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
2020-04-20汤晓敏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压力大,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中小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分析了客户当前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控;财务制度;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051-02
一、中小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升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过程。依据国家《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原则,建立并运行适合本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风险能力,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此,建立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建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其次,建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信息不真实、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然后,建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升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建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及时对经营中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建立起与企业相适应的内控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对内控管理理解不全面和不到位,影响了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阻碍了企业发展。具体表现在:
1.管理者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认识不足
在我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管理认识不足,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基础薄弱,普遍认为内控工作会约束企业的灵活经营,影响企业的发展,没有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的意识。很多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管理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所有者手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意识,管理者依靠个人经验或主觀意志来进行决策和管理。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基本上更加注重经营规模扩张、市场开拓和生产,比较轻视企业内部管理,只是把内控管理制度停留在建立阶段,建立后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有效实施,致使内控管理制度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健全的组织架构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成本,追求短期利润,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不规范、也不合理。例如组织架构中没有设立独立的内控管理部门,主要由财务部门来承担内控管理职责。也没有建立相互制约部门与岗位,决策层及管理层职责和职权定义模糊,权责分配不合理。管理者大多将财务部门定位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真正赋予监督职能,导致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完整建立和有效执行。有些中小企业虽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及内控管理机构,但董事会与企业经营层人员基本是一套人马,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实质分离,企业经营决策缺乏监督制衡机制,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3.缺乏完整规范的内控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其制度体系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达到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的流程运行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内控管理没有做到对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覆盖,也没有将控制流程有效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中,控制流程与实际经营管理流程相脱离,使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部分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制度完善前的经营管理风险不能完整有效识别,内控管理制度没起到防范和规避风险作用。部分内控管理制度条文描述不清晰、不准确,内控执行人员容易对制度条文产生歧意,造成执行与制度要求偏差,影响制度执行效果与效率。
4.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内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不少中小企业依据国家内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起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中小企业虽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但在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让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例如执行的制度缺乏适用性。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却一成不变,僵化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不能适应发展壮大的企业,强制执行不但不能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及效益,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1.提升管理者认识与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内控管理制度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支撑企业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的内部控制知识,进一步提高对内控的认识,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抛弃个人经验及主观意志,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带动企业各层级提高对内控的认识,促进内控管理制度在企业全面运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对内控建设和运行影响巨大,是决定内控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可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发挥内控制度的管理作用,为企业发展目标达成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对内控制度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完善的组织架构可以形成岗位相互制约及监督,清晰定位决策层及下级管理部门职责和权限,有效分离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对企业经营决策形成监督制衡机制,使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在企业运行,有效发挥内控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建立大而全的組织架构,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前提,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组织架构,为内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首先,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强,对建立与完善组织架构有非常重要影响。其次,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完善内控制度,可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对经营管理层形成有效监督。最后,落实岗位不相容和相互制衡。依据岗位不相容和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的组织架构,可在企业部门之间与部门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监督,减少经营决策问题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财务与审计、采购与检验等必须分离。
3.建立完整规范的内控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对实现控制目标全过程监督与控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金、 担保、投资、资产管理、采购与销售等监督与控制。企业依据国家相关内控规范要求,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本企业完整规范的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求企业全部管理部门及全员参与,各责任层要根据自身职责与职权建立相关控制制度,将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各自内控制度中,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体系。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建立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可盲目投入建设大而全的内控体系,依据公司经济实力及内外部环境需求,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环节着手,理顺好轻重缓急,逐步建立起完善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内控制度具体条文描述要清晰、准确,对理解容易产生歧意的条文必要时应备注详细说明,有些条文仅用文字不能准确表述的,可用文字结合流程图或表单的方式来描述,从而提高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及效率。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内部管理要求提高时,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适时修订现有内控管理制度,使内控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运行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4.提升内控管理制度执行力措施
提升内控管理制度在中小企业执行力,使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控制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首先,加强决策层对内控制度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全员对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从根上解决内控制度执行问题。其次,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及内部管理要求提高时,适时修订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使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制度本身解决执行问题。最后,企业应及时成立内控监管考核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考评制度。将内控执行情况列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发员工执行的动力,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之,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情况,科学划分岗位的职责与职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不断的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是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相互制衡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超.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会计研究,2015,(9):11~12.
[2]赵晓璐.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C].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8:453~459.
[3]刘瑜.论国企内控制度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8,(12):100~100.
[4]王存伟.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6):236~237.
[5]陈莉莉.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4):21~22.
作者简介:
汤晓敏,供职于佛山市诚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