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对策
2020-04-21张睿
张 睿
(吉林市丰满区林业局)
林业是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劣,森林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速度加快,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如何加强森林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高林业发展,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1 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1.1 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森林资源规模庞大,是一项具有循环性的经济载体。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林业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林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森林资源走向科学经营、合理开发的发展渠道。生态系统可循环高效率作用愈加明显,使得林业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要求。
1.2 满足生态环境社会基础要求
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并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林业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价值,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并将森林资源功能以循环式的形式发挥出来,让人们正确意识到森林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意识。
1.3 对生态保护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湿地与森林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生态环境有着保护与维持的作用,承载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与主导性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就要加强林业发展,实现净化空气、水土保持、降低自然灾害、节能减排等目的。
2 林业发展中生态保护现状与问题
2.1 经济建设发展对原生态的损毁
新农村建设是近年来经常提到的话题。在当前常做的旧村庄改造、旧村庄土地复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中,往往就是清理地上附属物,而地上的树木、草皮被干净地清理掉。这些被项目实施部门认定的所谓杂树、荆棘,当前或许没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却是能适应环境的本地原生树种,是最能为本地野生生物提供环境支持的树种,其生存状态是受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其生存对其他有害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2.2 盲目引进外部树种
未经过生态试验或论证,盲目大规模引入外来树种,可能会带来生态灾难。对于大量的异地引入外地物种,应进行生态系统的安全评定,为未来尽一份安全责任。
2.3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在森林抚育时,就会剪掉枝杈,清除林下灌木,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病、杀虫、除草,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枝杈的清除会减低森林郁闭度,会损坏鸟类栖息场所,会影响林下菌类群体的生长,除草则直接影响水土保持,间接影响本身对水分的连续稳定性的需求。喷施各种药剂,会使各种菌、虫、草一概杀灭,损坏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
2.4 大树移植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近年流行大树移植,常被移植到城市公园、居民小区或大道旁。大树移植不仅技术复杂,而且经济投入高,从生态上来说,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树移植,一般要切除大量枝杈,减少呼吸蒸腾,为保证成活,会同时切除大量根系。由于水土不服,树龄偏长,移植后长势很慢,绝大多数根本不能恢复先前的水平,更谈不上增加生态防护功能。这是林业发展中的基本现状,同时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其它的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5 森林资源短缺
森林资源短缺不是一时引起,是长期森林管理不当,林业建设不积极,森林保护意识淡薄引起,解决森林资源短缺问题是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的关键。
2.6 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政策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建设保护意识非常薄弱,相关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体制也不够完善,缺少对林业建设、生态保护的环节,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充足。没有采用相应法律法规约束,乱砍滥伐行为频现,保护不到位,没有完善管理政策,缺乏健全的生态保护激励机制,更没有对生态系统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看重,不注重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2.7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力度不够
我国草原植被不断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森林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土地沙漠化、植被再生能力差等情况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也提出了立即整改的要求,并制定一系列改进方案,并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要求。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缺少具体实施办法。林业建设管理中,对森林植被结构的搭配与规划也缺少科学性,管理中问题诸多,解决能力相对较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效率低。
3 实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确保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规范实施。
3.2 开展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治理
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遏制并坚决打击违法采伐林木、露天开矿、毁林开荒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3.3 加强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具有十分珍贵的木材资源与动植物资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对于保护珍贵木材及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挥森林长远而持久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
3.4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扩大林区面积和山林资源,提高增加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绿化美化家园的作用。
3.5 实施人退水清工程
保护森林生态环境要实行人退水清,通过移民搬迁工程,以及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改变农村面源污染不易控制的局面,使得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有效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经验和路径。
3.6 培育森林生态文化综合体系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综合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建设和开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有条件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森林生态馆、森林博物馆以及相关的生态文化设施,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文化支撑。
3.7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是资源基础要有保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养林,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营造林的实现,让森林结构更加合理化,促进多样性生态发展;第二是经济基础要有保证,加强林业发展,不仅要保证资源的充足,还要让森林资源有利用价值,并且具备循环性高效率价值效果,提高节能环保的木制产品研发与生产,以满足绿色、环保的健康社会发展要求;第三是生态平衡发展基本要求,在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稳定性发展,加大对生态系统中有利资源的开发,着重考虑资源的再生要求,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发展,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发展,避免单一树种培育,完善群落,实现合理的生态大系统。
3.8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发展。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3.9 注重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相互兼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