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显现韧性和潜力
2020-04-22王一鸣
【提 要】2019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202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交互影响,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消费、投资和生产形成冲击和广泛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关键词】 经济形势;风险挑战;疫情防控;经济发展
一、2019年我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
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增速虽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处在年初确定的6%-6.5%的目标区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日、德、英、法四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体相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增速同步回调、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高基数上保持6%以上的增速,迈上新的更高平台,显现出特有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二)就业保持总体平稳
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全年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外部环境变化对就业形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就业保持总体平稳,与强化支持就业的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2019年我国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增加对企业的稳岗补贴,加强对重点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缓解了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冲击。与此同时,鼓励平台就业、网络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发展,为下岗工人、返乡青年、新生代农民工等创造了大量弹性大、灵活性强的工作机会,部分对冲了就业压力。
(三)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新旧动能转换呈现新特点,传统制造业在陆续达到峰值后占比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而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四)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进,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務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加力显效,全年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成效,宏观杠杆率趋向稳定,企业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实际增长5.8%,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至28.2%。网上零售迅猛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消费场景日益广泛多样。
二、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2019年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分不开的。应坚持从长期大势把握当前经济走势,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从长期大势把握当前经济走势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需要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去把握。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持续下行,这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周期性因素,但主要是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阶段性变化。从国际经验看,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0-13000美元后,都有类似的增长阶段变化过程。我国2012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00美元,已进入这个变化阶段。从一些实现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发展过程看,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经过或长或短的过渡期,都会进入5%左右甚至增速更低的增长阶段。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从国际比较视角看仍属于较高的增速。
2019年,学界有过一次关于经济增速的讨论。有的担心中国经济失速,认为“经济增速已滑至6%,该刹车了”;有的认为经济减速是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2020年到2025年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上都在6%以下”。事实上,6%并不是特别的分水岭,增速略高一点或略低一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仍要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并不是说速度不重要了。增长速度过低,就业难以保障、结构调整难以推进,宏观杠杆率也难以稳住。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合理的增长速度。
(二)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
一是以减税降费为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9年以来,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包括下调增值税率、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社保降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实施专项附加扣除等多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制造业及相关环节占比近70%。这些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增加投资和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到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具有滞后性,随着时间推移和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二是以降低融资成本为重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先后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201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为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创造条件。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三是以稳就业为重点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强失业保险的资金返还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增加灵活就业机会。这些措施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
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交互影响,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消费、投资和生产形成冲击和广泛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
(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
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增长仍然乏力。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中美贸易摩擦达成阶段性协议、英国正式脱欧减弱了市场不确定性预期等因素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1月份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高于2019年的2.9%。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将从2019年的1.7%回落至2020年的1.6%。其中,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战后最长一轮扩张后面临回调压力,制造业产出指数、产能利用率和新增订单数均开始下降,10年期与3月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出现倒挂,经济衰退的信号趋于明显,但受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经济增速将由2019年的2.3%回落至2020年的2.0%;欧洲央行重启量宽政策并下调政策利率,欧元区经济增速将由2019年的1.2%小幅回升至2020年的1.3%;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速将从2019年的1.0%回落至2020年的0.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由2019年的3.7%回升至2020年的4.4%。与此同时,美国与主要经济体贸易紧张局势的前景依然不明朗,长期低利率加剧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加之地缘政治动荡的不确定性,仍将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一是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加快重构。美欧日三方多次发表联合声明,就国际经贸规则调整表达共同立场,拟修改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定标准,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和特殊待遇,并要求针对国有银行贷款、隐含政府担保、债转股、政府控制的投资基金、导致过剩产能的补贴以及资源能源多重定价等设定标准。这些新规则一旦推行,可能引发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重大利益调整,影响世界经济稳定。二是低利率加剧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主要发达经济体迟迟难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利率中枢处于历史低位,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一度达到17万亿美元。低利率意味着政策调整空间明显收窄。在2019年三次降息后,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1.5%-1.75%,进一步降息空间有限。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进入负利率环境,货币政策空间几乎耗尽。低利率还将降低金融机构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收益,增加对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加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三是中美经贸摩擦长期前景仍不明朗。中美经贸磋商已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在美对我战略性遏制意图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美经贸摩擦仍可能出现反复甚至进一步向科技、金融等领域扩散。科技领域的摩擦升级可能导致两国高技术企业重构供应链和技术发展路径,金融领域的摩擦升级将导致双方降低资金往来和货币交易规模,这些都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增大经济下行压力。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和影响经济,增大了全年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降幅可能扩大。疫情扩散恰逢中国春节假期,餐饮、旅游、住宿、娱乐等经济活动大面积中断,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大幅回落,加之疫情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全年消费增速降幅可能将大于上年。投资受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由于春节后企业复工推迟、各地延缓外地务工人员返岗,投资項目开工推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但疫情对投资的影响预计小于消费。全年投资增速仍取决于基础设施投资能否企稳回升以及房地产投资能否高位趋稳,而由于市场需求不振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制造业投资将继续低位运行。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调。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少国家加大入境人员限制和对我出口商品检疫力度,春节复工延迟影响企业订单按期交付,可能影响一季度外贸出口,加之全球经济和贸易下行影响,全年出口增速预计将继续下降,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总体上看,疫情对经济影响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扩散程度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从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看,这次疫情对短期经济的影响要大于2003年“非典”疫情。鉴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现在还难以准确评估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但一季度经济增速跌破6%已是大概率事件。从有关机构预测看,一季度经济增速降幅在1.5-2个百分点之间,由此也需适当调整全年经济增速预期。
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工资、社保、租金、利息、税费等固定支出具有刚性,疫情防护还需增加支出,现金流压力增大,特别是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受冲击更大,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倒闭风险。二是就业矛盾更趋突出。企业生产复工推迟,订单和开工不足,减员压力增大,有可能引发较大规模下岗和失业问题,部分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生活将面临困难。三是地方财政压力凸显。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方,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继续下滑,收支平衡和“三保”压力明显增大。四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上升。受疫情冲击影响,企业回款账期拉长,加之贷款利率调降后净息差收窄,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可能大幅增加,并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纵向和横向传导,风险将明显上升。
(三)疫情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总体上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中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积累、资本存量和增长速度、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由此决定的潜在增长水平。疫情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但人力资本积累和资本存量不会受到削弱,应对疫情还会激发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医疗卫生和应急管理能力等短板弱项建设,疫情过后经济增长将出现反弹,并快速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事实上,相比较于“非典”时期,我国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加强大,为战胜疫情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潜力巨大,应对疫情有更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在应对各种复杂挑战中形成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和政策空间应对疫情,可以减缓疫情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冲击和损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出台应对举措,在保障物资供应、恢复生产运营、扶持中小企业、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有力有效,为战胜疫情提供重要保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总结经验,化危为机,加快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能更好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四、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既不能低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也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实现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而是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畅通经济循环,挖掘市场潜能,培育新兴产业,保障就业民生,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一)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疫情越早结束,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越小。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要争取把疫情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第一季度,尽可能不传递到第二季度。在疫情到达拐点之前,往往会面临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两难选择。防控疫情需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复工复产又要求解除隔离和恢复生产要素流动。尽可能早地控制住疫情,是实现从防控疫情为主向恢复经济为主转换的关键。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疫情防控仍是重点,但要做好分级分类管理。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等疫情“重灾区”,要集中力量抓好疫情防控;全国其他地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支持和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根据疫情防控进展,逐步从“全面应战”状态向“常规化应对”转变。
(二)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宜改变全年宏观政策的总基调,同时宏观政策也要对疫情的影响精准响应和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考虑到应对疫情带来的增支减收因素,需要进一步提高赤字率,必要时可突破3%的赤字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对防控疫情和保障民生的资金投入。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信贷给予财政贴息,适当减免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税费,减轻这些行业的企业负担。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增加对医疗卫生、应急设施等项目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通過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速可略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循环受阻。短期内要把畅通生产要素循环作为重点。按照合理、适度、管用原则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逐步恢复生产和流通。抓好农业春耕生产,保证春耕所需的种子供应。加大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力度,有序协助人员返岗,加强一线职工防护,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严禁阻断交通,确保车辆正常通行,保证正常的交通秩序。抓好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新建项目开工力度。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快市场出清,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既是应对疫情冲击和影响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尤为明显,要引导居民逐步恢复和扩大消费,鼓励支持居民线上消费,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和服务消费,培育消费的新增长点,以新消费促进和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信息网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积极有效扩大投资,加快在建重点项目的开工进度,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做好“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准备,适时启动一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5G网络、沿江高铁、烟大隧道、琼州海峡隧道等。
(五)加快培育發展新兴产业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首台套设备和基础软件使用,提高关键设备和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零售物联网等场景的应用。增强监管包容性,支持支付体系的探索创新。
(六)着力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企业订单和开工不足,对就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要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适当返还单位及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较重、无力支付职工最低工资或仅发放生活费的企业,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加强对农民工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支持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对疫情引发的下岗和失业人员酌情给予补助。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疫情影响较轻的地区,要抓好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政策和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有效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这次疫情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是一次检验。要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清单管理和政府信息定期披露机制。深化政府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智慧政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和协商合作机制。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和投资热情。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多双边自贸协议谈判,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责任编辑:吴思)
* 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CHINA'S ECONOMY SHOWS RESILIENCE AND POTENTIAL IN
RESPONSE TO RISKS AND CHALLENGES
——Economic Situation Review of 2019 and Outlook for 2020
Wang Yiming
Abstract: In 2019, faced with a more complex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hina's economy showed resilience and potential despite downward pressure, maintaining overall stability with steady progress. In 2020,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rade will remain strong, and there will be multiple destabilizing factors and uncertainties in the world. In China, the economy faces with structural, institutional and cyclical problems. As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may have a widespread impact on domestic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the economy is under severe downward pressure, and there are still multiple challenges and risks.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maintain our determination, focu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Keywords: Economy Situation; Risks and Challeng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