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CBL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0-04-22熊甜甜廖红建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土力学学时应用型

熊甜甜 廖红建

(1.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1]。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特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熟悉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资料整理。并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设计计算的能力。

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即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教育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质量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基于OBE理念,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

2.1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内容重组

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及特点,并考虑便于知识归纳,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重组,划分为七大模块:

岩土工程勘察模块(2学时),该模块主要涉及土的三相组成及分类、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土的压实性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识读。

渗流模块(2学时),该模块主要涉及土的渗透性、渗透力及渗透破坏有关的问题。

应力模块(4学时),该模块主要涉及土体应力计算问题,包括土体自重应力、基底(附加)压力和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变形模块(6学时),该模块主要涉及土体压缩性、压缩性指标、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及固结度问题。

强度及稳定模块(6学时),该模块涉及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土压力计算、地基承载力确定、挡土墙及土坡稳定分析。

基础设计模块(8学时),该模块涉及地基计算、浅基础设计和深基础设计。

地基处理模块(2学时),该模块涉及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压实挤密法、强夯法、水泥土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2.2 在线课程资源

中国大学MOOC,西安交通大学,廖红建教授《土力学》属于本课程前部分即土力学部分内容。廖老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进行讲课,以丰富的图像组织教学内容,实现了左右脑的配合,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图文结合的形式相对于文字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在每章节学习后,进行线上作业。同时也可以参与作业的互评,多多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每章节后都配有工程案例,随时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相结合,把所学用到实处。廖老师每章节还配有中文和英文课件,学生可以下载反复学习。针对每章节重点和难点,廖红建老师还总结疑难释疑,以便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JTU-1003637001

线上教学学时不超过理论学时(44学时)的25%左右。具体学时分配根据班级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而定。

2.3 案例式教学

通过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剖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解决一般土工问题的能力。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塔身向南倾斜,南北两端沉降差达1.80m,塔顶离中心线达5.27m,倾斜达5.5°,这其中就包含丰富的土力学知识。通过对该工程案例的讲解,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土的变形问题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基础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工程资料,讲解基础设计的流程、计算方法、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图绘制和识读等,本课程总结12个案例进行教学,见表1,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专业能力。

表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案例资源

2.4 推进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能力性原则,逐步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一次性结课考试的考核形式,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学生能力的评价,形成课程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课堂考核成绩+线上学习成绩+出勤+作业)+期末考核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50%。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结语

CBL案例式课程教学改革是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自身的特点,以OBE成果导向为培养目标,开展案例式课程教学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开展“互联网+”《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完成线上知识点的考核和参加讨论,查漏补缺。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了土力学课程内容的重组,在凝练经典土力学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土力学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教学内容,突出土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基金项目:西安思源学院2019年教改项目“基于互联网+CBL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西安思源学院2020年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土力学学时应用型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力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