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20-04-22冯涛

教师·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

冯涛

摘 要:文章结合商务日语的课程教学特点,分析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相结合,对商务日语的专业课程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揭示信息化环境下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途径,以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元的外语交流环境,打破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提高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商务日语;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无法和时代特色保持同步时,现代信息化教学则因其高效、便捷和科学化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拥有了愈发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侧重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语言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和交流技能。故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商务日语的信息化教学,对传统的商务日语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是摆在商务日语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

职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专业课程教学和管理、服务与生产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挂钩,面向区域或全国经济建设主阵地,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变化趋势作为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与方向。

商务日语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应当以中日商务交流和企业对日语应用人才的需求为主,随着中日商务交流日益频繁,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商务日语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日语知识、语言知识,更要具备语言应用能力、商务应用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所以商务日语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以日语教学为主,以商务管理、经营、生产和翻译为方向,探索以就业为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外语教学道路,促使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并满足企业管理、服务和生产方面的需求。

(二)人才目标定位符合职业需求

职业院校教学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应当是开展职业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职业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国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能力、知识上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在人才类型上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成长性,在毕业生就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基层性、一线性。因此,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符合职业人才的总需求,将日语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日语功底、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具备一定商务实操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院校可以建立基于多个方向共同应用的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从而形成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商务日语专业教学可以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注重外语教学基础,提高日语实践能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的商务日语职业资格教学模式。

(三)坚持专业素质和职业应用能力双向发展

为达到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職业院校可以在商务日语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上,增设部分选修课、基础课。一方面,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日语基础能力、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应用课程和活动对学生的日语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实训练,并将课程教学和职业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岗位素养,提升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教学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一类或多类职业能力。所以,在商务日语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突出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工艺性,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的协作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商务日语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能力的多样性,围绕职业的技术要求,综合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职业教学特点。

二、信息化环境下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具体实现路径

(一)建设商务日语实训基地,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而在当前的商务日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忽视和弱化职业技能是普遍现象。故基于此信息化环境下的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应当强化和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推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以理论推动技能学习,以技能学习加强理论吸收的科学教学模式。

当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配备有专业的商务日语教室,教室内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学校配备有服务于外语教学的语音室,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影音技术学习商务日语。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商务日语的教学改革应当立足专业本身和职业需求,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首先,教材方面,可以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对文本教材形成补充和延伸。

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进行拓展和创新,不再局限于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是要结合小组合作、案例教学和分层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商务日语模拟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增强职业技能。

再次,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商务日语的实训基地,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增设突出实训教学的环节。如,利用MOOC远程教学,结合微视频、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自学,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训教学。当然,学校也可以和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创建商务日语实训基地,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并服务于一线课件制作,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观看、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进而对未来职业发展、职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建立初步认识。而用人单位则可以通过实训平台上传真实的工作项目和案例以供学生锻炼,如,商务公文翻译、合作交易谈判、贸易谈判等,学生在实训平台上接受任务,自行或者和他人合作完成。

(二)创建网络教育资源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学校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库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授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自学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商务日语的网络学习平台,增设学习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实践操作库等。教師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为学生明确网络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职责和任务。接着根据小组的整体水平,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领取学习任务,自主到网络学习资源库中查资料、查文献、下载课件。

当然商务日语的网络资源库应当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坚持以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为基础,商务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也应当积极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为学生选取和储备更合适的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

(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授课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育信息化首先体现在课堂授课中,现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已经或正在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认知需求对课堂进行优化设计,重新安排教学环节,并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实用职场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创设虚拟的交流环境,让学生用日语沟通和交流,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和掌握程度,更能提升他们对日常商务交流的感受程度。如,让学生利用日语进行价格洽谈时,可利用影音播放设备投屏播放现实生活场景 ,也可以选取日剧片段,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将价格洽谈的前期背景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能感受真实的商业气氛,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灵活运用日语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将谈判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由日企员工、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可细化到每个学生的表现,细化到具体的词语、句型、语法以及商务信息的应用等方面。

(四)积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商务日语的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直接决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当前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最基本的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好图片、声响、动画和视频等,但是目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鲜少涉及理念层面。信息化不仅指技术,更包含开放性、包容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创新理念。

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参与信息化培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水平,同时深化信息化理念,加强对商务日语教学的深刻认识,掌握教学规律,并加强对涉外的商务管理、经济贸易、日语外贸、涉外文秘等岗位的了解,以开放的、共享的理念组织教学。

学校不仅要为教师提供技术培训,更要组织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学习,提高对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概念的了解,并积极推广移动终端教学工具。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师可以组成教研组,针对教育信息化加强管理和引导,如,明确教学课件的制作标准、要求,创建教学平台,规范教学平台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岩.商务日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及应用——以《标准商务基础日语》课件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99-100.

[2]姜微.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商务基础日语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5(7):90-91,168.

猜你喜欢

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外语类专业与国际酒店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初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