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教学
2020-04-20陈燕
陈燕
【摘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使其掌握简单的音乐技能并具备基本的音乐素质,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发育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的方式来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幼儿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增强音乐活动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14-02
学前儿童一般处于3至6岁的年龄阶段。在这个成长时期,爱动、爱玩、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是他们的显著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他们上音乐课时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也容易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音乐活动课上,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以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从而促进音乐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1.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现状
在對幼儿开展音乐活动教育时增加课程中的趣味性元素十分必要,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趣味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趣味性教学目标在音乐活动课堂上的落实程度不理想。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前制定了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具体目标,但是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难于落实。例如,有的教师对幼儿了解不够,对课堂控制能力不足,致使音乐活动课上幼儿不配合,从而难以落实趣味性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与配教人员课前沟通不充分,课堂配合不密切,致使趣味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等等。其次,教学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在音乐活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形式固定且单一,不能有效地增加教学趣味性。例如,一些教师经常采用的固定音乐教学形式,即:先为幼儿播放教学音乐,然后教幼儿学习唱歌和动作,最后让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自行完成唱歌和动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开始时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反复的使用,趣味性必定会越来越少。
2.增强音乐活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2.1详细计划,围绕目标实施教学
趣味性教学目标要想得以实现,就要以课前详细计划为切入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一是,课前做好详细计划。只有事先做好详细计划,教学目标才能够按部就班的实现。要依据音乐活动课程教学总目标制定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进一步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制定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充分考虑班级幼儿的整体情况和个性特点。需要配教配合的,应事先与配教做充分的沟通,确保双方对实施计划理解一致。二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活动教学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应以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
2.2丰富形式,通过游戏增加乐趣
为了增加音乐活动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就必须摈弃单一的教学形式,就必须丰富现有的教学形式。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根据音乐教学内容采取游戏的形式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增加竞争性活动来增加趣味性。例如,在进行幼儿园小班《小猫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等到学生们熟悉了歌曲内容、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游戏环节,带领学生们做躲猫猫的游戏。教师扮演猫妈妈,学生们扮演小猫,学生们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当唱到对应歌词时,学生们就躲起来。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们学习了唱歌和动作,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3双向交流,通过互动增加乐趣
通过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吸引幼儿容易分散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注重自身对学生知识输送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通过交流互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的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师生互动创造机会,从而增加师生互动次数。例如,在进行幼儿园小班《洒水车》教学时,在通过《蜜蜂做工》音乐导入后,教师就可以向幼儿发问:“小蜜蜂是勤劳的,那你们知不知道还有什么人勤劳吗?”采取类似这样发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再通过最终的解答来增加课堂趣味性。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给予正面否定,而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趣味性。不仅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加趣味性,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加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趣味性教学是新时期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力争为幼儿音乐活动课堂注入更多乐趣。
参考文献:
[1]赖美.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