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措施探微

2020-04-20康彩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康彩霞

摘  要:随着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事业拓展延伸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而语文教学是以实际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涉猎知识面拓宽,其作用不仅是承担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技巧的提升,更是有意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灌溉,是切实有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办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文化底蕴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随着中国在国际领域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与世界各国的深切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随之流入中国。在这个文化多样的平台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民族意识也就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三观”形成期,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他们也更容易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二)教师的引导方式存在不足

我国传统文化想要得到良好的传承,这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然而,在我国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延续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氛围太过于枯燥和乏味,致使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产生反感。因此,要想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初中老师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进而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建立学生们的传统文化自豪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NBA、好萊坞电影等广泛受到人们的追捧,导致部分初中生片面地认为我国过于落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历史代表意义,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初中生之所以没有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多是因为国外文化的不断侵渗,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份责任,加强自身文化的修养,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立德树人,使青少年身为一名华夏子孙而骄傲,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大名著时,让学生知道四大名著的重要意义。通过讲解四大名著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以此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四大名著不仅有许多人喜爱它,而且还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争相追捧。同时在国际文化中也占据较高的地位,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具有代表性。通过语文老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们对四大名著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加自豪感。

(二)拓展阅读面,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

俗语有云:“阅读使人进步,使人心旷神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增加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增长见识,提升文化素养,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会自主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中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章能够进行初步的概括与总结,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经常性地引导和推荐学生读一些文化底蕴较深的书籍,比如《诗经》《论语》等,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修养。此外,通过大家对所读书籍的感受来进行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分享感受,来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使我国传统文化能得到良好的传承。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引导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的关键人物。对于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施教活动开展之前,先有针对性地对自身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提高,是切实帮助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只有自身切实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够有根据地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才能教育出更具全面发展素质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已掌握基础语文知识,需要对其进行相关语文能力培养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大致掌握传统文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帮助其循序渐进地对传统知识产生兴趣并逐渐接受。

(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太重视,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拓展学习压力较大。所以,要想实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水平,首先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起主观学习能动性。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增加课堂互动、制作精美课件、创设课前情境等方法,来切实地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例如,教师可以统筹组织班级内部建设“读书角”。在班级内部设立一个角落专门供给学生进行传统书刊阅读,并为学生提供需要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名著,在帮助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创造出于传统文化接轨的途径,学生才能够借此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对今后社会发展和学业进步其积极影响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为华夏子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加强初中生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有效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把学好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凸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上,教师任重道远。在中小学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以便将来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文元.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7-168.

[2]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

[3]付会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8(25):50-51.

[4]李玉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8(21):48-50.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