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护理新生宝宝高热
2020-04-21虞莲会
虞莲会
【中图分类号】R8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04-02
新生儿高热是指新生儿肛温与腋温分别超过37.5℃与37℃,在临床中极为常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高热反复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保障其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如何正确预防和护理高热患儿进行叙述。
一、引发新生儿高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
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无论是产前母亲的感染,还是生产过程中,还是产后的新环境,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的感染,引起发热。环境温度过高、包裹过厚、惊厥、药物过敏等也可导致发热。新生儿高热典型临床症状为患儿体温异常升高,可伴随意识模糊、食欲差、哭闹、脸色潮红等表现。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持续出现高热,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抽搐、脱水等并发症,严重者将威胁新生儿生命。
二、如何预防和识别宝宝早期发热
1、如何预防宝宝发热
落实产前检查,孕母患感染及时治疗;科学接生,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感染,严格消毒脐部;不去公共场合,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护理宝宝之前,清洗双手。对准妈妈进行产前的育婴指导,指导其宝宝护理的常识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早期识别、及时处理的的能力;并可结合一些案例进行考核,判断其掌握程度。沐浴的水温38-41°C为宜,房间温度26-28°C,新手妈妈尽量避免给宝宝淋浴,防止水温突然变化。沐浴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沐浴后应及时用毛巾操干宝宝身体,防止受凉。根据天气变化为宝宝适当添减衣物,衣物以宽松柔软为宜,并勤更换,保持宝宝皮肤清洁、舒适。
2、怀疑宝宝发热,应该怎么办?
宝宝发热早期会出现烦躁不安,哭吵比平时明显增多,通过喂奶,安抚不能使其安静。随着体温的逐渐增高,可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潮红,少吃甚至拒奶等表现。此时不要惊慌,可用体温计测量一下宝宝的体温,如果体温小于38°C,可先给宝宝行温水浴,适当的减少衣物,半个小時后复查体温。如体温降至正常,可能是穿衣过厚,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如体温超过38°C以上,应沐浴后及时就医,明确发热的原因,对症处理。
三、如何护理发热的宝宝?
1、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根据诊断结果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并严格落实。加强病房巡视,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体温未稳定之前可采用持续肛温监测,体温稳定后每间隔4h测量一次。病房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每日开窗通风,定期对患儿病房进行清洁与全面消毒工作,为其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
2、新生儿高热应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浴,擦浴,头部置冷水枕、适当降低环境温度等,以降低其耗氧量,减少高热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患儿退热过程中可能会大量的出汗,应及时的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3、高热导致水分的丢失,容易引起脱水。应根据宝宝情况少量多次的喂养,必要时可给予鼻饲及静脉补充所需水分。定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可采用生理盐水将棉棒浸湿后对其口腔进行擦拭,每日擦拭3-4次。
4、由于高热会使患儿机体出现严重不适感,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烦躁、哭闹不止等情绪反应,如不及时安抚其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导致患儿产生不良情绪,对其日后机体发育造了一定影响。护理人员可通过轻抚、搂抱、低语等方式,以给予新生儿充足的安全感,同时可在病房内添置小玩具,放置其病床周围,以转移其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其内心不良情绪。
四、健康宣教
很多患儿家属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对新生儿疾病没有正确认知、过度担心患儿安全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慌等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性。护理人员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述新生儿高热的临床表现、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护理等,以提高其认知水平,并缓解其内心出现的不良情绪。
在患儿出院时,应定期进行回访,以了解患儿身体状况,有无再次出现高热。同时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以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告知其一旦患儿再次出现高热或机体不适,应立刻前往医院就诊,以防止病情延误,增加治疗难度,对其机体造成影响。在每次随访完毕后,应进行记录,并与患儿家属约定好下次随访时间,也可通过建立微信群聊方式,定期在群聊内进行新生儿高热相关知识科普及简单家庭护理措施,并解答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以保障护理工作的延续性。
新生儿高热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且危险性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及日后机体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日常护理保健的宣传及早期识别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日常护理应避免受凉,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