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再现艺术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2020-04-20温志超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意义

【摘  要】情景再现艺术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全新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政教育内容,并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因此,本文将情景再现艺术作为研究内容,阐述情景再现艺术对思政教育的主要意义,并围绕着利用角色扮演、通过社会实践、开展文艺活动、举办知识竞赛以及借助网络技术五个方面入手,探讨情景再现艺术在思政教育的有效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景再现艺术;思政教育;意义

引言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都是各大高校重点开展的教学内容,主要促进学生政治觉悟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教学趣味性不强、实践应用较少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引入情景再现艺术,以此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质量。

1情景再现艺术对思政教育的主要意义

情景再现艺术对于思政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分别是还原思政教育内容、展现思政教育特征以及传递思政教育价值。第一,还原思政教育内容。依靠情景再现艺术,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思政教育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中国近代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将这些内容清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熟悉各个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重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记忆,并全面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第二,展现思政教育特征。依靠情境再现艺术,可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到思政教育特征,包括资本主义特征以及共产主义特征等,有助于学生掌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三,传递思政教育价值。依靠情景再现艺术,可让学生更为切身的感染到思政教育价值,包括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以及道德建设等,使学生真正感触到爱国精神、道德素养以及实践精神等理念的深刻含义,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精神贯彻到实际生活当中,以此升华思政教育的质量。

2情景再现艺术在思政教育的有效应用

2.1利用角色扮演强化思政教育内容

角色扮演能够有效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思政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强化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社会道德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如“公交让座”以及“马路上扶老人”等实际现象,引导班级学生自行展开想象,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会做出如何反应,再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公交让座”的角色扮演过程中,首先给班级学生分配角色,如公交车司机、老人以及乘客等,再组织学生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扮演,最后对学生的扮演情况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可以设置两种情景,分别是让座以及不让座,再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状况进行即兴表演,使学生体验到让座以及不让座两种行为带来的感受。此外,在“马路上扶老人”的角色扮演中,同样先给班级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如老人以及路人等,再指导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扮演,让学生根据自己角色扮演的体验发表相应的感受,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扮演情况进行评价,并告诉学生遇到此类情况应如何进行妥善处理。总之,通过角色扮演,可将社会道德进行有效地情景再现,使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深刻感悟到社会道德的意义,并以此呼吁班级学生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修养,本着将心比心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效果。

2.2通过社会实践重塑思政教育内容

社会实践能够有效达到情境再现的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思政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通过社会实践重塑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感受。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地以及慰问革命老战士等形式,将班级学生置身于革命氛围当中,使班级学生切实感受到革命抗战精神,产生更为浓厚的情感共鸣。在组织班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向班级学生讲解当地革命纪念地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典故以及纪念人物等,让班级学生对革命纪念地形成基本认识,在实际现场可带领班级学生秉着一颗崇尚之心进行观摩,结合革命纪念地现场文物来讲解爱国主义精神,使班级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再让班级学生在参观结束后进行总结。此外,在组织学生慰问革命老战士的实践活动中,可带领班级学生秉着一颗敬仰之心前往实地现场,亲切地与革命老战士进行互动,了解革命老战士在当年战争中的经历,并将这份爱国精神传递给班級学生,使班级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深刻体会到爱国精神的意义。总之,通过社会实践,可将爱国主义进行有效地情景再现,让班级学生置身于历史情景当中,并从中深刻感触到爱国主义的意义,并以此呼吁班级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自己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以此达到思政教育的开展目的。

2.3开展文艺活动宣导思政教育内容

文艺活动能够有效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思政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开展文艺活动宣导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包括话剧表演以及红歌会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认识。在组织话剧表演过程中,教师可选取毛泽东思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主要应用,包括井冈山会议、国共合作以及遵义会议等,组织学生针对这些经典的历史桥段进行话剧表演,并在话剧表演前主动了解当时的相关资料,以便更为形象生动进行诠释,并吸引全校学生前来观看,将毛泽东思想通过文艺活动呈献给全校学生。此外,在举办红歌会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并提前带领歌唱选手进行反复排练,并配备相应的舞蹈表演,给观看的学生呈现一种震撼人心的表演,使全体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领略到毛泽东思想的风采,重新感悟到毛泽东思想得时代意义以及历史价值。总之,开展文艺活动,可将毛泽东思想进行有效地情景再现,以一种文艺歌唱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毛泽东思想在当时中国背景下的伟大作用,巧妙地再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风采,并起到了毛泽东思想的选到效果,使更多学生全新认识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并呼吁更多学生铭记毛泽东思想,以此达到思政教育的开展意义。

2.4举办知识竞赛应用思政教育内容

知识竞赛能够有效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使学生真正记忆到思政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举办知识竞赛应用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举办一些知识竞赛,包括知识问答以及辩论赛讲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知识竞赛来记忆马克思主义原理,并有效应用到自己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从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在举办以马克思原理为主题的知识问答比赛中,教师可设置抢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当中,并在结束后根据比赛排名对参赛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问答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记忆。

此外,在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教师可将“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理论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作为辩论主题,由两方辩论选手进行阐述,引导辩论选手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内容进行辩论,并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观看,最后对两方辩论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之,举办知识竞赛,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有效地情景再现,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充分发挥到比赛中,并在比赛过程中加深对这类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同时还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实际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呼吁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以此达到思政教育的主要效果。

2.5借助网络技术呈现思政教育内容

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借助网络技术呈现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制作微视频以及播放纪录片等途径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近代史的变化,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并感触到新中国能够解放成立的来之不易。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重点选取中国近代史的典型事件,包括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解放战争等内容,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上传到多媒体设备、微信以及微博等平台,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中国近代史的风貌,让全体学生清楚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过程以及主要变化,并号召学生自行制作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热情。此外,在组织班级学生观看中国近代史纪录片时,教师可提前讲述这部纪录片的基本内容,包括时代背景、人物角色以及事故情节等,并引导班级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班级学生对这部纪录片形成初步了解,再组织班级学生观看这部纪录片,在此过程中带动观看氛围,将班级学生带入到中国近代史的环境背景下,感受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的状态转变为解放成立的状态,最后让班级学生完成一篇观后感。总之,借助网络技术,可将中国近代史进行有效地情景再现,使学生明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顺序、重要事件以及历史意义,呼吁学生铭记中国近代史,以此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景再现艺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利用角色扮演强化思政教育内容,通过社会实践重塑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文艺活动宣导思政教育内容,举办知识竞赛应用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网络技术呈现思政教育内容,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铭. 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7):146-148+154.

[2]连超.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机制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46-47.

[3]劉焱. 高职师范学生思政工作与音乐教育融合探究——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北方音乐,2019,39(09):133-134.

[4]沈彩云. 浅谈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重构[J]. 现代经济信息,2019(22):396.

作者简介:温志超(1985.0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