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0-04-20马燕
马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并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校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既是培养合格公民必然要求。由于生物学科具有认识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特点,所以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担负更多的生态教道德育责任。如何有效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也就成为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唤起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态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66-01
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大工作。保护环境本来就是一项基本国策,现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更是对合格公民的新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既要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也要注重课程标准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依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容乐观。
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不够明确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想要更好的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也需要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料。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人们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依然还不够明确。很多教材还是以生物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进行撰写,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分散比较广,不集中也不明显,并没有独立的章节讲述在生物学科中如何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2.学科教学中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不强
我们常说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当然同时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需要。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考试必须的知识点,总会加强对学生的习题训练,教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会重视老师反复强调的考点,对生态道德教育也会不够重视。
3.学科教学中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专业
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相应的思考,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的思考和研究,也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因此也缺乏相关的途径。尽管有时候找到相关的途径也没有做足相关的工作并且很多老师所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也很比较浅层面,没有太多的深入,这就会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学缺乏完整性和专业性。
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1.强化教师生物学科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生物学科的教师必须首先树立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行为,以身作则,教化学生。如果学校能对生物学科的老师开展集中的生态道德教育学习与讨论,先让老师们具备生态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能将生态道德外化為行为。通过较为集中和系统的培训和训练,提升生物老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和能力。
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一般结合了教师用书、参考书,再加之多年授课经验讲解内容。也应该将固有的知识点结合新时代的新事件再做另一番讲解。更加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通过情景导入或者引发思维等等方法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这样适度的引入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感受到不遵守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深刻牢记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警钟。
3.根据学科内容进行生活实践活动
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轻松学习的好方法。如果能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生态道德教育轻松结合,通过老师的编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再表达给学生,就能使让学生牢固记忆并时刻践行。比如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每年的植树节、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等节日举办简单的主题活动。如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全校师生就可以举行一个“建生态文明、享绿色未来”的主题讲座,或者举行一个废物利用节能减排的手工艺品展示活动并进行节能宣誓和签名活动。
结语:
不可否认一个人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也反映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 2017(3):93.
[2]黄伟智.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