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线 吉大三院强化药师职能转变
2020-04-21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搭建高效团队,创新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打造药事服务“多面手”,医院药学科室正被赋予更高要求。
“操作简单,抓取精准,一键上传!”2019年8月8日,参加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二届长白山临床药学高峰论坛的药学专家、多家知名医院药学部管理者来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三院),参观了该院不良反应上报及主动监测系统后,纷纷给予好评和赞誉。
新医改以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创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诸多医改新政倒逼医院药学转型的同时,也在倒逼药师职能转变,吹响了医院药事服务改革号角。
直面改革,主动出击。近年来,吉大三院药学部统筹布局,先后开展了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精准药学服务、药学门诊、多学科诊疗等一系列特色药学服务;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上线了全自动发药系统、信息化供应链平台、全质量冷链管理中心、物联网冷链管理系统等国内领先的数字管理系统和设备,业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诸多举措皆旨在医疗惠民,推进医院精细化和医疗质量管理步入纵深。”吉大三院副院长张天夫告诉记者。
强化职能 创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2019年国庆后,吉大三院70周年巡礼活动缓缓落下帷幕。历经70年后,当初那座简陋的外科专科医院,已成长为现今跨多院区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研究型医院。
“药师职能转化后将发挥更大作用,间接创造更多价值。”10月9日,医院行政楼的一间会议室内,吉大三院药学部主任于倩向记者如此表示。
医疗机构ADR 报告与管理系统
应用最新的“医疗机构ADR报告与管理系统”,可大大节省时间,数据上报平均用时由每月1080min节省到每月164min。
平均提高工作效率84.81%。
2013年9月,于倩升任医院药学部主任。时年恰逢医院在整体规划布局,加快药事管理改革进程之际。她介绍,改革内容包括强化药师职能,使其更多参与合理用药和多学科合作,例如AMS(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ERAS(加速外科康复)、GPM(癌痛规范化管理)、卒中、房颤等防治领域。此外,药师还将在促进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培训和指导基层合理用药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在于倩看来,至今,多项改革成果中,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抗菌药物会诊,以及熟练运用品管圈规范药事管理等亮点逐渐显露。
吉大三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系统上线于2015年,最初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并完善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数据上报的数量、质量和上报的及时性。
2015年10月,吉大三院上线了“医疗机构ADR报告与管理系统”(解放军总医院开发软件)。“使用后,我们发现,该系统可自动提取HIS相关数据,并产生标准上报数据,可直接传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高了报告效率,报表质量更有保证,监测网络覆盖面得以扩大,同时可为药品安全科学评价和监管提供相关依据。”
2018年3月,于倩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忻、郭义明联合完成的,名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研究分析》的论文中,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吉大三院2014-2016年采用集中监测模式上报的ADR/ADE数据,从报告的数量、合格率、漏报率及上报所需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系统”使用后,可大大节省时间,平均每月上报用时由每月1080min节省到每月164min,平均提高工作效率84.81%。
2016年年初,在以上成果基础上,药学部发明了“一种可提高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引入这一方法,可以反查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后,ADR/ADE上报数量由2014年的218例和2015年的709例上升至2016年的915例,ADR/ADE报告合格率由2014年的23.55%和2015年的78.56%上升至2016年的95.41%;ADR/ADE报告漏报率由2014年的74.53%和2015年的31.03%下降至2016年的2.14%。
于倩介绍,除此,2018年,医院HIS、LIS系统里还嵌入了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报警模块,可对患者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改变等问题进行预警。
“全国医院系统中,同时能应用以上三种功能,形成闭合链条的并不多。”于倩强调。
吉大三院药学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团队结构合理,梯队搭建已完成。
助力一线 促进临床药师综合素质提升
2018年7月6日,吉林省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于倩当选为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被赋予这一职责,也代表了行业对吉大三院历年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探索临床药学教学与管理模式、研究临床药学科研论证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的认可。
2010年,吉大三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经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建立,自同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拥有抗感染药物、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肠外肠内营养、通科等多个带教专业,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多期学员,成果颇受兄弟医院关注。
在于倩看来,至今已实践八年的品管圈工具的运用,是以上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药学部工作质量’等项目,既有理论研讨,又有实战技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同行前来交流。”近年来,药学部品管圈多个案例先后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的三等奖和二等奖,荣获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及多项临床药师技能大赛佳绩,问题解决型案例《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率》《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等已成为“圈内”经典案例。
近年来,随着患者诊疗需求和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机制的创建被摆上前台,正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研究与实践课题。
2017年夏,吉大三院开始广泛推行“药师进临床”;仅半年后,几乎所有药师便均可在相应会诊中“独当一面”:简单会诊,可在HIS系统上处理;遇上复杂病例,则立刻奔赴临床。现今,一年365天,药学部十余个临床药师几乎每天都活跃于全院相关临床科室。
科室当下已形成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每天早例会上,值班药师分享前一天的会诊病例,与会其他药师则提出自己的见解。广开言路带来的,是更多病例的积累、流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更为合理科学用药方案的形成。
“每个临床药师都要成为多面手。”于倩认为,应对超大型医院当下和未来需求,临床药师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要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疼痛及康复相关临床机理,主动深入临床。同时,有责任推动药品调剂和采购供应等工作流程变得更为顺畅、更轻松,准确度更高。
“从原来的几个主力药师冲锋在前,到现在的全员上阵;从最初只能提供纸质版建议,到现在信息通过网络高速流转,这中间其实经历过痛苦的磨砺过程。”于倩强调,“打铁还须自身硬”。自2013年起,药学部管理团队便刻意在药师技能理论考核、处方前置审核前专业知识强化训练等多方面力促药师的综合素质提升。
“现在,没有我们药师的会诊意见,很多药物医嘱就‘下不去’。”
1 为推动区域药师综合素质提升,药学部近年来承办了多项技能大赛和研修班。
2018年,医院出台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方案》,旨在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着力解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最终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2 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厉兵秣马 集团队之力筹谋未来
于细微处显价值,于重要时刻见真章。
2019年7月31日,按照医院统一部署,药学部主导了新旧HIS系统的正式切换工作。此前,新旧系统并存曾历时2年,本次更新工作任务繁重,切换部门包括中心药房、静脉配液中心、急诊药房、单剂量摆药药房、中药免煎颗粒药房、供应组、药库以及3个分院药房等。8月1日凌晨,新旧系统移库、信息切换以及供应链服务平台对接工作顺利完成,确保了药品账目等信息的清晰准确。
“这一结果的背后,反映的是团队的齐心协力和多年间整体作战能力的养成。”吉大三院药学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团队结构合理,梯队搭建已完成。
“普遍培养,重点选拔”,这是于倩的人才发展理念之一。针对医院和科室发展需求,药学部近年来派出多批次青年骨干,前往国内在药事管理和药学科研领域走在前面的医院学习。“特殊人群用药,如妇儿、老年患者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有上进心,致力于此的年轻人就是重点培养对象。”
“定好规则,公平做事”,是团队的重要管理理念之一。在员工文章发表、课题申报,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于倩的思路是“一碗水端平”,机会均等。
从发药到指导,再到“看门诊”,近年来,国家诸多政策正一步步将临床药师推上前台,凸显其行业地位。“紧迫需求下,几乎所有医院,都在第一时间内将刚入职的药师推向了临床。”在于倩看来,这一做法的弊端在于药师经验缺乏,难以胜任临床相应工作。
“他们需要先在门诊、急诊和住院部等地历练,之后再进入遴选流程,最终合格的才能进临床。”
换句话说,调剂室才是新员工第一个要进的地方。在这里,锻炼的是员工的勤奋、包容心和韧劲。“磨掉了脾气,有了应急思维,具备了和各个科室沟通的能力,再去做临床药师才是合格的。”
自2013年至今,先后经过数轮、多地历练,药学部多名青年骨干走上岗位,尽显榜样效应。
“三甲公立医院当下和未来要承担更多科研和公益责任,药学部责无旁贷。”吉大三院目前拥有国内领先的纳米科研平台,借助这一优势,于倩希望持续引进人才,在未来加强纳米药物包衣的科研。
近年来,药学部还强化了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一是为临床提供更多支持;二是体现公益性,让区域更多患者受益。”于倩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