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家资料的聚类整合与元数据著录标准建议

2020-04-21王建欣吴源渊

文化产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著录音乐家载体

◎王建欣 吴源渊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060)

音乐家资料数字化是以音乐家为主题脉络对相关音乐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的一种方式。这里所指的音乐家资料是记录与音乐家相关的信息并具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各种载体,包括公开发表的音乐文本和未公开发表的音乐研究成果等纸质与其他介质的相关资料。音乐家是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承载了音乐发展的印记,音乐家相关资料是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大数据和智慧化服务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从多元化角度整理、挖掘以及数字化保存音乐家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挖掘相关的音乐家作品、图片、声音及图像等,形成计算机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储存、展示和传播,对实现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音乐家资料的分类与元数据著录是音乐家资料数字化后数据检索和利用的基础,影响着音乐家资料的数字化服务质量。音乐资料数字化在中西方多有实践,一般依据载体形态进行分类和描述,再以此为基础制定组织、检索标准。此种以物理属性优先的标准定制方式无疑更适合大规模数字化的需求,但是无法兼顾资料内容的精确表达需求和不同内容主题的聚合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形成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标准规范管理机构,造成该领域存在标准名目繁多、范围互相重叠、质量参差补齐等问题。

一、音乐家资料的分类整理

音乐家资料内容丰富,载体多元,不仅有手稿、乐谱、论文、专著、书信等纸质资源,而且涵盖唱片、录音带、录像带、CD、DVD、实物等其他介质的资料,需要有效对其进行分类和整合,方便信息描述与长期保存,揭示信息资源的特征及其逻辑关系,最终便于信息资源的检索与传播。音乐家资料聚集方式多样,在分类整合过程中可以以逻辑学中关于客观事物的类与分子关系、群体和个体关系的逻辑理论为基础,结合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中的分类归档方法,将音乐家资料按照门类进行分层次组织,为实际的检索与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基础。

(一)音乐家资料的分类

音乐家是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音乐人物,与之相关的资料是通过文字、符号、音频、视频等记录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载体,包括纸质资料、胶质资料、磁质资料、光质资料等。音乐家资料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个人信息、直接资料和扩展资料。音乐家个人信息既是对音乐家的介绍,也是对音乐家社会关系、重要活动的揭示,是对音乐家的“开宗明义”,是音乐家资料的提要。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音乐家本人的生平介绍、作品目录、社会影响、照片画像等相关记录。直接资料以“直接形成”为基本来源,是音乐家“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是音乐家资料语义描述和信息检索的核心,反映了音乐家对象内容的“直接相关”。直接资料包括音乐家的手稿、出版的作品、录制的唱片、以音乐家本人为主角的音像制品和亲笔书函等。扩展资料以“间接形成”为基本来源,是音乐家直接资料的延展和补充,有利于反映音乐家创作和生活的全貌。扩展资料主要指对直接资料的加工、提炼和浓缩而成的资料,例如对音乐家本人的评论、对音乐家作品的评论以及对音乐家活动的报道等,其中也包括涉及音乐家信息的词典、音乐百科、年鉴等。音乐家资料的分类聚合应借鉴档案管理中的人物全宗、文献学中的文献级别以及目录学中的文献揭示与组织等理论,益于突出音乐家的主题脉络,便于资料的传播与使用。

(二)音乐家资料的纵向多层级划分

在对音乐家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的实践过程中,只在一个层级进行分类是不切实际的。从信息资源的整体聚类整合来看,对音乐家资料的划类应结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档案分类法》等进行多层次的分类整理。

个人信息、直接资料和扩展资料是音乐家资料分类的第一层级,按照纵向排列,在直接资料和扩展资料之下,可以依据载体的不同,再次进行分类,即音乐家资料的纵向第二层级分类。在第二层级中采用载体形态划类,有利于音乐家资料的数字化典藏。音乐家资料数字化是将与音乐家相关的各种载体形态资料进行数字化的一种保存形式,其目的在于方便传播和永久保护。以物理载体为基础,通过扫描、摄影以及全文输入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并在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语义描述,将资料进行聚合的方式有诸多实践,国家图书馆已经出版了相关的数字化标准和操作指南,包括《国家图书馆文本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国家图书馆图像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国家图书馆音频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国家图书馆视频数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具体操作可参照执行。鉴于各种载体形态所记录的内容不同,音乐家资料需要进行纵向第三层级的划分。音乐家资料载体所记录的内容丰富,将不同内容进行划分聚类,是类目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音乐家资料系统整理的要求。音乐家资料纵向第四层级依据纵向第三层级的内容进行各类归属的细分,是音乐家资料纵向划分的终端层。以音乐家为核心进行聚合,是音乐家资料与普遍性资料分类的相异之处,便于对音乐家资料进行学术价值挖掘和数字化后的传播与利用。

(三)音乐家资料的横向划类

音乐家资料的纵向第二层级分类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横向划为四类:纸质资料(包含手稿)、音频资料、影像资料及其他实物资料。载体是记录信息符号的物质材料,是区别不同客体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文献角度,载体一般采用印刷型(纸质)、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机读型)和声像型的四分法,这种划分相对模糊,缩微型和声像型从影像来看相互重叠,计算机阅读型和声像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已经相互重叠。从数字化角度,数字化的操作和标准虽然是以物理载体为基础,但是与文献载体的四分法也不尽相同。音乐家资料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载体多样,可以列举出的载体除了文献、档案等普通意义上的资料外,还涵盖如乐器等实物资料,故在文献、档案载体的分类基础上应突出特征,更为科学的进行划分。借鉴档案管理人物全宗的条目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音乐类目,音乐家资料的纵向第三层级分类按照记录内容的不同可以横向划为5类:个人传记类、书信公文类、音乐理论类(专著、文论等)、音乐作品类(乐谱、演奏的录音与录像)以及其他实物类(具有纪念价值的个人物品)。音乐家资料的纵向第四层级分类按照记录第三层级内容的不同可以横向划为若干小类:个人传记类涵盖手稿、题词、日记、回忆录、社会活动记录;书信公文类涵盖往来的书函、任免的公文以及获得荣誉的证书;音乐理论类与音乐作品类可以借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音乐类目进行细分,在此不再进行细化;其他实物类依据实际材质情况进行分类。在划分类别的同时,音乐家资料还应按照年代进行排序,最终将音乐家资料的信息形成一个清晰有效的组织体系。

二、音乐家资料数字化的元数据著录

音乐家资料数字化不只是将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而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实现通过主题词、作者、题名等多途径方便检索。在音乐家资料数字化的各种标准的制定中,元数据著录标准的确定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对数字化的音乐家资料的传播与利用。

(一)元数据标准选用

在档案领域和图书馆工作中,元数据著录标准多样,针对不同数字化对象、不同的数字化资源,在元数据的设置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每一种元数据的标准都有其适用的对象,但是它们也有相近和相通之处。音乐家资料是以音乐家为脉络的多种载体的聚合,元数据标准的采用应与音乐家资料数字化的工作相符合。

《国际档案(团体、个人与家族)规范著录标准》是档案工作中一种重要的著录标准,是描述形成档案的法人、个人及家族的一个标准工具,由国际档案理事会ICA著录标准委员制定。其元数据著录项目主要用于揭示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共分为四大类:身份、描述、关系和控制,以及 27 个著录子元素。身份类元数据标识被著录实体作为定义文件标准化检索的信息。描述类元数据用于描述被著录实体性质、背景及活动的相关信息。关系类元数据用来记录与描述同其他团体、个人或家族之间的关系。控制类元数据用来标识规范记录,并记录如何、何时及由何机构创建与维护规范记录。ISAAR(CPF)为创建者与档案的相对独立且关联的著录提供了一个多对多的实体关系模型,能够表示全宗与创建者之间复杂与多线性、多维、动态的关系。

在文献编目中,MARC(机读目录)是被广泛采用的处理书目信息的元数据格式,自1965年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已经能够方便书目信息的检索与共享。MARC是综合各种类型文献的一体化格式,可以对图书、乐谱、连续性出版物、音视频资料、电子资源等多种载体文献编制目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头标区、目次区、数据字段区和记录分隔符。头标区涵盖24个字符位置,由一系列按字符位置定义的数字代码和字母代码组成,主要为书目的处理提供参数。目次区由若干个目次项组成,其目次项数目体现字段的构成。数据字段区由0XX——9XX数据块组成,每个数据块又分为多个字段,用以详细描述各类型文献。记录分隔符是区分记录的符号,通常标志着本记录的结束。MARC格式复杂且全面,能够通过详尽而严谨的字段结构概括地描述文献的信息,保证检索的可靠性。

DC 元数据(Dublin Metadata Core Element Set)主要用于信息资源的描述,即对任何可以被标识的信息进行描述,涵盖15个元素项:标题(Title)、著者(Creator)、主题(Subject)、资源描述(Description)、出版者(Publishe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日期(Date)、资源类型(Type)、格式(Format)、标识(Identifier)、信息来源(Source)、语言(Language)、关联(Relation)、资源的覆盖范围(Coverage)、版权(Rights)。利用15个元素的元数据集合进行资源描述既具有通用性又相对灵活,各个元素可选择、可重复,也可以任意排序。DC元数据是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飞速膨胀而孕育出的元数据格式,更易于网络信息时代下资源的描述、检索和利用。音乐家资料既有档案的特质,又囊括各种类型的文献,还兼有各类实物资源,丰富且多样。

这三种元数据模式都是依据特定的协议与标准,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资源特征进行著录,方便识别、检索与利用。ISAAR(CPF)是针对档案资料设计的元数据,偏重于对人物特征的详细描述;MARC是依据文献特点进行资源信息描述的,可以追根溯源至卡片目录,在使用中更多的是偏重于印刷型的文献,两者在信息资源范围的偏重与音乐家资料的特点上都有重合,但又各有缺陷;DC元数据能够比较全面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其灵活变通的特点更易于操作,相较之下更适合音乐家资料数字化的元数据著录要求。其他元数据,如VRA Core(视觉资源委员会核心元数据)、CDWA(艺术作品描述类目)、CIDOC-CRM(国际文献工作委员会概念参考模型)等,与音乐家资料数字化的元数据著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音乐家资料元数据著录标准建议

(二)基于DC元数据的著录规范

DC元数据的灵活易用,为音乐家资料的元数据著录带来了方便,但是,其15个元素的元数据集合的定义简单,自由度较大,易造成信息资源描述的散乱,因此,对音乐家资料的元数据著录还需进行规范。

音乐家资料的数字人文数据是以人物为主线,对相关载体资料进行聚合而构建的,其著录的历史文献内容丰富且载体多样。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载体特征、文献关联属性、资料的历史特质等因素,以成熟而灵活的DC元数据标准为框架,对音乐家资料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描述规范。依据DC元数据15个元素的内容和类别,音乐家资料数据可从资源内容描述、知识产权描述和外部特征属性描述3个部分进行著录。

三、结语

音乐家资料数字化过程中的分类与元数据著录是揭示音乐家信息资源中的层次逻辑特征及组织结构的重要环节,规范有效的组织分类与信息描述是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基础,是实现数据有效检索和利用的关键步骤。通过对音乐家资料聚合分类与元数据描述的规范,为音乐特色资源数据的长期保存、查询检索和传播服务提供了借鉴的标准,为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拓展了维度,对图书馆提升音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特色服务的能力多有益处。

猜你喜欢

著录音乐家载体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021版)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姚铜(音乐家)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