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阁: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2020-04-20小单
小单
白云阁老师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在抚顺二中做了17年的专职心理老师,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深入的了解,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自卑是天生的吗?
记者(以下简称记):本刊在调查中发现,自卑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许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您对此有何看法?
白云阁(以下简称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正常的自卑感对于个人的奋斗与发展来说是一种刺激和动力。也就是说,自卑心理并非一部分中学生有,而是人人皆有,而且自卑也并非一概消极,正常的自卑感是可以让人进步的。
记:那就让我们重新来认识自卑心理吧。
白:自卑感是一种自己不如别人的主观情绪体验。既然是主观的情绪体验,那么这种体验就是因人而异的,跟客观是否相符有待商榷;也就是说,自卑感可能是由于主观体验的偏差或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而导致的。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有某种缺陷或不足,也可能遇到某些挫折和困难,这就会使我们产生自卑感。
记:自卑感是天生的吗?
白:不,自卑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虽然与人的个性有关联,但不是天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卑感可能存在阶段性,比如这一阶段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自我感觉不好,我感觉很自卑。这一阶段过去了,经过自己的调整、放松以及改进,我再次获得自信,自卑就被赶跑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如意或不如人的时候,都有感觉无力应对事情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自卑。正常的自卑令我们知不足并努力改进、完善自己,而过度的、不合理的自卑可能会妨碍个体的发展。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多掌握一些基本常识,无论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你是哪一种自卑?
记:自卑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的回避竞争,有的拒绝人际交往,有的哗众取宠,有的郁郁寡欢。请问,自卑感是怎么分类的?
白:自卑大致有三种类型:逃避型、掩饰型、补偿型。
记:请您分别谈一谈。
白:好的。逃避型自卑十分常见,比如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老师的讲课方式跟自己不相吻合,或者不适应新环境,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学习效能下降,学习成绩下滑。这个时候,有的孩子会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去改进,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内归因,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儿,根本就学不会,更不可能超越别人,从而失去了努力的力量和勇气。这就是逃避型自卑。再比如,有的孩子因为自己体貌不佳而回避与同学交往,因为经常生病、个子不高、不够强壮等原因放弃体育活动,因为家庭条件不如人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记:掩饰型自卑是什么状况?
白:家长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表现得非常张扬,过于自信,甚至让人感觉是一个自大狂。实际上,孩子的这些表现只是一种假象,在他自大的外表下,可能是一个内心软弱、自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们经常遇到。比如有的孩子上课根本不听讲,扬言:“我不用听讲就能考成这样,要是听讲呢?”实际上他的成绩并不好。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认真听讲也未必能听懂,未必能提升成绩,所以他要用这样的一个假象来掩饰自己目前无力去奋斗的自卑感。
我们在某些有人际困扰的孩子中也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经常说:“我不屑与他们为伍!”“我为什么要跟他们一起玩?”实际上,他的内心非常渴望跟大家一起玩儿,但是他没有自信走出主动参与的第一步。这也是掩饰型自卑。
记:就像歌曲《董小姐》中唱的:“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这就是掩饰型自卑者的内心独白吧?
白:沒错。第三种自卑类型是补偿型。这是积极的自卑类型。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医生一般是努力把前两种自卑引导到这个类型上来。补偿型自卑者的特征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弱点、缺陷或遗憾,但是并不因此自暴自弃,而是把这些不利变为有利。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比如无手无脚的谢坤山用嘴作画,成为励志名人;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发表励志演讲,鼓舞一代人;等等。
记:您有17年的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的经历,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自卑孩子。能否给我们讲一个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案例?
白:好的。有一个初二女生,我们权且叫她小英吧。小英性格比较内向,跟随妈妈长大,父亲在外地工作。小英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排名比较靠前。有一段时间,小英突然不想上学了,在教室里哭,回到家里也哭。妈妈问她是怎么回事,她也不肯说。从小英的日记里,妈妈发现她居然有轻生的念头。第二天晚上,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小英才透露自己在学校里遇到了不公正的评价。原来,因为小英所在的班课堂纪律不好,各学科老师不愿意到班级来辅导,于是班主任想了一个办法,请同学们匿名举报扰乱课堂纪律及几个表现不好的同学。结果,黑名单上除了几个比较淘气的男生外,居然有小英的名字。班主任非常生气,没有仔细调查便在班里公布了黑名单。小英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同时大惑不解:我平时很少跟同学们说话,上课听讲非常用心,哪里会扰乱课堂纪律?为什么女生中只有我一个上了黑名单?难道我有那么差吗?小英的妈妈很理智,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希望班主任能帮助小英。第二天,班主任来教室找到小英时,小英还在委屈地哭泣着。
记:这是一个逃避型自卑的案例。
白:对,十分典型。
自卑从来不简单
记:许多家长不解,孩子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会自卑呢?
白: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如我们通过小英这个案例来实际分析。
记:太好了!家长们对心理辅导都感觉很神秘,您能按流程讲解得详细一些吗?
白:好的。心理辅导的一般流程有七个步骤。
第一步是接受情绪。当学生来找我寻求帮助的时候,我首先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陪伴和等待,允许、鼓励孩子自然、充分地表达。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很难听进别人的话。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时,他才可能吐露心声。
小英来找我时,一坐下来就哭。此时,我没有制止她,而是给她倒水、轻拍她的肩膀,表示我接受她的委屈情绪。不大一会儿,小英就平静下来,向我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二步是建立咨询关系。心理辅导能否迅速、有效地展开,关键看咨询关系建立得怎么样,看你是否取得了孩子的信任。
小英感觉很受伤,她学习成绩本来不错,心中也有梦想,却因为黑名单事件而想放弃学习,这肯定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在小英的倾诉过程中,我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情。不知不觉间,小英已拿我当亲近的长辈了。
这里我特别想提醒家长朋友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是带着负面情绪找您倾诉时,您一定要感到荣幸。至少,在孩子心目中您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第三步是收集资料。任何行为都可能有复杂的心理基础,所以,在开始辅导之前,我会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情况,收集学生的信息,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学习情况以及事发前后相关的一些问题。收集的资料越全,提供的辅导就越有针对性,辅导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小英不想上学,仅仅是因为黑名单事件吗?她为什么不申辩?为什么不抗议?她的反应是不是有点夸张?这都会在仔细询问和充分调查中找到答案。所以,收集资料这一步至关重要。
第四步是评估。这一步要做的是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来评估问题的性质,找到问题的核心,给问题评一个等级。
小英遇到的问题,在她看来是被同学恶意排斥,进而引发了她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恐惧和焦虑。事实上,所谓恶意排斥不过是一场误会。小英之所以有过度的反应,其实与父亲经常不在家导致她缺乏安全感、学习压力大导致考试焦虑等因素有关。
第五步是确定辅导目标。我经常跟学生一起商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先解决哪些,再解决哪些?其实这就是辅导目标的确定。
小英倾诉完,心情平静下来以后,我在纸上写下要解决的问题,与她一起商讨。这些问题包括:没有捣乱行为,为什么会被同学举报?自己感到委屈,为什么没有向老师或同学说明情况,而是要自己承担?不想上学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如果真的不上学了,会得到哪些好处?等等。由问题入手,引导她一步步深入探索,最终不仅促成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事,让她对自己有更多了解,促成其心理成长。
第六步是辅导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心理成长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辅导的过程中,随着辅导的深入,可能不断会有深层次的发现。就像剥洋葱一样,我们要一层一层地去解决问题,所以咨询的目标,是在辅导过程中随着信息掌握的更深入,而不断进行修订的。
通过数次心理辅导,小英慢慢弄清了自己的问题,父爱缺失问题、学习压力问题、个性缺陷問题、人际关系疏离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而且,这些问题只要领悟,即使不能马上解决,至少可以摆脱它们的困扰。
第七步是咨询效果的评估。心理辅导效果的好与坏,其实孩子最清楚,就像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一样。但是,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
对小英的辅导结束之后,我一直通过她的班主任关注着她。班主任告诉我,小英之所以上黑名单,可能是调皮的男生在捉弄她,老师和同学没人认为她应该上黑名单。目前,小英已经放下了这件事,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就像变了一个人。
记:心理辅导的力量果然强大!
白:其实,我所做的,有心的家长都可以做到。而且,家长最了解孩子,最爱孩子,因而也是孩子最贴心的心理辅导师。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