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对比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0-04-20王梓秋
王梓秋
摘 要: 基于R-SPQ-2F量表的中外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发现,学生成就动机占主导因素,深层动机次之,浅层动机的影响最小。国别、性别、学历三因素,分别对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中外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应当强化基础课程,开发通识课程;完善课程體系,强化思维训练类课程;优化考核结构,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适当融入市场评价导向,坚持产学研相融;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结构。
关键词: 中外艺术类学生 学习动机 人才培养
1.引言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方案制订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外学生来自不同教育背景,具备不同的学习动机,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两类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将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精准施教提供可参考的建议。艺术类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特点,本身专业偏重实践性,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来华艺术类留学生的不断增多,有必要对中外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以为各艺术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的是构建集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以南京艺术学院中外学生为例,探讨基于中外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对比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调查统计结果
2.1测量工具与被试
本调查采用Biggs等人(2001)修正的学习过程问卷(R-SPQ-2F量表),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成就动机、深层动机、浅层动机深入分析,同时借助SPSS20.0对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被试为随机抽取的南京艺术学院88名中外学生,其中本科生57名,研究生31名,男女比例约为1:1.5,主要测试目标为中外学生的成就动机、深层动机、浅层动机差异。
2.2统计结果
对所有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成就动机、深层动机、浅层动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值比对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占主导因素,深层动机次之,浅层动机的影响最小。可见艺术类中外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以个人成就为目的,消极被动的因素影响不大。
在以性别差异为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未发现总体上中外男女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对男女学生分组后统计发现,中外男学生的成就动机(p>0.05)和深层动机(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国男学生的浅层动机显著高于中国男学生(t=5.786)。外国男学生的深层动机(t=0.688)也略高于中国男学生,外国男学生的成就动机(t=-0.602)却略低于中国男学生。中外女学生的成就动机(p>0.05)和浅层动机(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深层动机t值表明,外国女学生的深层动机要显著高于中国女学生,浅层动机、成就动机同样高于中国女学生。
从学历层次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外本科生在深层动机(p>0.05)和浅层动机(p>0.05)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差异为成就动机(p<0.05),外国学生的深层动机(t=0.987)和浅层动机(t=0.875)均要强于中国学生。中外研究生在浅层动机(p>0.05)上无显著性差异,外国研究生的成就动机(t=3.631)和深层动机(t=3.427)都要显著高于中国研究生。
3.学习动机的差异对“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3.1“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科发展特色和人才培育特色。“三位”指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三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体”指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3.2“三位”与“一体”的关系
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既可以是分别不同的三种类型人才,又可以是三者融为一体的人才,它们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综合性”根据概念阐释,即学科的综合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应当指知识的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因此“综合性”是人才培养的过程。“三位一体”的理念应当是以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为培养目标,以“综合性”为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应当是由“专业素质”教育观念向“综合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徐体高,2004)。辛涛、黄宁(2008)认为,复合型人才应当具备知识的集成性、能力的复合性、素养的全面性,对复合型人才的评价应当从知识、工具性能力、素养、心理健康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许青云,2010),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张放平,2007)。应用型人才同样以能力培养为重心(钱国英,王刚,徐立清,2005),作为独立的人才类型,应当具备独立的培养体系,以达到知识与技能并重(吴中江,黄成亮,2014)。
综上,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有关联,并融会贯通的。复合是前提与基础,创新是思维与方法,应用是原则与目标。此三者突出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3.3学习动机对“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讨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扣“国际化”主题。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浪潮中,将外国学生纳入“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中将更有利于体现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宗旨和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反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中国学生国际视野的开阔,让学生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钟秉林,2007)。根据前文分析,中外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具备显著性差异,为统一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3.3.1强化基础课程,开发通识课程。
外国本科生,尤其是男学生的浅层动机明显强于中国学生,说明学生在入学时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考虑到现实因素,外国学生的专业基础良莠不齐,语言阻碍作用明显,因此必须强化其基础课程,为其设置汉语强化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的前修课程,以减弱其刚入学时的消极负面情绪,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深层动机。中国学生的成就动机普遍优于外国学生,可适当为其开发通识课程,拓宽知识面,从本科初始阶段起,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渐进。
3.3.2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思维训练类课程。
现代化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思维观念。因此,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要着重加强思维训练类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据本研究,本科阶段学生浅层动机占主导地位。本科教育已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应当是具备较高素质的高级人才,但浅层动机偏强说明当下学生思维观念存在问题,课程体系或老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3.3.3优化考核结构,建立综合素质评價体系。
考核体系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必须与新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核结构应当进一步避免“分数高低”定“能力大小”的错误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动机,不能因为考核结构问题,强化学生的浅层动机。
3.3.4适当融入市场评价导向,坚持产学研相融。
大学教育应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不是“围起墙来搞独立”。当下艺术学科欣欣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适当研究社会市场,开发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借鉴市场成功经验,融入技能型课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成长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学校的学生教育、学科研究应坚持社会发展方向,坚持产学研相融就是坚持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3.5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结构。
师资队伍的水平影响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应当对整个师资队伍进行合理规划,形成不同类型的专门教师,既要有教授理论知识的学术型教师,又要有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教师。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合理引进、聘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门人才、外国专家作为客座教师,以填补当前师资队伍的缺口。
4.结语
通过对中外艺术类学生进行抽样学习动机调查分析,本文认为,构建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强化基础课程,开发通识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思维训练类课程;优化考核结构,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适当融入市场评价导向,坚持产学研相融;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John Biggs, David Kember, Doris Y. P. Leung. The Revised Two-Factor 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R-SPQ-2F1[J]. The British Psychology Society, 2001(19).
[2]方东.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J].高教探索,2008(4).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5]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
[6]徐体高.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7]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8]姚孝军,陈静,杨亚敏.英语学习者学习方法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
[9]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10]张建玲,毛晋平.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5).
[11]张润杰,张亚伶,杨娜,李泓磊.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地区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
[12]钟秉林.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对外汉语练习有效性及心理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SJA037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