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氮热作模具钢的成分与热处理工艺优化分析

2020-04-22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模具钢含氮淬火

李 军

(浙江泰富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367)

含氮热作模具钢属于热作模具钢的一种,热作模具钢则属合金工具钢,用于制作对金属进行热变形加工的各类模具,如热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热镦模等。现代工业生产和加工活动对金属材料性能的要求较高,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对含氮热作模具钢进行研究,提升其性能,进一步优化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1 含氮热作模具钢的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思路

1.1 成分因素和控制思路

含氮热作模具钢常用于各类模具的作用,由于热作模具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要求模具材料具有理想的抗形变能力、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能够有效应有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工作需求。这首先对含氮热作模具钢的成分提出了较高要求。以12Cr1MoVG材料为例,该材料可用于制作锅炉中的钢结构件,满足550℃以上工作环境下的作业需求,12Cr1MoVG以优质碳素结构钢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提升了力学性能、淬透性、韧性,其氮化品种的添加成分中,氮元素和钒元素属主要成分。从控制思路的角度上看,此前学者提出了通过控制添加量保证材料性能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少量氮元素在材料表面形成渗氮层,提升合金材料的硬度和疲劳强度,同时使材料内部的强度和韧性提升。钒元素的加入可实现材料的二次硬化,经热处理后,钒化钢(或简称钒钢)的洛氏硬度可达到60以上[1]。

含氮热作模具钢的性能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添加物的总量,氮元素和钒元素过多,可能导致钢材料过于硬脆,缺乏延展性,热加工过程中即可出现质量问题,后续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因周围温度的持续升高、负载水平的变化出现质量隐患,如裂纹、断裂等。思路上看,根据材料加工和使用要求,合理酌定氮元素和钒元素的用量(一般以百分比表达)为主要方法。一般而言,各机构均采用模拟方式进行氮元素和钒元素添加量分析,以虚拟的理想环境作为模拟空间,或以添加其他标准参数代替动态因素影响,获取接近理想要求的氮元素和钒元素添加值,我国目前也主要通过类似方式进行含氮热作模具钢成分控制[2]。

1.2 热处理工艺因素和控制思路

热处理工艺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含氮热作模具钢的制作过程中,热处理工艺主要牵涉到淬火、回火两个方面,正火和退火工艺相对固定,影响有限,不纳入分析。仍以12Cr1MoVG材料为例,该材料在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淬火影响材料内碳元素的含量和材料硬度,回火影响材料理化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淬火和回火工艺固定且必然得到执行,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为执行次数和温度参数控制[3]。

在早期进行合金钢质量和性能研究的欧美国家,如德国、美国等,主要考虑以固定参数进行含氮热作模具钢的制造,如德国技术人员多借助智能化设备(数控机床)等进行材料制造,以回火环节为例,假定默认标准化工序为10道,可加工各道工序代入计算机中,以计算机控制机床(一体化者为数控机床),借助传感器实时收集材料加工信息,以默认工序不断进行温度控制,使材料在标准温度环境下得到加工。而在持续的工艺发展过程中,各国普遍重视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工艺效果评估,以默认的质量要求为核心约束条件,通过对工艺参数和方法进行调整,了解不同工艺价值和可优化的环节。

2 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

2.1 实验目标和方法

拟通过实验,分析含氮热作模具钢最佳成分参数和热处理工艺,为确保实验理论的线性特点,去除无关因素影响,拟建立计算机模型,以标准模型为依托,添加各类实验参数,进行实验和结果分析。实验主要尝试提升含氮热作模具钢的抗形变、热疲劳和力学性能。可变参数为钒和氮添加量、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次数以及不同回火环节的工作温度,观察指标为材料的形变率、热疲劳时间、延展性以及刚度。为保证实验效率,本次研究采用重复分析思路,首先获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据此建立参数变动的区间范围,为实验获取较为科学、明确的边界参数,获取上述信息进行含氮热作模具钢模拟制作,再以制作所获的材料模型为基础,添加第二轮模拟参数,即工作温度、工作时间、负载水平,上述三个参数均取固定值,以评估不同含氮热作模具钢的工作能力。

2.2 实验过程

实验共分为四组:

第一组实验中,钒和氮含量控制为1.1%、0.011%,淬火温度设定为1070℃,默认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540℃、第二次回火温度520℃。完成含氮热作模具钢制造后,模拟240h工作时间,工作温度默认580℃,负载水平默认为高负载。实验共进行30次,记录含氮热作模具钢形变率、热疲劳时间、延展性以及刚度信息,求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第二组试验中,钒和氮含量控制为1.0%、0.011%,淬火温度设定为1060℃,默认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540℃、第二次回火温度520℃。完成含氮热作模具钢制造后,模拟240h工作时间,工作温度默认580℃,负载水平默认为高负载。实验共进行30次,记录含氮热作模具钢形变率、热疲劳时间、延展性以及刚度信息,求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第三组试验中,钒和氮含量控制为1.0%、0.010%,淬火温度设定为1070℃,默认进行三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540℃、第二次回火温度520℃、第三次回火温度500℃。完成含氮热作模具钢制造后,模拟240h工作时间,工作温度默认580℃,负载水平默认为高负载。实验共进行30次,记录含氮热作模具钢形变率、热疲劳时间、延展性以及刚度信息,求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第四组试验中,钒和氮含量控制为1.1%、0.010%,淬火温度设定为1060℃,默认进行三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540℃、第二次回火温度520℃、第三次回火温度500℃。完成含氮热作模具钢制造后,模拟240h工作时间,工作温度默认580℃,负载水平默认为高负载。实验共进行30次,记录含氮热作模具钢形变率、热疲劳时间、延展性以及刚度信息,求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对四轮共120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整理,以材料出现形变的时间为热疲劳时间,以材料抗屈服强度表达刚度,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结果(n=30)

从结果上看,第一组3次实验结果最为理想,仅有两个样本在240h、580℃高负载条件下出现形变,30个样本热疲劳时间平均在240h以上。制备完成的材料延展性20.4%、抗屈服强度(刚度)35.2MPa,在四组实验中均为最优。保持淬火温度不变(1070℃)、下调氮元素和钒元素添加量、增加回火次数为三次,材料性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第一组相比,形变率、延展性略有增加,抗疲劳时间和刚度略有下降。不改变回火次数、降低淬火温度为1060℃、降低氮元素添加量,材料性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第一组相比,形变率、延展性有明显增加,抗疲劳时间和刚度有明显下降。降低淬火温度为1060℃、增加回火次数、降低钒元素添加量的情况下,材料性能处于较低水平,形变率、延展性、抗疲劳时间和刚度均出现明显下降。

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获取如下结论:

钒和氮含量可控制为1.1%、0.011%,热处理最优工艺为1070℃淬火+540℃一次回火+520℃二次回火,含氮热作模具钢的质量最为理想。后续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不同元素添加量参数的直接控制,同时确保热处理工艺处于标准化水平,可借助必要的智能化操作设备和控制设备,对含氮热作模具钢的制造进行把控。在不确定参数控制效果的情况下也可借助虚拟实验,获取可靠参数再投入具体作业中。

3 总结

综上,含氮热作模具钢的成分与热处理工艺影响模具钢的质量,也具有进一步控制和优化的空间。从形变、力学性能、热疲劳三个角度着眼,影响模具钢质量的成分因素为钒和氮含量,热处理工艺因素为淬火和回火温度。实验分析证明了上述理论,同时实验结果证明,钒和氮含量可控制为1.1%、0.011%,热处理最优工艺为1070℃淬火+540℃一次回火+520℃二次回火,可保证模具钢质量。

猜你喜欢

模具钢含氮淬火
钒微合金化对5CrNiMo 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
淬火介质浓度对45钢淬硬层深度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实战“淬火”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含氮煤焦还原NO反应路径研究
自动化激光淬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ZIF—8派生含氮多孔碳作为吸附剂固相萃取茶叶样品中6种痕量金属离子
国内热作模具钢发展现状与趋势
重视基础 感悟规律
新型冷模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