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劣势下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调整研究
2020-04-20姚钧瀚翟大千翟大业
姚钧瀚 翟大千 翟大业
摘要:城市间的抢才大战日益白热化,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城市的沈阳市,在当前基础上如何实现科技领军人才的聚留是市人才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的深入分析,解析当前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的不足;并且在解析沈阳政策体系反映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大引才力度、做优人才载体、注重本地人才的科技领军人才政策改进思路。
关键词:人才政策;科技领军人才;沈阳市;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406.15;C964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08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不断增大,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各国和各城市都积极地釆取各种措施以优化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我国人才工作越来越向前沿产业、顶尖专家靠拢。而科技领军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高水平、高层次、高贡献的稀有群体,对城市科技进步、创新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城市人才政策的主要对象。
辽宁省沈阳市在本身固有的经济基础上,要寻求人才工作的新发展,构建人才创新高地,必须在当前人才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努力集聚适合本市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在人才竞争中站定位置。为此,解析沈阳科技领军人才政策,分析其劣势所在,不仅能为当前政策查漏补缺,更能为今后人才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二、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建设处境
沈阳市在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上,既面对“不容乐观、刻不容缓”的压力,又存在“放开手脚、先行先试”的动力。
1.沈阳市的压力
(1)经济薄弱致使抢才优势不足。2018年度沈阳GDP为6350亿元,位居全国城市34位,东北副省级城市末尾,除却北上广深,沈阳经济在北方二线城市仅居10位。沈阳不仅要面对一线城市的马太效应,又要面对其他发达二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
(2)环境劣势致使聚才效应不足。一是东北区位引力欠缺。如“投资不过山海关”等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阻碍人才聚留。二是营商环境亟待治理。东北较差的营商环境不易为人才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也较难为人才提供能力发挥的市场。
2.沈阳的动力
(1)处于深化改革重点环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沈阳当仁不让成为东北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从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部署振兴战略,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提出“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自上而下的政策倾斜为沈阳科技领军人才集聚提供保障。
(2)位于经济发展战略节点。沈阳处在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域、“一带一路”沿线对蒙对俄节点地区,逐步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2016年中央复批11座国家中心城市,东北仅沈阳入围,直接肯定了沈阳具备中心城市所要求的产业集群、开放高地、人文凝聚功能。
(3)具备先行先试自主权利。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沈阳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2017年4月,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揭牌。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沈阳片区具备放开手脚、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自主权利。
三、沈阳市现有政策症结
1.引进政策呈现“相对不足”
(1)资金支持政策高额低配。“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对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资金资助,但仅针对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层次人才,且分5年发放,表面“高额”,但同一认定层次的人才资助政策,沈阳相比各市政策力度严重不足,实为“低配”。以各市人才认定中公認的“千人计划”(不包括青千)为例,“千人计划”人才可申报沈阳杰出人才层次,可获得500万元资金资助,但人才来市第一年只能获得50万元安家补贴、50万元项目经费、100万元房补,相比于广州的300万元房补、3000万元资助,青岛的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差距较大。
(2)海外人才支持政策欠佳。沈阳要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中心城市,必然要形成全球性人才集聚格局。沈阳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仅提供了年薪资助和有限服务,年薪资助按照专家年薪30万~50万元、50万~80万元、80万元以上3个区间,分别按年薪40%、50%、60%给予不超过60万元资助。各地对于海外专家补助政策中,只有沈阳是按照年薪与补助成正比方式,政策制定缺乏依据。且并未针对海外专家颁布项目支持政策,海外专家需按照人才层次先“戴帽子”再获资助。另外仅用年薪补助,难以确保海外人才助力本市重点、急需产业。
2.人才载体面临“活力缺失”
(1)激励制度不够完备。对于沈阳人才的激励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成果在3年内实现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奖励。而南京不仅对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行业国际国内标准制定、重大兼并重组事项、重大商业模式创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重点政策支持,而且对市举办的国际性双创大赛、各类国际性论坛、展会、会议、大赛、路演等重大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大连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且市场前景广阔的,给予最高500万元产业化配套资金。相比之下,沈阳激励制度呈现唯收益论、刻板单一的特点,尤其是动态激励有待完善。
(2)柔性引才体制欠缺。沈阳柔性引才制度是通过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创新基地,实现与海外创新的合作,一定程度做到了“用而不留”。但相对其他副省级城市柔性引才政策,跨国柔性引才未形成地区间引才机制,缺少灵活性,如青岛“评选柔性引进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授予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武汉“鼓励高端人才通过兼职工作、合作开发、咨询顾问、学术交流等形式来市服务或创业”。
3.培育工程直面“重引轻留”
(1)留市人才支持力度不足。当前政策体系对于外来引进人才支持较多,对已有留市人才支持较少。主要表现为政策向人才引进倾斜,对已经留市人才支持力度小、周期短。例如对于高层次人才投身小微企业科技研发,补助仅不超过10万元,对于高层次创业团队资助,强制要求企业成立不超过3年,所获得的税收补助不超过3年。沈阳高等院校2018年流入172人,流出41人;科研院所2018年流入82人,流出80人。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对留市人才支持不够,致使人才缺乏必要的成长条件,只得“另谋高就”。
(2)双创支持政策门槛较高。当前高层次人才几乎都以团队形式进行创新创业,而在沈阳,要以团队形式申报补贴,人才所在创新创业团队不仅要具备三位高层次人才、一位拔尖以上人才,且不论人才层次还需根据项目内容重新评定等级,相当于二次评审,虽然顶尖专家带领的创新创业团队,可“召开评审、一事一议”,但诺奖、院士等顶尖人才毕竟属于少数。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的申报处于“高门槛、评审多”的境地,而类比其他各地团队项目申报,多以“高层次人才率领”即可。
四、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改进策略
1.加大引才力度
加大对“标志性”人才的投入,尤其是“国家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给予项目支持或科研经费资助。对标兄弟省份城市的引才力度,参照国家对科技投入的相关政策规定,对科技领军人才的引入、团队搭建、研发投入、申请专利、开放新产品、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引才方式要注重多样化、行业定制化,各行业人才研究方向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必然导致人才需求多样化。因此,要针对具体行业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避免政策“一刀切”。
2.做优人才载体
信息交流在科技发展及创新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之间的信息交流,将有助于智慧集合,激发创新。为了满足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知识与信息的交互,激发创新灵感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应以市场化的营运方式,汇聚科技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区域性科技咨询、金融借贷等创新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对人才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为人才发展打造良好的双创环境。
3.注重本地人才
积极培育符合沈阳本市发展方向和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对本市有潜力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团队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对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增加其培养资助,对其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等进行政策倾斜。摒弃“行政本文”观念,对中青年人才多些“破格晉升”,少些“论资排辈”,建立健全合理的中青年人才晋升机制。同时,关注中青年人才生活保障政策,从购房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升学、配偶就业等生活保障层次为中青年人才发展减少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刘根生.人才政策应多些“量身定制”[N].南京日报,2018-07-18(A02).
[2]刘宏.如何制定全面的人才政策[N].社会科学报,2018-08-30(002).
[3]戴翔,刘梦.人才何以成为红利——源于价值链攀升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98~116.
[4]黄群慧,贺俊,杨超.人才争夺劣势状态下二线城市人才政策调整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9,(01):5~16.
[5]黄海刚.从人才流失到人才环流:国际高水平人才流动的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1):90~97+104.
[6]黄海刚.散居者策略:人才环流背景下海外人才战略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09):55~62.
作者简介:
1.姚钧瀚,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2.翟大千,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3.翟大业,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