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口服泼尼松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对比观察
2020-04-22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茂名525000
伍 芳 (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儿童哮喘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肺部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炎性反应是儿童哮喘的主要特征,并且反复急性发作,是由炎性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共同参与促使气道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患儿表现为喘息、咳嗽、肺部啰音和哮鸣音,夜间和清晨症状较为严重,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极易诱发呼吸衰竭、心脏疾病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1]。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关键是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控制炎性反应,缓解其临床症状[2]。本文旨在对比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口服泼尼松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经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均确诊为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哮喘常用药物及治疗简介)[3]诊断标准,患儿表现为喘息、咳嗽、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斑片状阴影,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和哮鸣音。排除肺结核、呼吸衰竭、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对激素过敏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10岁,平均(5.08±2.19)岁,病程1~6 d,平均(2.39±0.56)d,体重指数16~21 kg/m2,平均(18.38±2.15)kg/m2,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8例,对照组患儿男25例,女18例,年龄2~9岁,平均(5.11±2.12)岁,病程1~6 d,平均(2.54±0.49)d,体重指数16~21 kg/m2,平均(18.44±2.13)kg/m2,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两组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控制感染、持续给氧、平喘、止咳、化痰、舒张支气管、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682,规格:5 mg×1 000 s),口服30 mg/次,1次/d,连续服用7 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布地奈德治疗[批准文号:H20140475,规格:1 mg∶2 ml×5支(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量为第1天,1.5 mg/次,4次/d,间隔30 min,第2~7天,2 mg/次,3次/d,间隔30 min。
1.3观察指标:①肺功能指标: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吸肺活量比值)、PEF(峰值呼气流速),仪器:日本福田产业株式会社提供的为ST-75的肺功能检测仪;②临床疗效:显效: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显著增加,增加量高于35%;有效: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有所增加,增加量高于25%;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③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
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4331(72.09)7(16.28)5(11.63)38(88.37)对照组4312(27.91)20(46.51)11(25.58)32(74.42)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χ2=16.905,P<0.001
分组例数喘息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观察组433.08±0.853.41±1.125.37±1.463.53±1.26对照组43511±0.785.68±1.057.42±1.346.62±1.38t值3.3393.3273.1843.401P值0.0170.0190.0260.008
2.3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分组例数FEV1(%)治疗前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PEF(L/S)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40.86±0.6952.67±4.08①47.96±2.8762.89±2.48①2.12±0.363.15±0.48①对照组4340.54±3.7250.05±3.95①48.01±3.0160.01±2.31①2.15±0.282.84±0.51①t值0.3243.2050.2183.1190.3692.986P值0.6760.0280.7820.0260.6310.039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分组例数咽部不适胃肠道不适血糖升高皮疹合计观察组431(2.33)001(2.33)2(4.65)对照组4305(11.63)2(4.65)1(2.33)8(18.60)χ2值1.0125.3092.0480.0004.074P值0.3140.0210.1521.0000.044
3 讨论
儿童哮喘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难以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反复急性发作,患儿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不畅、肺部闻及啰音和哮鸣音,影响患儿的生长,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5]。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机制为患儿受到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过敏、精神状况、环境污染、呼吸道感染、遗传等因素影响诱发气道炎性细胞、炎性因子共同参与促使气道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病理基础为淋巴、中性粒、巨噬、肥大、嗜酸性粒细胞等介导慢性、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气道长期受到炎性反应的刺激,血管出现纤维化,增加细胞外的基质,促使基底膜增厚,诱发黏膜水肿,支气管平滑肌反复增生,造成气道在重塑过程中不断受阻,影响患儿肺功能[6]。因此,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关键是抗感染,控制气道炎性反应,遏制炎性反应加重对气道的损伤,提高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
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常用药物是糖皮质激素(GCS),患儿气道胞浆中存在大量的GCS受体,能够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形成大量的具有活性的聚合物,造成炎性因子的产生受到干扰,细胞免疫系统的激活受到抑制,白细胞及炎性相关蛋白的产生减少,免疫、生理、化学、物理等各类炎性反应均受到抑制,在保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起到抗炎和阻碍气道重塑的作用[7],全身用药、吸入局部用药是GCS常用的给药方式,而GCS的代表性药物是泼尼松,以往主要采用口服全身给药的方式,患儿口服后进入机体后首先需要通过肝脏的代谢,而后形成活性产物才能发挥作用[8],因此疗效较慢,但是儿童哮喘反复急性发作,长期服用对影响患儿的丘脑、肾上腺轴和垂体,极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合并肺结核的患儿给药方式要慎重,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9]。
本研究显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喘息、咳嗽、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减少,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抗局部炎性反应作用显著,溶酶体膜、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稳定性在布地奈德的作用下更加稳定,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组胺等活性介质的产生减少,抗原抗体反应过程中的酶促反应降低,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释放减少,平滑肌收缩缓解,避免支气管痉挛[10],并且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直接作用于患儿的呼吸道和气道,作用部位更加明确、直接,减少药物进入患儿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1]。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喘息、咳嗽、啰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减少,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