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

2020-04-20李腾鹏

乡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

李腾鹏

[摘 要] 在現代农业发展中,农药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的落实,不仅能有效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而且能有效减少农产品的毒性以及降低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农药;绿色植保技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2-97-2

在以往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化学农药得到大肆运用,不仅使得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而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得到了控制,同时新型农药与绿色植保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 传统农药的危害性

1.1 传统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在使用传统化学农药时,农户与其接触的时间较多,稍有不慎,易导致农户出现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因为农药中毒死亡的人数有千万之多,因此,人体长期接触农药会严重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此外,传统化学农药会对农作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造成影响,使得农作物的天然成分遭受破坏,人们食用农作物后会摄入各种有毒物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1]。

1.2 传统农药对农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在传统农药中,许多杀虫剂及杀菌剂会对农作物产生负效应,包括农作物的生长、生理及产量,长期使用会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致使传统农药的使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农作物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杀虫剂及杀菌剂的使用会对其他生物造成致命的打击,施用农药时靶标生物得以防治,而大量的益虫往往会遭到误杀,尤其是在一些养蚕、养蜂、养鱼等地区,农药的残留和漂移会对这些生物造成毒害作用。而且传统化学农药能对靶标植物或者非靶标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生一定的干预。例如,甘膦会对高等植物的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减少,进而使果实的香度受到影响[2]。

1.3 传统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传统农药的毒性及高残留性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一旦进入环境,会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及土壤。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者在土壤中施用后残留的药物浸入地下水体,会对水体产生污染。据相关研究报道,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t滴滴涕,其中有100万t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有机氯杀虫剂污染了。传统化学农药的微粒与蒸汽散发在空中会随着风污染全球,大气传带是农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3]。传统农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施用农药时通常会在土壤中残留约50%的药剂,同时由于传统化学农药不易被微生物及阳光分解,并且不易挥发、难溶于水,使得传统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很长,尤其是在黏土或者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传统化学农药的残留量更大。对于这些被农药污染的土地,农户在后续栽种农作物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新型农药的使用

农作物的质量要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而提高,而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威胁是高农药残留,因此,新型无毒生物农药的研究和推广变得尤为迫切。

2.1 40%福戈

40%福戈在我国比较常用,不仅适用于防治多种害虫,而且能保护植株、茁壮幼苗。40%福戈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促进农作物生长,使得植株更为健康与健壮,有着除害、壮苗双重功效。

2.2 30%爱苗

30%爱苗包含丙环唑15%和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属于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能防治农作物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等。此外,30%爱苗能防止农作物出现早衰现象。该新型农药针对瓜果与花生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能达到根治作用。

2.3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属于一种选择性杀虫剂,对昆虫的生长与发育有抑制作用。同时,该农药有胃毒作用。该农药效果发挥比较缓慢,通常施药后3~5 d,药物产生的效果才会发挥出来,能降低害虫的产卵率。该药剂主要防治的害虫有同翅目飞虱、粉虱、叶蝉等。

2.4 25%咪鲜胺悬浮剂

25%咪鲜胺悬浮剂属于杀菌剂,有着广谱、高效、低毒等优势,不仅能预防病害,而且能起到治疗效果。该药物所产生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有着比较长的持续时间,通常用来防治农作物叶斑病、炭疽病等。

2.5 20%氯虫苯甲酰胺

20%氯虫苯甲酰胺应用较为广泛,是杀虫剂中的一种,其主要优点为渗透性强、传导性快及稳定性高等,能紊乱鳞翅目昆虫的交配过程,从而有效降低害虫产卵率,同时不会对鱼虾及有益昆虫造成影响,有着比较高的安全性。此外,该药物不会残留在农作物上,防治效果极佳。

3 农作物绿色植保技术

具体来说,农作物绿色植保技术就是通过综合性技术来降低农药使用量,通过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实现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目标,不仅能有效保护农作物,而且能有效减少农作物中的毒害物质。绿色植保技术的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将其应用于农作物栽培中,能大大提升农作物栽培水平。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的运用大致分为3个方面,即农业防治技术、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及生态调控[4]。

3.1 农业防治技术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其关键时期为幼苗期,在该阶段,农业防治技术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首先是品种选择,需要挑选有着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再者是栽培之前的整地。为了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栽培时需要深翻土壤,同时施加足量基肥,这对提升土壤肥力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是提升农作物抵抗能力的重要途径。施用基肥时,为了能强化农作物地鞭根吸收能力,通常以施加有机肥为宜,中和土壤酸性情况,从而使得农作物的抗寒能力与抗旱能力均得以提升。农作物秋收之后,需要对土壤再次进行深翻,促进土壤风化。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如需要适时间苗、定苗、做好水肥管理等。如果在栽培过程中植株出现了病虫害,应尽快采取新型且安全的农药进行防治,如果农药防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需要将受害植株清除并带出田外[5]。

3.2 生物物理防治手段

生物物理防治手段包括2个方面,即天敌防治技术与成虫诱杀技术。天敌防治技术通常运用于常见虫害出现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通过虫害天敌的培养来抑制虫害的发展。成虫诱杀技术是人工对成虫进行集中捕杀,这是生物物理防治手段中非常有效的一种虫害防治方法,大多数害虫都存在趋甜性与趋光性,农户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些特性来进行诱杀,如通过灯光来引诱害虫,继而集中捕杀害虫。

3.3 生态调控方法

由于农作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因此单一的措施难以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在农作物保护过程中,需要结合农作物的实际发病情况及生长环境来制定调控手段,需确保调控方法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例如,采取保护性耕作、修复土壤等手段,逐渐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确保农田环境利于农作物生长;加强田间管理,如错开农作物生育期与病虫害高发期,合理施肥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清除杂草,对农田进行犁耕来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等,降低害虫带来的危害。

4 结语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的落实,不仅能有效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而且能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新型农药与绿色植保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莉丽,王廷忠,翟玉敏.农药危害及绿色植保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76,85.

[2]韩一鸣.清徐县植保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J].植物医生,2018(5):44-46.

[3]宋筱.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8(3):49.

[4]王金彩.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17(35):22.

[5]王贤成.新型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7(19):34.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
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奠定现代农业建设基础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
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农业生产中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及改进途径
广东省农户小额贷款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区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