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螺旋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企业价值创造研究

2020-04-20冯婉君

价值工程 2020年7期
关键词:企业价值协同创新

冯婉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已成为成为当今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共同目标追求。本文从三螺旋的角度出发,通过各主体彼此相互合作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多主体相互协同对企业价值创造有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对三螺旋协同创新下的多主体相互协作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stant increment of enterprise value has become the common goal of today's enterprise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iple helix,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ject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mutual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value creation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utual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under the triple helix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n the value creation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三螺旋;协同创新;企业价值

0  引言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全球企业价值创造理论不断快速向前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稳定、长久发展下去的核心要素,而协同创新更是21世纪的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创新主体也在不断增多,结合三螺旋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多主体下不同组合的三螺旋模型。各主体在构建的三螺旋模型中,彼此相互协作、资源整合、知识流动形成互相交叉联系、螺旋上升的合作共赢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价值创造发挥了巨大影响。

1  基础理论分析

1.1 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理论概述

三螺旋模型是指三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紧密合作,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实现资源的优质整合,取长补短,发挥相互协同发展作用。Loet(2000)从宏观角度认为,政府、企业和高校是三螺旋理论协同创新机制的核心成员,在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转变为企业生产力的过程中,三方相互支持、彼此协作,从而使企业价值创新的过程逐步螺旋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中协同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合作频率不断加强,三螺旋模型的发展也从传统的产学政发展到产学研政介等多主体协同创新下的发展。综上可知,本文的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指各创新主体借助共同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彼此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1+1+1>3的作用。

1.2 企业价值创造理论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等方面,而是创新力、学习力以及知识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其发展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由资源、核心能力、知识、动态能力四大理论所组成的企业能力理论。马歇尔根据以上不同学者研究理论提出了新的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即企业内部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价值创造不仅包括企业所表现出的价值,还包括那些现在无法准确估计但随着企业的稳步发展会由现在潜在的机会未来实现的利润的价值能力。因此本文认为企业价值创造是指企业不断投入资源,实现资源管理增值、核心技术研发,最后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企业价值创造是指企业在现实市场客观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属于本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潜在机会的获利价值之和。

2  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主体构成

本文构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以企业为核心主体,跟随信息时代的步伐,相较传统产学政的三螺旋模型中政府的政策制度支持,科研机构提供的科研成果对企业技术改进、知识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所以,随着信息科技带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创新主体也由产学研政拓展到同行的合作企业、竞争企业、中介机构等彼此相互协作,促进核心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等方面的积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基于以上目标,各主体借助协同创新网络形成了产学研三螺旋模型、供应商—企业—客户三螺旋模型、竞争企业—企业—合作企业三螺旋模型的多主体下的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响应组织对知识的需求,结合网络主体间的数量多少、紧密程度、接触频率等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分析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借助不同的创新要素实现主体-主体、主体-要素的协同下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根据相关学者对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研究与总结,将三螺旋协同创新网络分为核心层子系统、中间层子系统和外围层子系统。各子系統主体在在构建的三螺旋模型中借助战略、技术、组织、市场、文化、信息等创新要素相互合作共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如图1所示)

3  多主体协同对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

三螺旋模型可以看作是动态的各主体之间不断沟通学习实现知识创新积累的过程。知识积累下的产业链不断完善推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完善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这种不断投入、协同和产出的组织成长过程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合作互动网络模式。(如图2所示)

①核心层子系统三螺旋模型对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相较传统以政府提供制度支持和文化支持、以大学提供人才培养的产学政三螺旋模型。在协同创新网络核心层形成的大学-企业-科研机构三螺旋模型中,大学每年提供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实现企业新老员工之间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碰撞和交流,实现知识吸收、共享和创造,加快知识管理的循环。同时提高了企业员工在践操作能力、知识创新积累、加深了员工彼此交流合作联系等,实现组织人力资本的增加,提高了组织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从而推动企业价值增值。另一方面,企业将科研机构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中,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链结构的调整、增值,形成组织自上而下整体结构资本的调整。包括企业内部运营流程、实践操作、组织文化等。以上措施简化了企业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业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的效率,达到了企业盈利目的。企业价值不断增值致使其需要更多的知识创造,使产学研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组织内成员的交流更加频繁,带来更多的知识创新循环,开始企业新一轮的企业价值增值。

②中间层子系统三螺旋模型对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在协同创新网络中间层形成的供应商—企业—客户三螺旋模型中,企业需要创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与客户建立长期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加企业的关系资本,以便及时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客户提供的市场反馈信息,可以让企业第一时间发现产品的问题,及时作出改进,大大降低了客户流失的风险。此外,客户提供最新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及时开发新产品,抢占客户市场,增加企业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动者企业增加自身的技术链的完善,间接推动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原材料和高级技术的生产设备。供应商通过给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推动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技术、中游生产流程技术和下游营销售后服务技术等技术链的完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技术链的调整推动组织内部的结构资本的增值,如完善作业流程、合理的企业制度改进、规范员工操作、完善组织文化和规范信息管理系统等,以上措施简化了信息处理、提高了了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了资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这种客户提供信息资源,推动企业与供应商接触频率不断增多、不断推动技术链增值,使企业的价值创造不断呈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在协同创新网络中间层形成的同行之间的企业—竞争企业—合作企业三螺旋模型中,企业与合作企业通过扩大同行企业主体的数量,彼此间的接触频率不断增多,扩大各主体间的合作密度。员工作为知识信息、技术操作、销售服务等活动的载体,借助协同创新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关系的不断加强、各主体接触频率不断增多,加深了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信任,节约了交流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竞争企业通过自己的优势激励着核心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扩大市场范围。双方技术人员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流程,增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规范了核心企业的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同时派遣本企业的管理团队到竞争企业中去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吸取对方管理方面的优点,完善组织内部结构、丰富了组织文化,简化企业不必要的作业流程,实现结构资本的增加,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竞争企业激励着企业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合作企业共同弥补核心企业的不足,实现合作共赢,使企业价值呈一种螺旋上升的增值趋势。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在协同创新网络中产学研政等主体在形成的三螺旋模型中相互协同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得出: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借助知识资本实现彼此在网络中协同发展以增强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青,梁超.价值链拓展视角下协同创新系网络形成机理研究[J].2017.

[2]罗政,李玉纳.企业价值链协同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2016.

[3]劉畅,李建华.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9(3).

[4]Yun Ji Moon, Hyo Gun Kym. A model for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Science, 2006, 23(3): 253-269.

[5]喻登科,肖欢,彭静,薄秋实.知识资本与性格特质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2):146-155.

[6]王世红.企业协同创新的主体分析[J].经济研究,2018(9).

[7]邹波,郭峰,王晓红,张巍.三螺旋协同创新的机制与路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7).

猜你喜欢

企业价值协同创新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几点思考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