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04-20杨洛
杨洛
【摘要】 随着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网络宽带和直播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从操作层面提高在线课堂与学生的粘合度,增强在线教学的互动性,以追求与线下课程的实质等效。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在线教学 课堂效果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62-01
受新冠状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宣布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并提倡“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线上教学。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一线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急速驶入在线教学的“快车道”。在线课堂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争议不断。针对当下在线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将线下教学场景有效移植到线上,特从实践操作层面提出高中语文在线教学的一些思考,以期帮助教师更有效利用网络授课平台,生成高效互动的精彩在线课堂。
一、精心准备,避免“人为车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线课堂开课伊始,乱象种种层出不穷:教师“无声胜有声”的哑剧课堂;家人乱入画面的喜剧课堂;满堂课黑屏教师浑然不觉的无形课堂。各种事故与教师未能熟练掌握在線教学的技巧有密切关系。
首先,教师应熟悉授课平台的主要功能。目前常见的授课平台有腾讯课堂、钉钉、zoom、cctalk等。其主要的功能多为PPT演示、视频授课、签到、答题卡、讨论、举手连麦等功能。授课教师要主动学习掌握平台的主要功能,反复实操是上好直播课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高中在线课程时长多为40分钟,课程容量的多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与线下课堂相比较,网络课堂难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易准确判断课堂效果。有研究表明,一节网课学生能保持30分钟全程专注度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大容量课堂的价值并不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线教学教师不能“满堂灌”, 要针对学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来设计教学计划,可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能力提升的专题课程;亦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等。
再次,教师要关注直播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直播前全面检查。清理电脑桌面,上课前关闭电脑中的无关程序;检查网络环境,如遇无线网络稳定不佳,可使用网线连接;调试直播设备,开启耳机降噪功能,关闭电脑外放设备,注意调整好摄像头等。
二、增强互动,生成精彩课堂
互动性是网络课堂的一大亮点,其形态的多元为课堂提供丰富的现场感,极易唤醒学生学习热情。以腾讯课堂平台为例,其互动功能分别为签到、答题卡、评论区、举手连麦。
签到,是一堂课的开端,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第一个环节,是一种课堂仪式感。答题卡的功能让学生的参与度、准确率一目了然。讨论区是在线教学课堂互动的重要平台。完全开放或关闭讨论区均有其弊端:转移课堂注意力或变成“一言堂”。所以,评论区的“收放自如”显得很重要。
以我校语文课堂为例,直播间除主讲老师外,还配备助教老师一位。其功能定位:负责评论区的“开关”;及时回复评论区的留言;适时提醒学生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通常开课前5分钟,开放评论区,让同学们献花,刷表情包以活跃课堂气氛。开课后,为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授上,可关闭评论区,“开”与“关”的设置,由具体的课堂内容决定。
此外,评论区互动应“有的放矢”,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注意技巧。问题不易过大,避免出现答题要点过多的“开放式问题”。比如讲授诗歌鉴赏时,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问题,使用评论区互动很便捷。
值得关注的是,当教师对评论区内容进行点评时,要注重心理的贴近性,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认可,注意对学生答案评价的精准到位,切莫泛泛而谈或敷衍评价。
网络连线即举手“连麦”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态。它可以便捷替代线下教学的课堂提问,是精彩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技术原因,极易出现问题:连线无人应答、连线音效不佳、连线成功后掉线等。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网络连线的实施应该需循序渐进。以笔者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实现连线前,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工作。在第一课时,给学生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如果你是孔子,听完这四位学生的回答,你更喜欢哪位学生? 为什么?并从文章中找相关信息佐证你的观点。”首先,采取“答题卡”功能,将四子分别设置成ABCD选项,由学生选择。接下来,当场公布选择结果,提醒同学第二天将进行连线,请大家准备好耳麦等设备。当天课后通过班级群将问题再次发布并反复提醒硬件要求。第二课时,才发起举手连线功能,连线成功率高回答质量好,课堂效果亦佳。
三、关注效果,追求实质等效
随着网络带宽和直播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在线课程无疑会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线课程如何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呢?毋庸置疑,主动关注课堂效果,是追求高效优质课堂的一个重要抓手。
数据采集则是最便捷的了解学情、研判课堂效果的最佳途径。从全国教研情况来看,各省市在启动在线课程一周后,均已组织相关调研活动。以深圳市为例, 13.8万高中学生参与在线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显示,64.92%的同学对在线教学表示满意;90.19%的同学认可老师在线讲课的态度;57.46%的同学表示学有所得,同时征集300多条同学的意见建议。关注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粘合度,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效能。
以我校语文学科为例,学生反映“直播课程由于网络原因易出现知识点遗漏”的情况,科组老师在每节课后为准备了一个“资源包”,内容涵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此外,了解到学生对作业评讲需求后,科组及时修改教学计划,专门开设讲评课专题,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
未来已来,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方能抓稳教育新业态革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