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文化滋养党的初心和使命

2020-04-22万秀丽王鑫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使命红色文化初心

万秀丽 王鑫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文化印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实现使命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在关系以及红色文化对我们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价值。实践中,要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对象的获得感、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文化精神洗礼中守初心、担使命。

〔关键词〕 红色文化;初心;使命;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2-0119-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 〕“初心和使命”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导向。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实践的文化结晶,红色文化见证、记录、承载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征程,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文化载体和精神依托。新时代,以红色文化滋养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本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一、 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在关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生动展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高度浓缩,生动展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百折不挠、愈挫弥坚,他们身上永放光芒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再现了党与人民紧密团结、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进京是去赶考,决不当李自成。在“两个务必”和“西柏坡精神”引领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拿下的难关。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成为党不懈的追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正是我们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党用实际行动传递“战役决心”,践行初心使命,短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性胜利,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二)红色文化在实现初心和使命中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赋予我们党勇于创新、敢于开创新局面的优秀品格。红色文化在我们党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抵御外侮和完成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一致对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成为红色文化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迅速改变国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经济状况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难题,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则是这一时期党和人民的目标任务。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是这个时期红色文化的历史性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大胆地“干”“闯”的创新精神成为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进入新时代,随着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近些年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国,激流勇进、敢为人先的民族自信,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成为红色文化的新内涵。

(三)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有着共同的价值旨归

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旨归,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 〕理想信念从哪里来,重要的一条就是重温党的初心和使命,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而形成并传承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宝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有重温这些血与火的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才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守使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其次,红色文化和党的初心与使命为党员干部提供强大的信仰力量。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共同的价值指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不变的初心,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践行使命,进而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二、红色文化对滋养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三重价值

在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对新时代全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產党奋斗历程的文化印证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期间形成的红色文化更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文化印证。

首先,红色文化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这个时期,党的使命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这一时代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而这些红色文化蕴含着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深意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极端艰苦环境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体现。

其次,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成为当务之急。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党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制度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一时期产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红色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无限热情,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充分反映。

再次,红色文化的内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生产力水平急需提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急需完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步伐促改革。改革开放的实践丰富和充实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接续奋斗,为人民群众赢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通往民族复兴之路上不懈努力的精神状态。

(二)红色文化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首先,人民性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特性。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性是党的根本特性,也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人民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人民性是红色文化的逻辑起点,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为人民谋利益的阶级立场和领导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人民是红色文化的活力源泉,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生活,红色文化人民性的价值内涵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价值高度一致,体现了我们党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是新时期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教育素材。

其次,共产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永恒追求。马克思主义始终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成立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2 〕。这样的初心是生生不息的红色文化的价值目标,是红色文化的终极追求。

(三)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全党坚守初心、实现使命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洗礼锻造而成的,引领和激励着党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3 〕在新时代的征途中,红色文化是我们党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红色文化蕴含我们党永葆初心的精神基因。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为人民服务的奋斗价值、永葆先进性的优良品质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等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永葆初心的精神基因。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使党永不褪色、不变色的重要教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自觉传承、发扬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记忆和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党面临的新使命,是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其次,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党实现使命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4 〕。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再到“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不断发展繁荣的红色文化,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特质,而且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奉献牺牲、团结协作、独立自主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以红色文化滋养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5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以红色文化滋养初心、践行使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我们党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产生共鸣,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鼓舞战斗意志。

首先,发掘红色精神在坚守初心、使命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利器。要做好红色精神的提炼、归纳工作,区别不同红色精神所体现的特色内涵。坚持属地原则,挖掘带有地域特色的红色精神,使之成为鼓舞一方百姓、教育一方干部的重要素材。要开发各种展示红色精神的有效载体,使红色精神入脑入心,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为新时代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注入精神动力。

其次,加大对红色遗址的研究力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要做好红色典籍收集整理工作,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普查。挖掘利用好革命历史资料和回憶录等宝贵文献,最大程度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要以重大节日为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开展好宣传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并把参观同入团、入党宣誓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教育作用。

再次,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要营造有利于红色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将红色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制定符合红色文化发展的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和富有活力的红色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要加强红色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培养红色文化产业高精尖人才,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和带头作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红色文化产品企业。

(二)创新教育手段,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发挥红色文化在滋养初心使命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着手,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以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首先,创新红色文化内容,提高红色文化吸引力。红色文化内容创新必须根据新形势、拓宽新途径、适应新需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具有代表性、标识性的红色文化产品。内容创新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历史事实,贴近人民群众,贴近日常生活。要将强化艺术的感染力与内容的客观性结合起来,让历史活起来,在可亲、可触中保持红色文化的庄严感,从而涤荡心灵、坚定信仰。

其次,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手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AI技术、区块链技术,让红色文化搭上时代快车,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感。要充分运用动漫、写真、视频等形式再现红色场景,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要创办专门网站,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整合,以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形式,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在各级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红色情景党课、红色文化征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等,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心灵洗礼,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区别教育对象,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

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红色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党员干部是加强初心使命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让广大党员干部学得来、融得进、留得住 〔6 〕。所谓学得来,就是运用贴近广大党员干部生活工作实际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增强红色文化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党员干部自觉学、乐于学、能学会。所谓融得进,就是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单位文化相结合的途径,营造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环境,使红色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落地生根、不断成长。所谓留得住,就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以红色文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常态化,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传承、践行红色文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培养良好工作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

其次,高校学生是党的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和接班人,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加强红色文化在滋养初心使命中的德育功能,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中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共產党奋斗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块德育高地,在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提高思政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要将红色文化与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与班会、党日团课等结合起来。

再次,在社会团体组织、各类企业中广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社会合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引导全党全社会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重视重大纪念日和重大节假日的红色教育意义,广泛深入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在节日的浓厚氛围中、在隆重的庆祝仪式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庄严肃穆,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加深对初心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红色文化凝聚了一代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构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大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公仆本色,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红色文化滋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筑牢思想根基。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不忘初心再出发 牢记使命勇担当〔N〕.人民日报,2019-06-19(09).

〔3〕徐伟新. 中国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5〕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2017(05):46-48.

〔6〕王 峰.让红色文化永葆生机〔N〕.河南法制报,2011-06- 30(15).

责任编辑 董 军

猜你喜欢

使命红色文化初心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