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研究
2020-04-22杨林凯
杨林凯
[摘 要]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与幸福感,需要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入社会力量,深化公共安全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科技社团在提供安全决策咨询、开展学术研究、教学培训、宣传安全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社会公信力与认可度不高、安全供给能力不足和社会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提升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能力,该文在走访调研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后,提出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专业化建设路径,优化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 社会公共安全治理 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3-0037-07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政治意识,主动投身疫情一线参与防控阻击战。各级学会充分利用平台优势,通过专项课题研究、建言献策和捐款捐物等方式,在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辅导、信息和资源整合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服务,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安全需要。但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资金不足与人才匮乏等因素,也造成了科技社团在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供给能力不足和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突出。本文以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为例,通过对近年来开展的业务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发展路径,以期能够为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功能定位与特点——以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为例
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自成立以来,立足于地方应急事业的发展,聚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应急事件,通过政府外包、委托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部分承接了政府在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方面的服务职能。通过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举办安全知识宣传和学术研讨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政府、企业、街道社区、学校、社会民众和志愿者等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和持续化的应急安全服务,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应急学会发展路径。
(一)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功能定位
1.提供决策咨询。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历来具有“社会智库”的称号,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与政策建议的角色,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是实现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主体。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应急智库的作用,从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出发,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为抓手,兼顾各类安全与应急项目的评估与评审。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夯实学会人才储备,建立学会专家库。学会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梳理、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评审以及风险评估研判、应急处置规范和评估总结、应急场馆和设施建设咨询评审等相关工作,长期致力于为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提供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服务,在社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风险源识别排查、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矿贸易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为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组织学术研究。一是组织课题研究。受原成都市政府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成都市民政局等部门委托,围绕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和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等情况,组织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二是举办学术会议。聚焦学科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不定期组織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国外知名高校、应急及安全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单位的应急专家与学者授课,为会员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学习提升的平台。三是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及会员单位和政府部门,围绕自身管理与建设、应急产业与企业发展、应急产品与文化创新、危险化学品和油气管道应急处置、应急管理过程中对于女性、残疾人和贫困低保户群体救助等课题开展实地调研。
3.开展教学培训。根据成都市各级政府的要求,学会承接了示范社区应急响应队员及社区应急志愿者能力培训等项目,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前期投标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训质量控制以及培训结束后的履约验收等工作。以“成都市市民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目”为例,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培训工作覆盖了成都市多个区(市)县,总计培训近1万人次。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成都市社区综合应急减灾能力,夯实了基层应急管理基础,推动了应急志愿工作的发展。
在实施应急教学与培训的过程中,学会以主办、承办和协办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培训活动,既邀请省内外知名院校和应急机构的专家授课,也组织本地师资力量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地方性特点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培训,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做了区别化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1)培训内容。对于党政干部的培训,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先后组织了恐怖袭击的预防应对与大数据分析培训、十九大精神学习暨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成都市2018年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等专项应急培训课程,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舆情应对、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应急准备与风险管理等内容出发,对社会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讲解,以提高各级应急干部的综合理论素质和指挥管理能力。对于社区民众的培训,主要是以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应急常识与应急技能为主,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社区常见风险事件与应对方法讲解,包括紧急撤离、电梯与踩踏事故应对、灭火器使用与结绳逃生等现场自救方法;二是应急医疗,主要涉及家庭备灾、灾害医疗包扎、心肺复苏和气道堵塞救护等紧急救治。
(2)培训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除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外,还开辟了示范体验、双盲演练和桌面推演等培训项目。其中双盲演练是指在不预先告知演练时间和地点、不预先告知事件类型,即在不告知演练内容与方式的情况下,参演指挥人员与队伍在到达现场集结完毕后依据情景而展开的应急科目应对,旨在模拟演练中反映参演单位的真实应急能力,切实提升队伍实战化应急能力。
4.宣传安全文化。坚持立足应急实践、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办会原则,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为提升市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各社区、街道所属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维护辖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学会还深入成都市各区(市)县、街道和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急小知识、小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应急宣传手册和家庭安全包、开辟成都市应急广播“应急发声”栏目、组织防灾减灾访谈活动、放送灾难主题电影、编撰应急知识竞赛试题、宣传“5·12防灾减灾日”等方式与渠道,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市民参与积极性,提升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019年,由肖家河街道办主办,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举办了“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活动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设有应急知识技能讲座、突发事件模拟体验、应急知识竞赛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街道所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促进了街道安全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学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推送权威专家理论文章与转载科普作品等方式联通线上与线下,健全与完善科普宣传机制,推动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公共卫生法治的宣传。
(二)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功能特点
1.业务内容方面。学会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安全文化与知识研究、应急经验与规律探究,在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过程中起着智力支持的作用。学会在应急经验总结与提炼、学术研究与创新、安全文化塑造与传播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着眼于一般性的安全规律研究,实现学术理论成果向实践与应用转化的重要载体。而志愿者救援队伍等通常意义上的应急组织,则更侧重于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行动规则和经验积累,立足于个体能力的提升。
2.战略定位方面。科技社团的工作职能及其项目开发,不仅有针对灾害时期的救助,还包括非灾害时期各类社会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基于社会的常态化与持续性发展,贯穿于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而其他的应急组织,则主要关注灾害时期的即时救助与帮扶,是基于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具有临时性,侧重于应急阶段的响应处置。
3.目标价值方面。科技社团通过对政府、企业、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等多元主体的观察与研究,以价值理念倡导与传播的方式,旨在通过动态交互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与转变社会行为意识与方式,在思想文化与制度建构的层面优化社会公共安全治理[1] ,而不仅仅是资金、物资、技术和设备等有形资源的单向嵌入。
二、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外部困境:社会公信力不足,缺乏社会认可度
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首先面对的困境是社会公信力与认可度不高,生存活动空间小,常常受到来自政府与民众的双重不信任。一方面,基于科层管理体制固有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政府与官员在潜意识中会认为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对政府职能的削弱。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一些官员会担心外部力量的介入增添不稳定因素,由此排斥科技社团参与,拒绝信息共享[2] ,进而延伸外化为对社会组织在登记、挂靠、审核等管理制度上的严格把控与限制。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对科技社团的不信任,主要表现为对其身份合法性与业务能力的怀疑,使得科技社团缺乏群众基础,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法律保障缺失。面对公共安全治理社会化与多元化的趨势,现有的法律与制度体系对科技社团的志愿服务既没有相应的权益保护,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尤其是专门法的缺失,既削弱了科技社团的独立性,又影响了效力的发挥与合法性建构。此外,由于职责权限分配、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不明确,科技社团的服务工作不仅存在协调沟通和后勤保障不力、资源分配错位、重叠和浪费等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因违法违规、触犯红线与禁区而遭受取缔处罚的危险。
2.社会信任缺失。由于社会民众缺乏公共意识,在面对公共事务时更依赖于政府而排斥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受现代社会高度分工的影响,社会被割裂成为独立而分散的原子化个体,以家庭宗族、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传统式社会信任资本也基本流失殆尽。不少民众在面对社会公共事务时,只是抱着一种“看客”的心态,奉行“中庸”和“明哲保身”的处事之道,缺乏志愿精神和参与精神,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放置于弱势者的境地,将自己视为政府危机管理的对象,一味等待和依赖政府的救助,缺乏责任心与主人翁精神,主体性与自觉性不高[3] ,难以通过精神感召的作用而凝聚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3.管理制度缺失。由于传播与推广渠道少,获取信息不充分与不完整,加之受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蔓延,少数科技社团出现了功能扭曲、价值异化、公益服务掺杂商业目的与欺诈骗捐等负面行为,从而导致组织的影响仅限于专业领域内而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4] 。此外,由于科技社团多以会员制的方式组建,党员比例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强,专职化人员少而难以建立党组织[5] 。党建工作开展滞后,政治意识形态薄弱,缺乏自律教育与规范,造成政治观念和思想意识虚无化和扭曲化,导致组织成员政治意识和纪律性不强、思想状态松懈而游离出正常的意识形态领域,弱化了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思想保障[6] 。
(二)内部困境:安全供给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效率低
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在现代社会已不限于温饱、生存等物资和生理保障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精神与心理满足的层面,呈现出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特点。科技社团主要承担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性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安全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内容与供给方式单一而模式化、同质化,与市场脱节。志愿服务片段化与随意化现象严重,缺乏持续性与整体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服务失灵和低效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资金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造血”功能不足。在鼓励社会组织自负盈亏的情况下,科技社团只能得到很少的财政拨款,维持组织正常发展的资金缺口巨大。来自民间的资助较少,活动经费不足已严重制约了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以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为例,在2018年财务报告中,其资金来源根据数额大小依次为:提供服务收入、会费收入、政府补助,但在剔除了日常管理费用和业务活动成本之后也只能是勉强维持。
2.人力资源匮乏,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由于专职人员的成果认定、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相关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能力不足、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前景不明确等,科技社团的人才吸引能力远不及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竞争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其成员构成以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临时志愿者为主,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流动性强且缺乏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7] ,不仅增加了服务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导致组织形态的“空心化”,不少科技社团处于“沉默失联”或停滞、半停滞化的空壳状态,难以正常运转和开展工作。
三、优化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1.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随着国内外各种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的增多,“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尤其是在面对价值观塑造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时,在新时代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科技社团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着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从严治会和从严办会的工作实践,为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2.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科技社团应依托于已有的资源,发挥学术研究的功能,依据组织特点,在工作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与发展的党建方式。例如,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在2018年成立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强化党建顾问队伍的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智库党建宣传的作用,推进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内容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学会的在各项工作中去,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强化党建工作。不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服务社会发展。
(二)坚持走专业化建设路径,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1.优化科技社团的发展环境,推进专业化与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优化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从顶层设计确立科技社团的主体地位、功能定位和权利义务,开辟制度化与合法化的参与渠道,在志愿者风险保障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章程。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观念,推动权力下放和重心下沉,减少行政手段干预;放宽准入机制,规范退出机制;简化登记挂靠程序,强化监督职能,以法治化的方式引导科技社团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推动保障下倾。既要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基金资助等方式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工资福利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也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外包、招投标、职能承接和合同契约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决策咨询、课题研究、政策评估和教学培训等方面寻求合作,构建“购买型”参与机制,拓宽科技社团资金来源渠道[8] 。三是打通工作人员职业晋升渠道,将科技社团及其工作人员纳入学术成果申报鉴定和职业职称评定范畴,为科技社团人员提供公平与稳定的就业机会,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朝专职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加强科技社团的内部建设,提升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一是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推动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建立信息公开与透明机制,强化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自觉接受政府、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设立了秘书处,以保证学会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设立了监事会,在财务管理、会员准入与退出等方面严格把控;成立了志愿者委员会、培训部,在志愿者吸纳、培训和使用等方面实施专业化与规范化管理。二是立足主职功能定位,提升学术专业水平。以學术研究为契机,深入基层与一线,广泛开展调研与考察学习。以提供见习与实习机会、挂职锻炼、项目开发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强化智力资源储备,以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带动业务能力的发展。三是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公众利益诉求,走公益化发展路径,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社会认同度与信任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微信微博等传媒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深化群众基础。参与市场生产与竞争,拓宽业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减少服务盲区,吸纳企业和社会捐助,提升社团造血能力。以市场信息的反馈和评价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创新研发多样化的安全产品。开展特色服务,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安全与应急品牌,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供给能力与服务效率。
四、结束语
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先后荣获了2018年、2019年成都市社科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不仅为成都市的应急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其他科技社团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等活动,规范与创新工作方式与机制,为推动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陶鹏,薛澜.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应急管理伙伴关系的建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3):14-18.
[2]姜志瑶.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报,2015(4):68-70.
[3]龙春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资本研究——基于社会组组与社会参与的是视角[J].前沿,2010(23):134-137.
[4]白书祥,杜旭宇.宏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探析——基于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的分析[J].前沿,2010(21):168-170.
[5]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课题组.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的路径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J].党政论坛,2018(8):17-21.
[6]余小艳.基层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2014(3):82-84.
[7]董幼鸿.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以上海联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促进中心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50-57.
[8]周芳检.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治理中社会参与失效及矫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