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听生命之歌

2020-04-21肖戈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洲豹棕熊野生动物

肖戈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是在鄱阳湖畔长大的,各种鸟类和小动物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我对野生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2010年,我开始在非洲的保护区拍摄野生动物,1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游走于亚洲非洲美洲的50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之间,累计行程超过20万公里。在悠长的旅程中,我拍摄到许多珍贵的生命影像,同时也痛心地看到,这些年,人类不断蚕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它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18年年底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过去44年,地球上60%的野生动物E经消失。

拍摄时,我会留心观察当地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比如在非洲各地,人们对野生动物普遍都很爱护,他们会温柔地照顾小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常常流露出一种类似亲情的真挚情感。在保护区设立的野生动物救助站里有很多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志愿者,他们对于救助工作认真而执著,把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它们和谐共处,充满情谊。

动物世界也并非只有残酷的弱肉强食,无论体型大小,无论生活在海洋、陆地还是天空,动物们大都有着丰富的情感,比如母子情深,比如彼此关怀、抚慰,这些都是我最乐于拍摄的瞬间。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但性情极为温和,象群就像人类的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象宝宝们备受疼爱,只有当领地受到侵犯、象宝宝受到侵害时,象群才会奋起反击。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理念上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在实践中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敲响了警钟,让人们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绝非空谈,且刻不容缓。

作为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镜头记录下动物们的喜怒哀乐,让更多的人了解、爱护野生动物,不去打扰它们,让这些人类的朋友可以更好地与我们共存在地球上。

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行徒世界各地拍摄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各种令人惊叹颠覆既有认知的事,它们不断提醒我世界之广大,及人类视野之有限。

2017-2019年,我一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拍摄棕熊。8月是当地鲑鱼逆流而上产卵的重要时节,整个堪察加地区的棕熊倾巢出动,走出栖息的山洞,聚集到湖边,等待着一年一度的盛宴。2018年8月,我追随着棕熊来到湖边,尝试近距离拍摄这群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依据以往的拍摄经验,棕熊都是独居的,它们就像是不知疲倦的武士,无论何时,同类之间只有战斗,没有和平,我拍到的90%都是赤裸裸的暴力打斗甚至击杀的场面。但是这一次,我意外拍到了一对棕熊情侣,它们就在我的镜头前面卿卿我我,足足腻歪了3天,我也乐此不疲地拍了3天。

和大熊猫一样,川金丝猴也是中国独有的物种,是国宝。2013年开始,我连续4年在神农架拍摄川金丝猴,对这种漂亮的灵长类动物印象非常深刻。之前我在非洲、美洲及亚洲的印度等地也拍过不少灵长类野生动物,但还是被川金丝猴震撼到了。川金丝猴有极其强大的团队意识,整个族群的上百只猴子会在大家长的带领下集体行动、觅食,彼此很有默契。它们的有些行为习惯看起来和人类颇为相似,比如新生的小猴都被视为珍宝,“阿姨”们会争相给小猴的母亲理毛,理毛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那只将获得与小猴亲密接触的机会。

2019年8月,我前往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拍摄美洲豹,为此我已经准备了5年时间,查阅了大量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相关报道。野生猫科动物中,美洲豹是最难拍的,它们是陆地上的顶级猎手,一向神出鬼没,要发现它们的踪迹都实属不易,更不用说要拍到、拍好了。我在保护区蹲守了整整一个月,每天忍受着无数蚊虫的叮咬,全身上下布满了奇痒的大包,终于用高感摄像机捕捉到了美洲豹猎杀的场面。匪夷所思的是,美洲豹捕食的对象并不是巴西水豚、南美貘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是在南美丛林“杀手榜”中排名第二的凯门鳄。那只美丽的大猫悄然潜入水中,和凯门鳄在水中翻腾搏斗,最终将凯广J鳄杀死,拉上岸来吞食。这次经历刷新了我对猫科动物的认知。

真正的爱是基于了解

作为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出发拍摄之前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目的地的背景和野生物种的习性,以及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装备。要捕捉精彩瞬间可不能单凭好运。

因为之前做足了功课,拍摄时我通常不会遇到什么危险。野生动物感到不安或者发出警告时会有特定的行为和动作,了解这些就能避免冲突。我在非洲遇到的很多当地司机、向導都是出色的“狮语者”或“象语者”他们能通过野生动物身上一个细微的变化感知它们的情绪,在必要的时候带我安全撤离。当然意外也是避免不了的。纳库鲁保护区最有名的是濒临灭绝的野生白犀牛,有一次当地司机开车带我来到保护区的湖边,碰到一对白犀牛夫妇正在吵架,后来又打起来了,我在车上拍得十分起劲,左一张打斗动作,右一张愤怒表情……不料白犀牛突然把怒气气转移到了我们的车上,奔过来发起一通猛烈攻击,幸好司机反应快,及时开车逃离。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句话在拍摄野生动物时同样适用。在偏僻荒凉的无人区,我会运用无人机等设备从空中取景,在一些特殊的保护区也会用无线遥控的方式近距离拍摄,它们让我拥有更多视角,可以捕捉到动物们真实放松的动作和神情,这是我之前用多高端的长镜头都不可能做到的。

拍摄野生动物是比较辛苦的,通常清晨和黄昏是最佳拍摄时间,我一般早上5:00起床,5:30左右出发到保护区门口办理相关手续,这样6:00一开门就能第一批进入,赶到合适的位置等待时机。拍摄野生动物得有超强的耐心,等上一整天却一无所获也很正常,就算机会来了,也往往稍纵即逝。不过,在大自然中可以享受到难得的宁静,也能听到许多在城市中被淹没了的天籁。

10年前,我还是一个单纯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如今,除了观察和拍摄野生动物,我也开始研究它们,比如它们为什么会选择在某个地方生活,为什么在某一阶段忽然消失;之前我会满足于拍到一张张足够漂亮的照片,现在我想更多记录下它们在栖息地的生存状态。

CNT对话

野生动物拍摄之旅中有哪些特别经历?

最有趣的经历:在加拿大拍摄格陵兰小海豹。小海豹出生后要在冰层上待14天,靠吸吮母乳为生。它们刚出生时浑身雪白,14天后毛色慢慢变成灰色,成年后则是黑白相间。我拍下了小海豹形象变化的整个过程,从粉嫩的“糯米团子”到呆萌滑稽的“表情包”,活脱脱诠释了什么叫“岁月是把杀猪刀”,让人忍俊不禁。

最危险的经历:2017年我第一次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那里的棕熊对人类充满敌意,人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它们的行为、表情有一点点不对劲,必须马上撤离。野外摄影师要尽可能深入了解动物的习性,关键时刻知识可以保命。

最痛心的经历:我在东非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拍摄时,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盗猎事件,我赶到现场,看到了被盗猎者击中的大象,我感到无比悲哀,这真是人类的罪责所在。

拍摄时要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未知的天气。尤其是在比较偏远的保护区,自然条件极端苛刻,有时狂风暴雨,有时大雪封山,遇到极端天气真是没辙,只能耐下心来等!2019年1月我去印度拍雪豹,山区突然发生雪崩,所有道路全部堵死,我在山下等了15天,险情依然没有排除,只得悻悻而归。2018年我去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准备拍摄火烈鸟栖息地里幼鸟繁育的盛况,不料东非普降大雨,納特龙湖水面暴涨了60厘米,刚繁殖出来的小鸟全军覆没。我乘着直升机在纳特龙湖上空不断盘旋、寻觅,一只小鸟也没看到,心情既沮丧又悲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非常脆弱,它们需要一个安定的家园,才能不断繁衍。

猜你喜欢

美洲豹棕熊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被需要的幸福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小棕熊捡漏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求爱的美洲豹
善待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