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宅,或许也是个契机

2020-04-21樊利杰

中国收藏 2020年3期
关键词:武汉笔者疫情

樊利杰

东晋 王羲之《平安帖》24.7×4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平日的忙碌一下子被调整为“静音”模式,唯有等待时,忽然发现宝贵的时间竟也是如此难以对付,只想努力为枯燥染上色彩。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延续,笔者体会到,除了是一种有效防疫措施外,宅,也是难得的重新审视生活的契机。

首先,它能让普通的陪伴变得庄重,甚至浪漫。记得1月21日那天,结束了工作,笔者与妻子从湖北武汉返回河南老家过年,一路上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到家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二天便闻讯“全副武装”地上门,测体温、建档案、问行踪……我们猝不及防地被隔离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常望着彼此,共同努力回想在武汉的经历,心中不免有些后怕;又考虑到春节前,妻子已在武汉一家医院预约了产检,估计一时是回不去了,于是我们费尽周折,联系了郑州的一家医院。终于到了做检查的那天,车行驶在空旷的路上,竟有一种久违的新鲜;随着麦田向车窗后移动,我们像极了飞进田野的小鸟,享受着这个春天。就这样,一次普通的产检,却好似游览了千山万水。

由于未曾料想会发生这樣的情况,笔墨纸砚都留在武汉,对于搞书法创作的人而言,一时间无帖、秃笔、少墨,更是为在老家本就难熬的宅生活“火上浇油”。思来想去,托朋友送来一点笔墨,在卧室临时搭起一张简易书案,再打开手机翻出大量古代书法经典……就这样,当阳光洒满窗前,铺纸、研墨,让自己畅游在古人笔下那洒脱快意的世界里。有一天我恍然大悟,这种状态下的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联想到就在不久前,还在抱怨时间不够用,如今真的“慢”下来了,这种平凡、简单与满足,可不正是以往忙碌中的我们所缺失的吗?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宅,还让笔者对于等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二王”法帖一直是我素日的基本功训练之一,想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帧王羲之《平安帖》,其上仅2 7个字:“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大意是:最近稍微平静、安定了一些,修载来此十多天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不过,估计明天无法再一起聚会,心中不免遗憾和失落。

其实,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现在的心境呢?往日可以随时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畅谈艺事、把盏言欢,而这段宅的日子却好似聚后的分别,令人心生失落。但看过《平安帖》后再来回味当前的生活,平静和安定,其实是引导着人让自己的心可以有更多闲暇,去寻找真正的归处。

这段宅生活,让笔者重新找到了提升的空间,看到了值得珍惜的所有。相信很多人都一样,经历了这场疫情,宅,重新为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又一种含义。

目前,“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已部署在武汉多个方舱医院。其外型和普通救护车一样,车内两侧药柜里是装有不同中药颗粒的300个小圆盒。收到医生处方后,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可快速找到相应中药,5分钟内就可以制作6盒成药,供6名患者服用3天,并且无需煎煮,非常方便。

链接

据学界粗略统计,中国历代疾疫发生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疫情考验着医疗条件与智慧,也考验意识和人性。

早在秦汉就已经开始重视公共卫生,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告诫人们不可吃老鼠碰过的食物,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说绝不能吃被虫子、蚂蚁咬过或掉在地上的果实。面对疫情,古代同样有隔离、戴口罩、勤洗澡、洗手、换衣等措施。比如《秦律》中规定有隔离麻风病人的“疠迁所”;萧齐时设立了专门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公元162年,东汉皇甫规所率军马于行军途中突发时疫,他也是先将染病的军士安置在庵庐里隔离开来。

“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可见元代便有口罩的雏形。这些措施虽然有效,甚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见得能被所有人理解。魏晋时期规定,当朝臣家有3人以上感染时疫,没染上的人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时人讥讽其为“不仁”。

与此同时,历史上某些官员对于上报疫情不可思议的态度,值得警醒。比如1896年俄国“霍登惨案”发生后,李鸿章曾对该国总理大臣维特伯爵直言,若换成他,当然要对皇帝隐瞒,“何必使其苦恼?”这让维特伯爵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我们毕竟走在中国前头了。”

猜你喜欢

武汉笔者疫情
老师,别走……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武汉加油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决战武汉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