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应用研究
2020-04-21邓前红
邓前红
【摘 要】目的: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PICC患者;将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针对PICC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12-01
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静脉输液、化疗等治疗方式的患者来说,多采用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无痛、长期、安全等优势[1]。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PICC患者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了80例PICC患者,针对PICC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的例PICC患者为基础,从1000例患者中选出80例入组本次研究。对这80名患者展开随机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性别比、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具体情况为: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含了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年齡32-68岁,平均为(56.18±3.53)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33-69岁,平均(57.46±4.29)岁。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静脉治疗小组护理模式:(1)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规范化管理:在针对PICC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防止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经济与身体上的伤害。护理人员需要规范自身的操作,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穿刺,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3)加强监管力度:成立监管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并将监督情况与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4)小组会议:在一个阶段的护理工作结束后,需要开展小组间的会议。会议内容主要针对这一阶段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将完善的护理措施与内容纳入到下一个护理阶段当中。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患者的计量数据,计算结果则通过t值表示出来;以%表示患者的计数数据,计算的结果则通过表示。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值临界点为0.05,只要P值结果在该值以下(不含),就能够证明显著差异,其余情况一律视为无统计学差别。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
护理后,40例研究组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有39例,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0%(39/40);40例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有33例,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50%(33/4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表1所示:
3 讨论
PICC作为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式,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现阶段,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中。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这种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3]。通过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通过规范管理措施,不但能够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同时还能够给予其工作上指引的方向,促使其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护理工作;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则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其工作内容与奖惩相挂钩,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而通过小组会议,则能够针对这一阶段中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并将其纳入下一个护理阶段中,以此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中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且在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中,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在PICC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竟, 刘丽萍, 李兵娇. 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在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7):3332-3335.
[2]张红, 沈艳芬, 杨红, et al. 肿瘤专科医院中心静脉管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2):147-150.
[3]杜勇. 数字X线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5(12):63-64.
[4]李宜敏, 孟娜, 符琰, et al.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9, 23(7):1323-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