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电影《归来》韩文字幕翻译

2020-04-20左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期
关键词:归化文化传播

左晋

【摘要】对外译的电影而言,其电影字幕直接决定电影中信息传播的质与量,本文通过分析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的韩文字幕翻译情况,探讨在不跳出电影字幕翻译的一般性原则与方法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电影翻译字幕,让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通过电影这一大众艺术形式更多的、更好、更有效的向外传播。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文化传播;归化;增译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课题“文化输出视角下中文电影的韩文字幕翻译研究”(15C0851)

绪论: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文化也愈发地受到世界的关注。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大众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弘扬大众文化,展示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国际形象同时也能创下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拥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可挖掘和发展的文化内容更为多样,而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优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它具有大容量、高质量以及节奏快的特点,从电影字幕的角度文化探讨文化传播问题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挖掘两者的融合性,并且关注优质的中国电影作品以及其外文字幕的翻译情况是“文化走出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1.韩国电影观众与中国电影

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电影在韩国的市场和观众基础。从第一部中韩合拍的电影《异国情鸳》(1958)开始,中国电影的韩国之旅就拉开了帷幕。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香港电影的劍客片和李小龙电影,70年代成龙武打电影以及之后的十余年的香港电影黄金时期所上映的电影让中国电影被韩国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在此期间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电影《醉拳》(1978)一度创下当时首尔地区观影人数最多的国外电影的记录。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1987)也是深受韩国观众喜爱的中国电影。

进入90年代点韩国政府电影配额制和英美电影的影响,所以即便是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中国内地电影之后在韩国上映的数量并不多,只杨吉友导演的《三国志》,和张艺谋导演的《菊豆》(1990)。其中张艺谋导演的《菊豆》以其与以往香港电影截然不同的题材和角度给韩国电影观众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电影世界,给韩国电影观众留下了颇具特色的中国印象。打破了以往中国电影武打,历史人物或故事为主的模式。

根据韩国电影协会的资料显示,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电影受韩国观众喜爱的类型依然是以武侠和历史故事类型。如吴宇森导演的《赤壁》(2009),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2004),李仁港的《三国之见龙卸甲》(2008)。

笔者认为韩国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偏好单一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在电影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以《醉拳》为代表的香港武片给韩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印象延伸到了对整个中文电影的印象,甚至可以说造成了中国电影就是武打电影这样的等式认知。从目前的这样的认知对整个中国电影在韩国市场的推广上来说是不利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韩国的文化相通,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早在有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之前就在韩半岛广为流传。所以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被韩国电影观众接受。

2. 电影字幕翻译的方法与文化传播

在电影的外介过程中,电影的外文字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为了更好的在韩国市场的取得成绩,不能小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韩国上映的中国电影的翻译通常是由韩国电影上映公司进行。据笔者调查表明,字幕翻译的译员有精通汉语的韩国人也有长期在韩国生活精通韩语的中国人,也有一部分译员是在韩国生活的中国朝鲜族。译者各自不同的文化教育知识背景对字幕内容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这些错综复杂的差异都在字幕上得到了呈现。

电影字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电影字幕具有同步性的特点。字幕翻译属于影像翻译的一个类型,字幕翻译将以语音构成的出发语言以到达语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电影屏幕的下方,将电影的内容转达给观众。观众在观看电影画面的同时,会一同看到与电影内容同步的字幕。

电影翻译字幕的第二个特点与文本特点有关。与一般的文本翻译不同,电影字幕的文本都是由口语化的表达构成的。因此,虽然是文字化的表达,但其内容更与日常口语化的表达更为接近。

电影翻译字幕的第三个特点是对荧幕字数限制性。电影字幕受空间的局限,在长度上不能过长。如果字幕过长,不仅影响到电影画面的美观,还会妨碍观众理解电影的内容。

结合翻译字幕的文体特点与韩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因此助词的省略和缩写是韩文字幕的一大特点。

文化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电影翻译字幕的角度来讨论文化传播的问题就必须要关注电影字幕对信息的传递情况。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电影中信息传递的质与量。电影字幕在内容呈现上与其他的翻译物不同,很大程度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经济性往往是翻译的第一准则。因此,电影字幕在呈现上往往会更多的贴近目的语国家观众的知识背景与语言特点,对于文化信息的保留与传播并非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关注的点。我们在谈从文化传播与电影字幕翻译的关系时,也无法否定上述翻译方法的合理性,我们提倡的是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找到其与文化信息传播的平衡点,更多将文化信息有效的、生动的通过字幕的形式得以呈现。

3. 电影《归来》的字幕翻译

本文对电影《归来》的字幕电影所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统计。电影《归来》使用归化翻译方法的比例占到了71.4%,直译的翻译方法只占了28.6%。可见,在实际的电影翻译过程中,为了信息更快速的传递给观众,归化的翻译方法更为常用。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翻译倾向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文的关注点。本章节将结合电影翻译字幕的特点来观察电影《归来》的韩文字幕,电影《归来》的韩文字幕大致通过分为几种类型:用类似内容替代、省略、直译以及增译。

①(电影原声):谁让她爸畏罪潜逃呢?

猜你喜欢

归化文化传播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运动员归化的因素分析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过去30年,台籍归化印尼越南人最多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