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020-04-20袁秀霞
袁秀霞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有效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主动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更有帮助。本文结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对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探讨,除了常用的多媒体辅助功能,笔者还尝试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128-0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的有效性已经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并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乐课上课前曾有新生兴致勃勃地来办公室来问我:“老师,今天教我们唱什么歌?”如果我回答是课本上的歌曲,学生大多都会嘟起了嘴巴。曾几何时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对教材提供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并且在大部分学生心中,音乐课就是唱歌课。面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咨询过同行,问问他们的做法,结果是比较令人失望的:有的只挑选教材短小的歌曲教几首,有的只欣赏一两首著名作曲家的交响曲,甚至有的老师对教材视而不见,直接丢一边,自己想上什么内容,全看心情……学期结束我特别问丢掉教材的老师:不用教材的课好上吗?他们都一脸无奈,都说课堂更不好把握,并且感觉学生听也没听好,唱也没唱好。因为没有课本作为标准,学生甲要求听歌,学生乙要求欣赏...甲说听普通话的流行歌,乙说听粤语流行歌...众口难调,甚至有点本末倒置,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自己都一脸茫然!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都忘了教材对于教师叫“教本”,对于学生叫课本。“教本”者,教学之本,“课本”者,课堂之本。“本立而道生”,教学只有立足于“本”,才会实现有效的教学。那问题来了,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除了常用的多媒体辅助功能,我本人还尝试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策略一:重视第一节音乐课,让学生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
我先在七年级新生中上过一节课后,再分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1、说说你对老师的第一印象;2、你期待的音乐课是怎样的?提出你的建议;3、关于音乐的重要性,老师讲的你赞同吗?4、老师提出的课堂要求你能做到吗?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都说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好,期待每星期一节的音乐课。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愿意为音乐课做出改变,这是多么令人惊喜啊。具体做法:要做自我介绍,要有一个整洁大方的亮相。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并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和求学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求学上进,这是最吸引学生的。其次,要说说教师本人对自己学科的认识。比如在讲音乐的重要性时,我会告诉学生:音乐的重要性并不是用一场考试能证明的(旨在让学生知道音乐虽然暂时不用考试,但它相当重要),接着会告诉学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并用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我基本都是用唱歌代替的,选择不同时代不同情绪的作品现场唱几句,学生都会送上热情的掌声。这样的互动不经意间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为以后的音乐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
策略二:让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重视音乐课堂的多元化
七年级第二学期有一首《思乡曲》,是我国音乐家马思聪先生的作品,大纲要求是欣赏的曲目。由于学生大多是本地人,并且年龄较小,很难体会远离他乡的游子是怎样的思乡情怀。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翻看了学生的各科教材,并惊喜发现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刚好有一首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所以,在欣赏曲子前我先请一位同学朗诵此诗,然后再请同学对朗诵做出评价:有的说“语速太快了”;有的说“朗诵得不够感情”……我紧接学生的话题问:你觉得这首“思乡曲”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它是抒情缓慢的还是激昂快速的?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前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启示:《思乡曲》这首小提琴曲是抒情缓慢的,也就把《思乡曲》的情绪和速度把握准了。同样,八年级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我也同样采用了古诗和毛泽东的诗词来帮助学生体会曲子的情感与速度的关系。在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时,我在上课前直接告诉学生:请同学们翻到历史书的第几页,我们把孙中山先生的简介读一遍。其实这样对学生学习是很好的,并且学生也体会到老师的用心,学得很认真。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策略三:因地制宜,多设计有趣味的教学方式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
就我学校而言,现状是中小学只有一个音乐课室,不能确保没节课都在有钢琴或电子琴的课室上課。那么,唱歌教学中的音准和定调教学就成为我面临的头等难题。后来我发现了通过下列简单的符号就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音准,并且效果比教唱还明显。如《手拉手》中的“不再遥远”与“无边的蓝天”这两句不同的旋律,学生都唱成一样的旋律。不止是一个班的学生唱成这样,八年级8个半班中有6个班的学生都唱成同样的旋律。后来我采用了直线与波浪线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音准。其中“遥远”的“远”应该是“123”刚好是三个不同的音,我就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就会唱出起伏的感觉。“蓝天”这两个字的音高刚好是“12”,较平,我就用“直线”画出来,学生一下子就唱准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们学习教材中歌曲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再比如:在关于发声的问题上,我就曾给七年级的新生一块水晶泥,让他们把水晶泥竖着拉长并同时唱歌,学生的声音真的会跟着调整。主要学生乐此不彼,在娱乐中理解了声音是要往上长高,而不是长宽长胖,在轻松好玩的课堂氛围中解决了教学的实际问题。
策略四:适当布置音乐作业
我认为作业是师生平等交流的一种媒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音乐这门课程通常被学生和一些家长误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学生产生了对音乐课不够重视的心理。上课听不听也行,反正也没作业。为了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我除了在讲音乐的益处外,我更加注重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我提出:“让音乐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经历”的口号。当时,同学们都感到很奇怪,音乐课还有作业?音乐作业该怎么做?比如在欣赏学唱完歌曲《小城故事》后,我加以扩展和延伸,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请他们以《槎城故事》为题把歌词改编为宣传河源的歌词。学生一听音乐课还有作业,都非常兴奋。到下一节音乐课时,学生把自己改编的歌词给我看。这时,我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主持,由他们来讲解,同学们在互动中共享了彼此的收获。有些故事我也是头一次听到,我把自己找到的图片和资料也展示给学生看,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很乐意学习课本上的音乐内容。
策略五:合理安排自由音乐空间,给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口味
在精选教材音乐的同时,我也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如《感恩的心》、《阳光总在风雨后》、《朋友》等都是非常好的歌曲。这样既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类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由音乐空间”中的“自由音乐”如同涓涓细流,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向前奔涌,终有一天,小溪会汇入江河,融进浩瀚的大海。
上述是个人几点粗浅的策略。总之,时刻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用更多有效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课的有效教学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让学生学会与音乐做朋友,使音乐成为学生心灵里美好的东西,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世界”,为将来更好地在音乐的天空里翱翔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有效性音乐课堂吗?!
[ 参 考 文 献 ]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