村有近2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增收2000元至3000 元不等,实现了工业从无到有,农民逐渐向工人转变的历史性跨越。除了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养生项目、云衢山漂流项目,还引进了福林木业、金利化工、三鑫萤石矿等6家企业,让全村近100 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增收2000元至3000元不等。
● 常口村夜景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民生得到极大改善。有村小学、幼儿园、图书室,医院、老年活动中心,方便村民就地入学、就医。村委还专门设立教育奖学金,鼓励父母培育子女成才,一大批莘莘学子脱颖而出。至2016年,人口仅1062 人的常口村,考上大专学校的人数就达110 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3 人、硕士学位10 人,10 人中就有1 名大学生。群众性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广场舞、腰鼓队、篮球赛、羽毛球赛、游泳赛频繁开展,被授予“省级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省级巾帼美丽家园”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常口人对今后的发展更是信心十足,今后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用足用好‘福林贷’政策,盘活林地资源,让老百姓既有钱投入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又有能力持续改善生活,力争2020年把常口村建成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35 年建成全省小康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