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的多功能屏风设计
2020-04-21侯小莉张乘风
侯小莉,张乘风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又被称为屏门或屏障,是在门窗之间扮演挡风角色的家具。虽然在日常室内装饰陈设中,屏风仅仅起到陪衬和装饰的作用,但是它在生活中仍然担当了重要的角色[1-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洗礼,屏风这一陈设家具不仅没有被埋没,而且显现出更炫目的色彩,显现出中国传统家具独有的特色。屏风之美被人们所挖掘,也被设计师们用新的手法和技术所演绎,赋予其新的表现特色。屏风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挡风,它还能分隔空间、装饰室内,以及作必要的视线遮挡,在室内形成“隔而不离”的效果,兼具实用性、装饰性与艺术价值。屏风成为营造中式家居风格的绝佳搭配[5-6]。而它的包容性和设计元素的多元性又可与其他室内风格搭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古代,屏风的种类和样式较多。由于传统屏风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较高,且多为成品家具,所以不方便拆卸和运输,不仅很难自行安装,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安装,而且运输途中容易损伤。再加上现代社会缺乏对屏风的创新性及多功能研究,导致现在市场上的高品质屏风较为稀少。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创新设计案例,延续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并加以优化,同时纳入置物与展示功能,以此来实现屏风的多功能创新设计。
一、传统屏风设计
(一)屏风的概念
屏风是在我国古代盛行的一种家具,一般摆放在室内,起美化挡风的作用,也有置于院内或天井中,用来阻隔视线。一般来说,传统的室内屏风多为木制,上面有书画等点缀;而室外的屏风则多用土石砌成。
(二)屏风的演变
早在三千年前,屏风就已经成为天子的专用器具。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屏风凭着防风和隔断功能,以及其美化空间的作用经久不衰,并且逐渐发展出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样式。
到了汉唐,屏风的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独屏演变出可叠、可开合的曲屏;屏风的种类也有增多,有地屏风和床上屏风等多种类型。明代出现的挂屏主要是用来作室内的装饰。而后,主要发展为插屏和围屏两大类别[7-8]。
到了现代,屏风又衍生出多种风格。除了传统的中式风格,还有日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现代简约风等。
(三)传统屏风设计
屏风作为古代家具的重要构成,它的形式、图案和文字等都是当时文化的缩影。古代王族的屏风较为奢华,采用大量名贵的水晶、琉璃等作装饰,而民间的屏风具有朴素的风格特点,甚至往往具有文人意趣。白居易就写了《素屏谣》来表达对素屏的推崇[9]。
在用材上,传统屏风多为木材,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木艺技术相对成熟。因为松木有不易开裂等优点,所以屏风外框经常采用松木来制作,不过一些高档的屏风也会采用像紫檀这种贵重的材料制作。屏风的平面则多用丝质或其他材料,花鸟虫石都可作其题材,并且结合浮雕、透雕、漆画、彩绘等传统技法加以装饰。
屏风的样式包括围屏和座屏两种。其中,围屏的主要构件为屏框和屏芯,传统制作主要采用竹木材料,在现代,则会使用金属、塑料、绸等新材料[10]。围屏的扇屏主要是偶数扇,可以折叠。相邻扇屏之间用铰链作为连接,一般以锯齿的形状摆放,可以维持屏风的稳定。而座屏主要由插屏和底座这两种结构组成,插屏又有单扇、三扇和五扇等类别[11]。插屏的边框一般采用硬木且边框易于拆卸。座屏的底座用于固定插屏,兼具装饰功能。
二、屏风的多功能创新设计
(一)现代屏风设计
现代屏风的设计跳出了传统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多倾向于简单的风格和单一的表现形式。在材料上除了木材,还有更多的选择,如金属、塑料、玻璃等都可作为屏风的制作材料。在风格上也衍生出适合现代需求的现代简约风、工业金属风和欧式风格等。在屏风的生产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很难满足现在大批量客户的需求,而屏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又很难实现机器化生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屏风的要求在发生着变化,对其多功能性的需求也在增加。而在实际生活中,屏风的展示功能可以和置物等其他功能相融合,实现集置物与展示于一体,从而使其更贴近生活。在结构上,可以延续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在中国传统家具和建筑中被广泛运用,这种结构能使组织框架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且能容纳一定范围内的变形。构件之间的榫卯连接,能使屏风的框架更具弹性。由此可知,屏风的组装可以遵循一定规律,实现装配自由,使用户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也能根据说明自行安装。
(二)多功能屏风设计实例
屏风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室内空间中作隔挡。它还能对空间起到装饰性作用,因此,在室内空间中往往被安置在比较显目的位置。多功能屏风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到屏风功能上的多样性,还要兼顾到传统屏风的装饰性功能。为了不让屏风体量太大,占据太多空间,采用榫卯穿插的形式置物,增加了屏风的装饰性,并且极大地减少了空间的浪费。同时,榫卯结构的框架便于拆卸和安装,解决了运输困难的问题。
屏风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可分隔较大的空间。同时,它具有一定的空间遮掩作用,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隐私。不同的设计元素会形成不同的屏风风格。例如,扇子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用品,除了本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兼具装饰性,设计案例将两者有效结合,呈现出新的设计效果。
多功能屏风(见图1)主要由底座和框架组成,而框架内设有展示功能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系列组合扇子。底座上设置有屏风框架,屏风框架内设置有横向隔断,横向隔断将屏风框架内部分成上空间和下空间,上空间内设置有装饰画,下空间内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杆,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屏风框架连接,第一横向支撑杆上开有一系列的圆形插孔,扇子的扇柄插入插孔。本实例的新颖之处在于将扇子放置在屏风框架内,将两者的装饰性结合为一体,增加了观赏价值。
多功能屏风的主要构成包括底板1、底板2、屏风框架3、系列扇子9。底板1 和底板2 共同构成了屏风的底座。底板2上留有凹槽,底板1嵌在凹槽内,底板2其余的部分可放置绿植盆栽,在增加装饰性的同时,净化空气。屏风框架3为圆形框架,屏风框架3由四个弧形段首尾榫卯连接构成。屏风框架3内设置了横向隔断4,为了美观,将横向隔断4设置成波浪形,横向隔断4将屏风框架3内部分成上空间和下空间,上空间内设置有装饰画5,下空间内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杆6和第二横向支撑杆7。第一横向支撑杆6 的两端分别与屏风框架3榫卯连接,第一横向支撑杆6上开有若干插孔和通孔,两个通孔之间设置一个插孔,将系列扇子9的扇柄插入插孔。第一横向支撑杆6上的每个通孔内穿有竖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8 的顶端与横向隔断4榫卯连接,竖向支撑杆8的底端穿过屏风框架3上的通孔与底座1榫卯连接,屏风框架3通过竖向支撑杆8底端的榫卯结构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横向支撑杆7位于第一横向支撑杆6的下方,第二横向支撑杆7的一端和第二个竖向支撑杆8榫卯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杆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个竖向支撑杆8上的通孔与第六个竖向支撑杆8榫卯连接。
图1 多功能屏风
上述屏风框架内设置系列扇子9 放置结构,使系列扇子9 可直接放置在屏风框架3内。这样将两者的装饰性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观赏价值。扇子的放置采用插入式,取放十分方便。
在设计实例中,屏风的构件均采用榫卯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屏风的框架为圆形框架,框架由若干个弧形段首尾榫卯连接构成,横向隔断采用波浪形。第一横向支撑杆上还设置一系列的通孔,第一横向支撑杆上的每个通孔内穿有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端与横向隔断榫卯连接,竖向支撑杆的底端穿过屏风框架上的通孔与底座榫卯连接。在第一横向支撑杆上的两个通孔之间,设置一个插孔与原型框架相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杆位于第一横向支撑杆的下方,第二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第L个竖向支撑杆榫卯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N个竖向支撑杆上的通孔与第L+N+1个竖向支撑杆榫卯连接。屏风底板上设置有与底座匹配的凹槽,框架可通过穿插的方式与底座相连,而底座又被嵌在凹槽内,实现固定。这种榫卯结构的形式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运输便利,在运输时可将屏风的各个构件分开包装,不占用大空间。
三、结语
多功能屏风的设计实例以传统的榫卯结构为基点,延续了传统屏风的特点,并加以优化。在保证屏风稳固性的同时,实现了拆卸、安装的便利,又纳入了置物功能,从而增加了屏风的观赏价值和实用性。当然,对屏风的多功能创新还有很多种形式,对其多功能的探索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待研究。综合来说,延续传统榫卯结构的新型屏风,不仅在结构上具有稳定性,而且易于拆卸,组装简单,降低了屏风的运输难度,而多功能的结合,更是增加了屏风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对多功能屏风的创新性设计研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家具市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