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020-04-21刘玲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持续性有效性

摘 要:現阶段,课程教育体系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科学性教学方法、理念等,为学生建构立体化教学环境,以确保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基于此,文章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从学习兴趣点、教学目标、教学氛围、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文学科 有效性 持续性

语文科目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贯穿于整体教育体系中,在正确的教导方法下,不仅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令学生对文化体系形成深度认知。在教育宏观目标确定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定量化的课程时长下,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令学生对语文科目形成思维意识下的认同,以此来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一、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在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教学体系正向融合型模式所转变,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课程教育结构重组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则占据主要位置,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更可彰显出主动学习知识行为的重要性。在对语文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衡量,确保每一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应建立一个愉悦型的课堂导向,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积极引导。如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来拓展知识教学框架,通过实践活动的建设,来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整体学习任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此来形成积极的引导。

此外,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来设定角色扮演环节,增强课程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以此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令学生形成一种思维认知体系。从课时方面来讲,45分钟的限定时间下,如想提升整体教学效率,教师则需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各教学环节的契合任务进行分析,以建构出嵌套式教学环节,令知识内容逐层渗透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如对课文内容进行通讲时,教师可对词汇、语句等进行关联式讲解,令学生思维意识中对文章内容建立一种理想性框架,然后教师在对各类思想行为的产生路径进行正确引导,使知识内容可与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深度融合,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能力等为主。但目前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仍以传统的思路、内容、主旨、分析等模式为主,此种模式将令整体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定性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被束缚在课程教学体系下。为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教育全局观对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并结合教学目标来对内容知识点进行深度分析,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例如,在对文学类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应先对整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将内容中涉及的情感表达内容、知识衔接内容等进行整合分析,在向学生教授知识时,应将知识点整合内容精准的传达给学生,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减小课程时间的浪费。在对单元模块进行设定时,应以教学目标为主体设定方向,针对每堂课程教授的内容来制作教学侧重点,以保证学生可接受到正确的知识教育。

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来看,语文课程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听说能力等进行培养,为加强语文课程的渗透性,应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立足于教学体系之上,以此来制定出针对化的教学方案。在对内容进行举例时,应尽量贴合实际,避免因举例内容与实际不符合而架空学生的思想结构。

三、建构情境互动氛围

情境课程的建设是新时代教育体系发展的重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科来讲,情境课程教学模式的设定,可发挥其重要功能。在创建情境式教学活动时,其开展内容应以教材为中心,确保各项活动环节在课程中可发挥教导的实际功能。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等,对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将网络化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音频等方面的播放,以此来将教学内容进行维度化展现,令动态化内容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对接。

从宏观教育职能来讲,语文课程作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基础,只有正确掌握到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才可令学生对其他课程形成初步的认知。为进一步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应加大课程教学问题的产生速率,以达到“问题是思维开始”的一种行为目的。在知识教导过程中,任何一项教导内容均可作为问题的产生点,如人物、背景、事件等,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也具有一定差异性。鉴于此,教师可建立以问题为主导的学习氛围,令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四、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行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令自身知识获取行为产生错乱,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质量,在评价体系正确的引导下,令学生参与到实际评价环节中,可使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形成一定的认知,如学生当前学习行为与课堂教育行为不符时,则学生可及时进行改正,以适应当前的课程教育形式,进而令语文课程教学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体制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向也正在由传统性转变为有效性、持续性等,鉴于目前课程教学体系中面临的问题,应从教育本质、学生学习特性等方面进行特定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建构多元化学习空间,以保证教育形式与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接。与此同时,应加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权重比,教师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可将教育知识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路径,以此来为语文课程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持续性等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蒋精兵.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14):87.

[2]赵秋江.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2.

[3]左小燕.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7(18):153-154.

作者简介

刘玲玲(1987.11—),女,籍贯:山西省朔州市,本科,中教二级,朔州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持续性有效性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