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的接头暗号
2020-04-22潘雨晨
潘雨晨
接头暗号真的像影视剧里一样神秘莫测吗?接头暗号这样的密语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古代接头暗号:暗语和源流
接头暗号,就是彼此间用声音、動作等特殊方式约定的联系时的暗号,用来识别、确认自己人,进而展开下一步的行动。接头暗号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产生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一件事: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有旧交,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冬,楚伐萧,围困萧国城池萧邑,两军对垒。申舒展知道萧国无力抵抗,城破后还无社无处躲藏,于是在两军阵前唤还无社出来。
申舒展问道:“有麦麹吗?”还无社答没有。
申舒展再问:“有山鞠穷吗?”还无社仍答没有。
由于两种作物都是御寒之物,申舒展进一步再问:“那如果受凉得病怎么办?”还无社明白了,回答:“那只能从井里救人了。”
申舒展见还无社听懂了暗语,很欣喜,回应道:“在井上盖些茅草就行。”
第二天,萧邑城破,申舒展找到一口盖着茅草的枯井,呼唤还无社,后者应声而出。
申舒展与还无社的接头暗号更像是一种暗语,在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将所想表达的内容换了一种说法。
加密的暗语自春秋开始,广受军队青睐。为了防止细作对军营进行刺探,军队驻扎后也采用口令的形式,由哨兵确认军队中的己方士兵,因此口令是极为机密的,也正是因此,口令经常更换,鲜有记载。
除了军事行动以外,接头暗号也应用于民间。分布广泛的秘密结社、商帮团体、地域性的社会集团出于维护自身行业利益发展出了成熟的行业密语,也被称为行话、切口、黑话,形成特殊的语言符号,而本团体的人为了寻求保护或寻找同行,在见面时会使用行业内的接头暗号。暗语随着商业的繁荣而迅速发展,其发源于先秦,发达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终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语言体系,而接头暗号,正是这个语言体系对外最初的表现。
江湖接头暗号:春典与调侃儿
接头暗号为代表的暗语体系发展到近代,被称为“春典”。
春典,又称唇典,是走江湖的人不轻易外传的暗语。春典体系庞大,不下万言,其词汇涵盖生活、情感、生意、思想等各个方面,只有拜师才能传授,不知春典,寸步难行,也正因此,有“宁给一锭金,不传一句春”之说。春典中,走叫“窍”、跑叫“扯活”、喝酒叫“抿山”、笔叫“戳子”、裤子叫“登空子”、大褂儿叫“通天洒”……春典包罗万象,地域与行业不同,词语会有出入,但普遍都能明白。如果歹人用春典作恶,将会极为隐秘。两个人贩子用春典接头后,可以说着春典当着被害人的面把价钱谈好卖掉。但一般来说,春典更多的是江湖人保护利益和生命的接头暗号。
江湖人见面,为探求对方是否也是江湖中人,要与对方接头,使用春典中的词句与对方套话,称之为“调(diào)侃儿”,对方使用春典回答,便是接上了头,做事就会顺利。
调侃儿的第一句,经常是互道辛苦,因此有“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的俗语。据孙福海记述,马三立到济南演出,要和变戏法的艺人借地方,用春典与其调侃儿。马三立与戏法艺人互道辛苦,确定了对方是江湖中人,接上了头,便用春典交谈:
“我们哥俩从天津过来,是团春(说相声的)的,这几天念啃(吃不上饭),您能否赏个穴(借个地方)?”
对方马上明白,不仅借给马三立一块儿地方,还帮助其招徕观众,一时观者如堵。散场后,戏法艺人没走,称赞马三立“活儿使得不错,尖局(表演得好)”。
马三立回应:“谢谢您,您让的地方好,粘子(观众)也好。”
特工接头暗号:朴实而正常
江湖中使用春典作为接头暗号,但更多的接头暗号则出现在特工接头之间。现在人们一想到接头暗号,往往是谍战剧中的场景,一个人紧张地原地等待,另一个人眼看别处却缓缓走近,说出不明所以却看似正常的接头暗号,另一个人用相似的内容进行回应,来往几个回合,确定了身份,两个人要么交换情报,要么移步别处。特工接头的场景让观众看得紧张刺激。
但真实的特工接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特工街头对话——
“老田没来吗?”
“常来。”
“他还卖菜吗?”
“对啦!”
“您领我去看看他?”
“有事吗?”
“请他看电影!”
“好吧。”
人们看到上述对话,一定以为是路上两个老友在随意地拉家常,其实,这几句朴实而正常的对答大有来历。这是一份真实存在的特务接头暗号,可以看出,真实历史中特工的接头暗号非常朴实,没有诗意的暗号,没有奇怪的动作,正常得如同叙旧。这也是特工接头暗号的性质所决定的。
剧中接头暗号:考究与夸张
影视剧中的接头暗号是突显编剧才华的重要内容,不论中外,特工对答接头暗号的部分永远扣人心弦。有些优秀谍战剧接头暗号的设计考究,充分考虑了接头环境、时代背景、人物个性,也有些接头暗号过于浪漫,对应简单,难以保证接头的顺利。
谍战剧中,接头暗号一般都在茶馆、饭庄这样便于交谈的地点,因此接头暗号设计要依据环境制定。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警卫员魏大勇在县城街边小摊中接头,暗号也和吃饭相关。
“老总,要醋吗?”
“要,不吃醋那还叫老西么。”
“那您是要米醋还是熏醋?”
“我只认老陈醋。”
这套接头暗号的设计贴合了环境,而接头人员的第一句回答很可能会普遍出现,因此设计了询问醋的种类,一个二选一的提问,却得出了第三种答案,这就会出乎一般人的思维逻辑,使得暗号具有唯一性。
经典谍战剧《潜伏》贡献了大量经典台词,其中也有多个接头暗号。余则成的第二個联络站设在书店中,因此与接头人罗老板的暗号以书做文章:
“有汇文版的《朱子家训》吗?”
“有,不过不是单刊,是和增广贤文合本的。”
“民国版的,还是清版的?”
“都有,您要哪版?”
接头暗号的设计还要具有唯一性,如果暗号设计过于平常,是人就会,很可能会导致接头失败。
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电影戏剧层出不穷,杨子荣深入敌穴与座山雕的大段土匪黑话还遗留有春典半文半白的痕迹,“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火遍全国。大段的接头暗号中还要有特殊的土匪暗号手势进行配合,土匪又要考验杨子荣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得接头暗号深入人心。
当然,除了严肃题材外,喜剧题材的谍战片会将接头暗号设计为引人发笑的桥段。法国二战电影《虎口脱险》中,为了与空军飞行员接头,几个法国百姓误打误撞进入土耳其浴室,逢人便唱接头暗号的歌曲《鸳鸯茶》,如此危险的接头加上演员夸张的表演,使得“鸳鸯茶,鸳鸯体,你爱我,我爱你”成为传唱度最高的接头暗号。
经典的接头暗号成为影视剧代名词,人们甚至会忘记电影的名字和情节,但不会忘记接头暗号。
“你是谁?”
“我是我!”
“押着腕儿?”
“觅着火!”
……
接头暗号的简短有趣,使得它们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头上回响。
生活接头暗号:亚文化解构
生活中,接头暗号又有了新的用处,成为识别特定文化圈子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亚文化圈子中,接头暗号被解构,赋予新的含义,成员间以接头暗号玩梗。
其中有想抄作业又不敢明说的学生间的暗语——
“货带了吗?”
“大哥,最近风声紧……”
玩哔哩哔哩鬼畜圈的朋友对此也不会陌生——
“来者可是……”
“诸葛孔明!”
还有学霸的暗号标签——
“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渐渐地,接头暗号取材逐渐宽泛,经典小品台词,热血动漫独白,乃至一些洗脑广告都成为了接头暗号。
特定的暗号也成为网络游戏里寻找本国队友的标准。游戏限制了打字时间,因此,寻人暗号必须简洁,经典的接头暗号在电脑屏幕中被重构,在不使用中文、不引起外国网友注意的情况下,对出暗号成为了“是否是国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