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差异化会影响污染排放吗?

2020-04-22杜雯翠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业废水废气工业

杜雯翠,张 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企业逐渐承担环保责任、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的情形下,因环保引起的产品差异化逐渐显现。从企业角度看,环保型企业与非环保型企业的产品是有差异的,那么,企业所采取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

现有文献对于产品差异化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讨论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一些研究认为,产品差异化会减少污染排放,如Roberto(2007)通过构建消费者对产品环保质量具有偏好的双寡头模型,发现污染排放取决于产品差异程度与生产成本,当产生环境差异的边际成本足够低时,偏好环保产品的消费者比例会增加,进而减少污染[1]。Yakita and Yamauchi(2011)研究了存在横向差异化的双寡头垄断模型中企业的环境研发策略,发现当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时,环境研发合作技术的外溢将降低社会总排放水平;相反,产品差异相对较小时,企业在环境研发合作中会降低产品的环保水平,从而导致产出的减少和社会福利的降低[2]。Gautier(2014)将研究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研究了产品差异化在两国环境政策改革中的作用,发现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上升,外国补贴的减少会降低该国的利润、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从而降低跨境污染并提高母国的福利[3]。杨仕辉和魏守道(2016)探讨了不同产品差异化竞争条件下企业所采取的环境研发策略的环境效应,发现无论企业采取卡特尔环境研发策略还是独立研发策略,产品纵向差异化程度越高,企业最优碳减排量越高[4]。

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产品差异化会增加污染排放,如穆昕等(2005)通过构建存在消费者环境偏好和产品环境质量差异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研究了寡头竞争市场中环境政策对产品环境质量差异程度和产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发现无论政府是否实施环境规制政策,都得出了产品环境质量差异化程度和消费者环境意识越高,产业总污染排放量越多的结论[5]。Fujiwara(2009)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模型,发现较高的产品差异化会通过产量的增加导致更多的污染[6]。McGinty and De(2009)通过研究环境补贴、清洁技术的扩散与产品差异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降低,政府对环保技术的补贴可以随着技术外溢有效减少环境污染。Made and Schoonbeek(2009)研究了环保组织对环境的影响,与常识不同的是,环保组织采取的增加消费者对环境关注的运动可能会促使企业在市场中采用更清洁的技术,随后的竞争会导致每件产品平均行业污染的下降被总产量的增加所抵消,进而对总污染产生不利影响[7]。

现有研究大多在理论上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分析了产品差异化如何影响环境污染,那么事实是如何的呢?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将产品差异化进一步细分为物理差异化和心理差异化,从实证角度探究中国工业行业产品差异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以期对工业企业选择环保行为、政府进行环境规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产品差异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基于目前已有文献研究,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pollutionit=α0+α1Diffit+α2Employit+α3Assetsit+α4Soeit+α5Energyit+α6R&Dit+α7Regit+ωi+ηt+μit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污染排放(Pollution),考虑到工业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数据可得性,选择该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单位:万吨/亿元)和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单位:亿立方米/亿元)表示,排放强度用污染物排放量与该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之比来衡量。

解释变量为产品差异化(Diff),又细分为物理差异化和心理差异化分别进行检验。物理差异化(Diff_wl)指产品在外观、性能、产品质量等客观层面的区别,用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单位:个)的自然对数表示,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意味着竞争程度越高,物理差异化越大。心理差异化(Diff_xl)指企业通过线上广告媒体和线下促销等宣传方式造成消费者主观认为产品具有差异(张占东,2002),用该行业单位工业销售产值所需销售费用(单位:%)表示,销售费用占比越高,意味着宣传力度越大,心理差异化越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业行业销售费用在2011年及以前并未披露,对比2012—2015年各行业销售费用占比的变动趋势发现,行业内的心理差异化程度较为稳定,因此用后三年的销售费用占比平均值作为当年的心理差异化,依此类推,将2003—2011年的数据补齐。

控制变量包括:劳动力(Employ),用该行业单位工业销售产值用工人数(单位:万人/亿元)表示;固定资产(Assets),用该行业当年固定资产合计数(单位:亿元)的自然对数表示;国有化程度(Soe),用该行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资本所占比例(单位:%)表示;能源消耗(Energy),用该行业单位工业销售产值能源消耗量(单位:万吨标准煤/亿元)表示;研究开发(R&D),用该行业单位工业销售产值所耗费的R&D内部经费(单位:%)表示;环境规制(Reg),工业废水的环境规制用该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量与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用之比(单位:万吨/万元)表示,工业废气的环境规制用该行业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用(单位:万元)的自然对数表示;ω代表与时间无关的行业固定效应,η代表与行业无关的年份固定效应,i代表行业,t代表年份,μ代表随机扰动项。

(二)样本选择与行业调整

考虑到《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自2016年之后不再披露工业行业的污染数据,本研究选取2003—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别在2002年和2011年进行过修订,因此将2003—2011年的“橡胶制品业”与“塑料制品业”合并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012—2015年的“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合并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删除样本期间“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业”“其他行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最终得到35个行业,共455个样本的平衡面板数据。污染排放数据、环境规制数据来自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R&D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能源数据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余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三、回归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下页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物理差异化程度来看,工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平均有9795.60家,最少的行业有112家,最多的有39699家,不同行业的物理差异化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从心理差异化来看,工业行业销售费用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的均值为3.67%,最小值为0.20%,最大值为381.04%,说明工业行业平均每年花费工业销售产值的4%进行广告营销。由此可见,不同行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稳健性标准误,常数项的估计结果略去,*、**、***分别代表估计系数在0.1、0.05、0.01的水平下显著

(二)回归结果

利用2003—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Hausman)检验,结果支持固定效应模型,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来估计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表2中第(1)(2)列是采用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结果,第(3)(4)列是采用工业废气排放强度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在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中,产品差异化(Diff)的估计系数在物理差异化和心理差异化的回归中均显著为正;在以工业废气排放强度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中,产品差异化(Diff)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这表明,产品的物理差异化和心理差异化水平越高,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排放强度越高,这验证了穆昕等(2005)、Fujiwara(2009)、McGinty and De(2009)、Made and Schoonbeek(2009)的理论模型分析。当一个行业中的企业大多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进行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时,这种产品差异化会引起产量的增加,进而提高污染排放强度。产品差异化战略原本是为了从产品种类或消费者意识等物理和心理方面增加本企业产品与其他厂商的差异性,提高市场势力和产品辨识度,进而获得更多利润。有时,这种差异化是出于环保考虑,通过绿色标志和绿色认证等增加消费者对环保关注的方式体现产品的绿色异质性,进而拥有更加稳定的消费者群体。然而从回归结果看,这种产品差异化战略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污染,这是值得关注的。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也有一定意义。劳动力(Employ)的估计系数在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中显著为正,说明行业内劳动数量的增加与污染排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证明了中国工业行业进行要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国有化程度(Soe)的估计系数只在第(2)列回归中显著为负,表明国有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较低。能源消耗(Energy)的估计系数在四列回归中均显著为正,表明能源消耗越多,污染排放强度越高,显示出能源消耗仍然是产生工业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污染排放还没有实现与能源的脱钩。研究开发(R&D)的估计系数在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中显著为正,在以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中显著为负或不显著,说明对于不同污染物来说,技术进步在治污减排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共455个样本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用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强度衡量污染排放,用行业企业数量、单位工业销售产值所需销售费用分别作为物理差异化和心理差异化的代理变量,研究产品差异化与污染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行业内部产品差异化不利于降低污染,反而会提高污染排放强度。可见,中国工业行业应从绿色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产品差异化战略,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产品差异化战略带来更多利润无疑是好的(Dong-Ming and Xin,2007),但如果产品差异化水平提高后带来了更多的污染,那就需要深思,到底是产品差异化的目标出了问题,还是产品差异化的路径不够绿色。开展绿色化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实现行业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行业存续,更是判断企业环境战略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工业废水废气工业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硝酸银沉淀法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卤化物对COD测定的干扰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及其回收利用技术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用于废气再循环汽油机的双线圈点火系统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