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实践探析

2020-04-20吴珊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数据采集

吴珊珊

摘    要: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举措。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实践从国家、社会、高校层面来看都具有重大意义。高师院校应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围绕数据采集加强质量管理与内涵建设,充分挖掘与利用数据采集成果,切实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教育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师院校;数据采集;师范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60-03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上日程,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大力推进全国师范类专业建设以及师范类人才培养改革[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明确指出“要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2]。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首次增加师范类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各项数据达标情况将作为高校师范类专业申请认证的门槛,这意味着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情况有了国家层面上的常态化数据监测手段。作为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类专业办学数据监测对提升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的实践意义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看,对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核心数据进行采集,有利于完善师范类专业监测评估方式,健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监督师范类专业的办学质量及发展方向,并据此开展分析与预测,提高教育行政决策准确度与针对性。另外,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依据与标准,办学核心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前期数据信息积累,为认证打好基础,方便专家入校前了解基本情况,确定考察重点,提高认证工作整体效率效能。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办学监测数据能够直接体现其教学工作状况与专业办学实力,进而向社会大众展现学校办学水平和特色,回应公众对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密切关注,保障社会对高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3]。公众可以通过官方数据信息公开化了解国家或局部地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积极参与到师范类办学质量监督评价与反馈机制中去,促成高师院校办学与社会需要双向互通、深度融合。

最后,从高校层面上看,参与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可以使高师院校加强师范类专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4],从数字化档案入手进行自评、自检、自建,强化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规范。高师院校还可借监测数据采集之机,树立师范类专业建设内涵与质量意识,认清自身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横纵向比较深入梳理自身办学优势及差距,构建自我革新的长效机制,与“持续改进”的认证工作理念相呼应,补齐短板、错位发展,最终迈向卓越。

二、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实践

(一)组织实施

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此次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中添加师范类专业情况补充表14张,并明确指示凡开办师范类专业的本科高校必须填报。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涉及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师范类专业情况等8个类别共102张表格。

学校接到通知后迅速启动数据采集工作,组织召开校、院两级数据采集工作会,印发《数据填报指南》,向相关工作负责人明确指标内涵和统计口径,确定数据采集核心责任部门及协助部门,由学校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处共同统筹组织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工作,具體填报单位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教师教育处、学生处、人事处、国资处、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院、财务处、图书馆、团委、信息办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及16个师范类专业所在学院。

校内数据采集工作总体开展顺利,经过基层填报、数据汇总、校验审核、错误信息修改及确认上报等流程,最终于11月底向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统一上报最终数据,历时近2个月完成。

(二)成果收获

此次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工作属史上首次,且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信息项繁杂,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全局统筹协调,相关各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密切沟通协作,填报工作各环节严格把关,时间节点安排合理,数据填报责任到人、真实客观,最终形成了能够真实反映天津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具体办学情况的《师范类专业一级监测报告》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试行)》,梳理出了多维度、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诊断,以量化的方式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与改进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学校健全完善师范专业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管理改革,稳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科学和精确,各相关部门之间多次协调沟通,加深了合作默契,部门联动机制得到高强度的锻炼,协作效率显著提高;数据填报责任制则加深了各级填报单位对数据工作重要性与严肃性的认识,强化大数据观念和主体意识,从内部激发工作潜力与热情;教学相关重要数据大多由教学单位填写,通过对数据工作的深度参与,各教学单位得以重新检视自身教学情况,注意到平时缺乏关注的教学薄弱环节与潜在问题,改进了院系层级的教学状态描述和自我评价;参与数据采集的所有部门及工作人员还通过此次机会充分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思路与重点指标构成,进一步理解“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对标找出目前尚存的差距及努力方向,为学校第一批师范专业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打好思想基础、做好前期积累,全校上下形成积极迎接考察认证的良好氛围。

(三)反思改进

反思是推动工作创新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虽然此次数据采集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例如,因工作时间紧迫,采集工作以尽快形成数据结果为主要目标,缺乏通盘考虑与整体设计;填报团队属临时组建,职责权属还不够明晰,存在重复工作、无效工作的现象;组织机制效率还不够高,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一张表的情况数据仅有汇总部门对各填报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缺乏填报部门间的平行沟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集效率与质量;因首次添加师范类专业相关指标,部分工作人员对指标内涵及逻辑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在领会指标内涵、明确统计口径、统一填报格式等方面经历了一些波折。经过对数据采集整体工作的深刻反思,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改进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整体布局。成立由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数据采集工作专门领导小组,把数据工作作为学校年度重要任务进行规划,把握整体,加强布局设计与督导跟进。在全校范围内要做好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精神与核心理念,普及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数据采集工作为着力点营造专业教学质量文化氛围,将教学质量保障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每一个师范人心中,增强行动自觉,形成上下凝聚、平行交织的整体合力,推进师范类专业数据采集工作系统化、常态化。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做好组织保障。数据采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临时指派、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必然不利于改进采集工作质量。要重视采集工作专门队伍的建设,在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涉及的部门中选出熟练领会指标内涵、掌握采集流程的填报人员以及熟悉教学工作各相关环节的管理人员[5],组建精干团队专门负责数据工作,确保数据为学校管理有效利用,采集工作完成情况应纳入当年工作量计算和绩效考核的范围,激励团队提高执行力。由于数据采集以年度为单位执行,时间跨度大,难免出现人员调动等情况,要及时关注和补充后备人员,确保采集工作相关岗位无空缺。团队组建完成后必须明确任务与责任分解,各项数据填写、汇总、核准环节均要有专人负责,所有团队成员须在填报之前参加工作流程与指标统计相关培训,深入理解指标内涵,明确统计口径,严格规范填报格式,并在任务期间利用QQ、微信、内部消息系统等通信工具建立大大小小的沟通群,针对填报整体工作或是局部某个数据指标点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落实长效管理。任何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都离不开制度的制约与监督,数据采集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客观、完整,提高數据库的实用价值,必须加强各类规范建设[6]。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将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维护、材料支撑、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从制度层面规避人为失误,减少可能发生的问题。除了对数据采集工作本身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外,还应构建合理的调研反馈机制,不定期地走访了解关于数据指标更新、工作方式改进、结果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建议,吸取多方意见认真评估采纳,反馈至采集工作团队以及设计数据系统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促进数据采集系统不断改进、学校数据采集质量持续提升。

三、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成果的应用

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采集工作的最终目标即对采集成果的应用。师范类专业监测数据及根据其生成的一级监测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点,还诊断出学校在各项建设发展与教学管理中的弱项。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数据采集结果显示了天津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实践基地配备充足、实践时长有保障、专业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任课教师有较丰富的基础教育服务经历、师范技能平台设施完善、图书资源丰富等突出的办学优势,同时也指出了部分师范专业生师比不够合理、生均教育实践经费低于全校平均水平、精品信息化课程数量不足、基础教育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偏低、师范技能竞赛获奖成果少,个别师范专业还存在高职称师资比例较低等情况,说明学校在某些方面确实投入不足,存在薄弱点需要补强。所以学校不应只为了采集而采集,要利用采集成果来理解每一项指标内涵所对应的工作内容与关键控制点,立足于长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扎扎实实地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改进,有层次、有计划地向认证标准的目标迈进。

为更广泛深入地利用采集成果,相关部门应在采集工作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充分挖掘基础数据之间的相关性[7],根据学校的现实需求展开不同数据项的拓展分析,设计更加直观的报表、图表等形式展示成果,并以座谈会、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方式将数据总体或分类反馈给学校领导层、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

对学校来说,可将量化的数据转化为质量状态的考察,形成动态的质量监控体系[8],从全局角度了解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学状态,把握教学质量监控关键点,梳理师范类专业发展脉络,通过比较认清自身总体水平层次及内部各专业不均衡状态,深入研究各专业数据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契合度,扬长补短。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应在巩固服务基础教育特色成果的同时,对师资引入与培育、重点学科倾斜、信息化课程建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提高师范生竞赛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决策与未来设计,实现内涵发展。

对教学单位来说,可围绕数据建立有效的师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体系,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对开课情况、学分学时分配、教材选用、课程考核、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教师成长等关键环节进行关注,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重点,使之向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靠拢。还可利用数据采集与整理加强原始教学数据档案电子化的建设,与监测数据立体关联,共同构成专业认证所需的数据支撑。

对职能部门来说,可共享与师范生培养相关的所有数据及统计报表,减少沟通盲区,加强相关管理,调整工作重点,切实为师范生培养做好服务与保障。如招生办公室可通过了解师范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加强招生宣传;财务处可通过比较各专业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来适当调整各教学单位的相关拨款等。

数据采集成果还应对各类教研人员开放,教研人员是学校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核心实践者,了解师范类专业教学状态数据有助于他们站在全局高度认清自己的位置与作用,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师范生培养出力献策。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日益深化,师范教育振兴正在路上,高师院校应坚持做好师范类专业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充分利用采集成果,积极提升教师教育办学水平,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2019-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3-22)[2018-12-28].http://www.gov.cn/xinwen/2018-03/28/content_5278034.htm.

[3]韩伏彬,董建梅.教育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特征与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2).

[4]李群英.地方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12).

[5]袁仁意,陈济川.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服务新建本科院校的预警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6]许晓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7]王胡红,李晓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以武汉大学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4).

[8]黄家庆.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构想[J].钦州学院学报,2012,(8).

[责任编辑  李金波]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数据采集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