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急诊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中分层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
2020-04-21高新星
高新星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儿科护理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急诊儿科于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5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的2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标。结果:护理质量评分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儿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儿科;护理质量;分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88-02
急诊儿科是负责儿童危重疾病诊疗的主要科室,患儿年龄由新生儿直至青春期,疾病种类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化,人员流动性较大,患儿家属对急诊儿科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多因素可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开展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患纠纷发生率偏高[1],为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急诊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本次研究以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56例患儿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儿科于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5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的2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儿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28d-12岁,平均年龄为(5.32±2.17)岁,其中腹痛腹泻11例,急性创伤7例,上呼吸感染咳喘4例,高热惊厥6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9例,女9例,年龄为22d-11岁,平均年龄为(5.27±2.13)岁,其中腹痛腹泻12例,急性创伤9例,上呼吸感染咳喘3例,高热惊厥4例,常规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与分层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儿实施分层管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急诊儿科分区、护理人员分级与分组。
急诊儿科分区:将我院急诊儿科划分为输液区、留观区、抢救区等区域,结合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将其安排至不同区域。如患儿病情稳定,诊断结果明确,临床以静脉给药治疗为主,可将其安排于输液区。如患儿病情及临床症状稳定,需留院行进一步检查,可将其安排与留观区,等待住院的患儿也可安排于留观区。如患儿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存在生命危险,需抢救治疗,则应当将患儿安排至抢救区。
护理人员分级与分组:将每班次护理人员划分为3个等级,N0--N1级为新入职1-2年,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此级别护理人员需掌握基本儿科护理技术及儿科危重疾病抢救基础知识。N2级为工作大于5年的护师或工作大于等于8年的护师,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及抢救基本技能,可准确完成小儿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并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N3级护理人员为取得主管护师或大于等于15年的护师,熟练掌握急诊儿科多种危重疾病抢救技术,可对第2等级与第3等级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护理人员的具体分组以轮班分组作为基础,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定岗与定位管理,急诊儿科抢救区需配备第1等级、第2等级、第3等级护理人员各1名,留观区需配备第2等级、第3等级护理人员各2名,输液区需配备第2等级护理人员1名、第3等级护理人员3名,不同区域护理人员可结合急诊儿科患儿就诊情况随时调整。
1.3 评价标准
依据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进行平复,主要指标包括护理记录(3项)、病房环境与安全(4项)、专科护理(5项)、急救药品与器械(4项)、危重患儿护理(5项)等,每个指标评分范围为1-4分,1分为最差,4分为最佳,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指标使用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现阶段,急诊儿科就诊患儿数量持续增加,大部分急诊儿科患儿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由于年龄特点,患儿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病情,诊疗存在较大难度。急诊儿科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急诊等候时间过长,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引发医患纠纷。急诊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岗位配置不合理等会导致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护理工作不到位等,进而引发抢救成功率降低及医疗资源严重浪费,为此需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分层管理措施。
本次研究結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后,研究组患儿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在分层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依据患儿病情进行分流,确保不同病情患儿得到针对性护理。将病情危重患儿分流至抢救区可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将病情稳定患儿分流至输液区,使其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对护理人员实施分级后将其安排于不同治疗区,可实施护理人员的最优化配置。在输液区以年轻护理人员为主,在留观区以中等年资护理人员为主,在抢救区配备护理抢救能力最强的护理人员,可在缓解第1等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第3等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分层管理可确保急诊儿科不同症状患儿得到有效救治,促进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的提高[2]。另外,急诊科患儿家属普遍存在负面情绪,对疾病缺乏认知,对治疗期望较高,在急诊环境中护理人员无法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采取分层管理后,可提高急诊患儿救治效率,有助于缓解家属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由此可知,急诊儿科护理中采用分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燕.JCI标准结合标准化急救流程用于儿科急诊急救的时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3):100-103.
[2]沈蕾蕾.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贵州医药,2019,43(05):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