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年后再出征,冯旰珠的两次战疫大考

2020-04-22毕婴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石市黄石重症

毕婴

冯旰珠

17年前非典疫情出现时,39岁的他怀揣女儿的照片,同6位专家共赴内蒙古自治区,7人成军,扛起救治任务;17年后,新冠肺炎蔓延武汉,56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带着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走上战场。

专业背后有温情

2003年5月10日晚间,当时还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的冯旰珠接到院领导的电话,让他准备好去内蒙古支援,问及是否有困难,冯旰珠回答:“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一线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组织上挑选我去内蒙古,是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光荣和责任。”

早在4月28日,冯旰珠已被南京市卫生局选派为非典型肺炎专家组成员。这段时间里,他和专家组同事随叫随到,几乎转遍南京所有的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听说警方在汤山镇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出现发热症状,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南京市非典专家组驻地金山宾馆的冯旰珠马上起身,第一时间赶去会诊。这些一线治疗的经历,加上翻阅大量资料和案例总结出的经验,让他具备了可以随时迎战的状态。

到达内蒙古后,冯旰珠主动请缨去往疫情最严重的巴盟。在那里,他一天会诊人数超过40人,忙起来连口饭都顾不上吃。一个多月时间里,冯旰珠和他所在的小团队参与救治重症患者140多例,创造了零死亡的成绩。

在这场无声的险峻战役中,冯旰珠冷静、沉着,专业背后,他也常常流露出温情的一面。专家小组完成任务回到江苏后,冯旰珠接到一名治愈患者的消息:“下半年,我必定要来江苏探望我的救命恩人。”这名病人冯旰珠印象深刻,在诊治过程中他就发现病患的心理负担特别重,除了药物治疗,对病患的心理疏导也是冯旰珠十分在意的。面对患者的担忧,他安慰道:“比你重的病人咱们都救过来了,你怎么会救不好?”冯旰珠精湛的医术让患者信服,而他春风般的态度则让患者信任。这位患者特地要了冯旰珠的电话,有时半夜两三点也会打过来问询,冯旰珠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安抚。

从突击到攻坚

2020年年初,冯旰珠和当年另外6位专家组成员联系用的“抗非战友小群”突然活跃起来,从起初的零星消息,逐渐变成不停歇的刷屏,此时已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的冯旰珠意识到,再一次参加大考的日子临近了。

2月10日,驰援黄石的动员令下发,省内同行纷纷报名,而江苏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援黄石医疗队队长、曾担任过南医大二附院院长的鲁翔直接点将,“冯旰珠主任怎么能没有?!”作为直接领导,他对冯旰珠熟悉也信任。

身为一名抗疫老将,这次冯旰珠从容了许多,次日便轻装出发了。他还特意叮嘱家人,时间紧、任务重,等自己主动打电话报平安即可,“因为在黄石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有时还要穿着防护服,也不方便接电话。”

和2003年一样,冯旰珠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发前他已事先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报道、案例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各版诊疗指南。尽管有此前成功抗击非典的经验,但在新对手面前他丝毫不敢轻敌,而是以谨慎、仔细的态度抽丝剥茧,加上诊疗中的反复总结,他逐渐摸清了新冠肺炎的新特点:普通型患者向重症患者转化“不知不觉”,从重症到危重症的转化更是快到惊人——“几乎没有先兆,往往是断崖式进展”;病毒另一个狡猾之处在于有些患者实际情况已十分严重了,自己还感觉不到,只有讲话时才勉强觉出不对劲,“不讲话,生命体征都还行。一讲话,脉氧就往下掉、心率就会往上升、运动耐力非常弱,这说明病情还是比较重,甚至相当重。”

冯旰珠(前排中)

冯旰珠带领团队用慎之又慎的态度摸索着前进。在黄石市中医院重症区治疗一名突发脑卒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时,冯旰珠认为患者有发生肺血管栓塞的可能,但因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进一步检查,如果盲目用上抑制血凝固的药,反而可能导致出血量更大,加重脑卒中。因此用量上必须十分小心,才能既使新冠肺炎相关并发症得到控制,也不至于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

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冯旰珠最终为这位重症患者确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谨慎的诊治态度,精准的个性化施治,则成为他在这次抗疫中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式。

期待满分成绩单

除了负责黄石市中医院的重症病区,冯旰珠同时担任着黄石市中医院新冠肺炎救治首席专家,以及黄石市所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巡诊专家组组长。既要统揽全局作技术指导,也要直捣黄龙与病毒正面交锋,冯旰珠肩头责任重大,也琐碎。“2003年,我们组成的是专家突击队,7个人管一个省的病人救治;这一次,我们是攻坚队,需要直接面对病人,重要的是坚守好阵地……”他曾幽默地将这次的队伍形容为一支装备齐全的铁骑,“有鲁翔院长为首的指挥部,有重症科、呼吸科、感控科等各方面的专家,有专门的护理团队,就像打仗一样,这次我们既有‘轻机槍,也有‘重机枪,还有‘大炮,肯定能完成攻坚战。”

冯旰珠所在的团队对这位总是笑眯眯的“大主任”很是信任,他的到来给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比较复杂的病例大家都习惯拿去给冯主任判断。冯旰珠则将团队出色的救治成绩归结到每一个人的付出上,“团队每个环节尽量做到最好,是我们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的重要原因。”

江苏黄石医疗团队正式成立后,当地重症病人救治情况就在不断转好,医疗队到达黄石的第三天就没有再转到ICU(重症监护病区)的情况。2003年,冯旰珠曾带着零死亡的满分成绩单回程,17年后的这次大考,他依旧充满信心。

图片由本文受访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黄石市黄石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Usages of “IT”
黄石举办第十五届(春季) 全国地方版图书博览会
不下跪的人
不下跪的人
不下跪的人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