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教育

2020-04-22邵秋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4期
关键词:赞赏理解惩罚

邵秋来

[摘 要]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爱的教育是为了能让学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也是一种爱的传承的活动,这种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通过赞赏、公平、理解、惩罚的爱,道出爱的教育的方法与真谛。

[关键词] 爱;教育;赞赏;公平;理解;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因为有爱,教师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教师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其实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才是教师最大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活跃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爱,只因是它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潜藏着的力量。反之,当学生消极、迟钝、笨拙时,很有可能是对教师有反感、惧怕甚至抵触情绪。”

所以教师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孟母三迁是“爱”,“岳母刻字”难道就不算“爱”了吗?当然不是,那究竟什么是“爱”呢?

一、“爱”是赞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缺点,而永远看不见学生的优点,那么,这个班级一定会毫无活力,死气沉沉,学生会没有发展的方向;相反,如果在一个班级中注意找寻每个学生的优点,并能突出发挥这种优点的影响力,那么,在这个班级里一定会生机勃勃。

初为人师,第一次登上讲台,笔者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时,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来威慑他们,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学生犯了一点小错就是一顿批评,刚开学的那个月,学生见了我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虽然上课他们正襟危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能很好地完成。可是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见了我就绕着走。我开始深思反省,难道是我做错了?这时我的前辈给我送来了“灵丹妙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与学生沟通,要多赞赏而少批评。

笔者用师傅给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用真挚之情,诚挚之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换取学生纯真的心。很快的我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的友谊。

二、爱是“公平”

人们常说,“教育要公平”,同样对待学生也要公平。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他们在思想上、能力上、性格上都会有差异。但作为教师,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学生,教师心里不能有坏学生、差学生,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比如学生犯错时,不能因为这个学生平时成绩好或者表现好而就忽略不计,该教育的还是要教育,否则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又如有些学生会因为个人、家庭等因素而显得很自卑,不善与人交谈,会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那他将更加的自卑而慢慢脱离群体。

三、爱是“理解”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接触面广泛,受外界影响,尤其是网络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所谓的理解其实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尤其在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解决问题的原则下,开展班级教育及德育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及要求。教师与学生即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具有平等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不可盛气凌人,更不可滥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利。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微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请尊重你的每一个学生,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你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理解的话语,或许都会给你的学生带来自信,使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爱是“惩罚”

或许有老师会说:爱的教育应该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面对孩子犯的错误时要“说服教育”、要多“谈心”,要“感化”,但如果只是这样,学生能真正接受吗?学生能真正改正吗?所以在爱的教育中,应当适当渗透“惩罚”。当然这里的“惩罚”并不是指体罚,而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纠正。

作为一所寄宿制高中,学生一天24小时都待在学校里面,其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会屡次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时对于一些违纪的学生就要进行一些纪律处分或让其反省、写检查,也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不能触犯的,对于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也会有警醒的作用。而对于一些简单的错误,比如搞卫生不认真,可以罚其重做等。

惩罚与爱学生并不矛盾,当然,在惩罚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惩罚时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要公正,同样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惩罚时采用结合说理的方法延缓效果较好,苏霍姆林斯基就很善于使用此方法。

总之,教育应是爱的教育,但爱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期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等着我们!

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学识、人品、情感及亲和力的体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甚至对人类和未来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33).

[2]钱正昂,爱心教育之我见[J].教育艺术,2007(3).

[3]佐伯茂雄等,郭祖仪译.现代心理学概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98).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赞赏理解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巧借自然作文浑然天成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