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出现的几块寿山石珍品
2020-04-20奚边
奚边
福州是寿山石的故乡,历来也是国内寿山石的拍卖重镇,始终起着寿山石拍卖风向标的作用。这里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前段时间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2020年秋拍推出的“尚臻——寿山石雕夜场”。只有仅仅30件拍品的这个拍卖专场,却集中了时下炙手可热的雕刻石种和名家名品,在此择几件重器进行介绍,邀读者共赏艺术之美。
福建东南拍卖本次推出的“尚臻——寿山石雕夜场”,见有田黄石拍品4件,分别是郭祥雄的《九螭摆件》、陈达的《清平乐薄意章》、林清卿的《江畔折柳图印章》和郭懋介的《归渔图薄意摆件》。
其中,郭祥雄的《九螭摆件》为本次专场的最高估价拍品。这枚高7.1厘米、重258克的摆件,被收录进《八闽瑰宝》一书中,最终成交价402.5万元。眼下,随着田黄石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大体量的田黄石更是难得,但凡在拍场亮相,都能够引起轰动。此摆件材质珍罕,自然需要精绝的雕工来进一步烘托其无与伦比的质地、色泽,以及可遇不可求的硕大形制。而以郭功森、郭祥雄、郭祥忍3位雕刻大师所代表的“郭家工”,正是当代寿山石雕刻“宫廷气韵”的典范,这枚九螭摆件就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满工雕刻出九螭戏钱之情景——或是穿过圆形铜钱中的方孔,或是回身与布币嬉戏,群螭相盘曲、缠绕、穿越,却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其四爪锐利、肌肉遒劲,似乎随时就要越出田黄材质本身腾飞而去。其脊背线条矫健,形成了作品最引人注目的主线条。艺术家通过每一条螭龙的脊线,将作品的力量感相联系、相交织,使作品充满了凝聚且游动的力度,更将田黄石原有的天然筋格通过雕刻一一“化”去,宝光流溢的田黄与交缠盘绕的螭龙交相辉映,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陈达的《清平乐薄意章》,重达167克,这样体量的田黄石基本没有格裂,可以说是田黄石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罕之品。作者以薄意手法在其上雕刻出浓郁秋意中的山石与枝枝盛放的黄菊,黄菊穿插于山石间错落有致,花瓣层次分明,画面繁而不乱,特别是黄菊枝条被花朵微微压弯的形态,刻画得尤为自然,足见艺术家深厚的功力。其上薄雕的题为“三杯泛寿酒,一枝颂延年”,出自吴昌硕颂菊诗,呼应了画面主题,相映成趣。拍前估价90万至120万元,最终成交价287.5万元。
另外两枚田黄石拍品,《江畔折柳图印章》为林清卿所雕刻,其以薄意法在石头表面雕刻出一幅山水图——江岸起伏,山石错落,柳树自山石后生出,柳条垂岸,相互交织却繁而不乱,给人以“万里春风动江柳”之思。江岸边有两人立于柳下,一人执杖,二人似在送别一般,古人有“折柳相送”之传统。这件薄意作品将江岸送别、依依不舍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垂柳、山石、江水等景致,无不依形就势,与石材本身自然相融,又充满了中国画的文人趣味,最终成交价143.75万元。《归渔图薄意摆件》出自郭懋介之手,他不大施斧凿,而是以薄意法在其表面进行雕刻创作,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田黄本身的材质,近景山石交迭,石旁一株古柳虬结向上,柳条随风飘动,令人联想到“满堤岸杨柳绿依依”。一旁的板桥立于江上,有老者缓缓过桥,更烘托出平和安祥的田园风光,一派安适恬然的景象。印章底部刻有印文,为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与薄意主题相呼应,最终成交价140.3万元。
除了田黄石之外,本次拍卖还有几件特殊的寿山石雕作品值得引起藏家关注和重视。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东的旗降石《寿翁摆件》,3次著录于作者本人的艺术专著当中,足见其分量,最终成交价230万元。旗降石乃是寿山石中以质地老熟坚结而著名的石种,这件寿翁摆件就选取了一块大而饱满的银包金旗降石雕刻而成。作者對石材色彩的利用可谓绝妙,其构思、刀法,令石材与雕刻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效果,既见传统,又有新意,绝对是寿山石人物造像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再如郭祥忍的将军洞芙蓉石《盘龙玺》,所用的芙蓉石质地醇美无瑕、厚如凝乳、密实紧结,握于掌中极为凝实, 乃是将军洞石芙蓉石中的极品。作者将其雕刻为盘龙玺,印台浮雕云涡纹,观之如同风云流转变幻,极具动感,长龙盘曲于印台之上,龙首正对,张口长啸,双目炯炯有神,龙角强而有力,龙身虽盘曲,然而线条颇具力度,龙鳞雕刻细腻分明,龙爪按于云涡之上,仿佛在呼风唤雨一般,充满了神力。整件作品气度威严,颇具宫廷华贵气息,拍前估价30万至40万元,成交价46万元。
这些年,随着国石雕刻板块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崛起,以寿山为代表的上佳石材俨然已经成为藏界关注的焦点。但从市场本身来说,不同的表现题材和拍卖时间对寿山石价格的影响较小,不同艺术家的雕刻风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价格区分,而作品层次和艺术家层次的特征变量对寿山石拍卖价格影响较大,寿山石的原石材质、拍卖区域、作者名声、雕刻风格以及经济形势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在眼下的市场深度调整期,也可以视为难得的入藏机遇期,特别是未来要寻找保值增值的投资机会,寿山石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但最终做怎样的抉择,还得靠藏家自身的眼力、魄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