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4-20姜瑜
姜瑜
【摘要】素质教育下,不但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努力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其中,德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就是一个研究的主题。对此,文章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对德育渗透的内容展开了刍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德育渗透 现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61-02
一、现状探究
1.生物课堂中忽视德育
应试教育仍然霸占着初中生物课堂,所以,对于德育的渗透,教学人员重视度不够,即便国家和教育界已经三令五申的强调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然而落实中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老师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仍然放在首要位置,只是以“说教”的方式将德育思想渗透到生物课堂中,很少过问学生的反应效果。
2.对隐性德育重视度不够
不够重视隐性德育也是生物课堂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而且,近些年也非常关注德育内的隐性教育,把隐性教育视为德育的重点内容。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却没有将其载体性作用切实的发挥出来,没有让它在生物课堂中生长和发展,教师与学生自动屏蔽隐性教育的现象大有存在,对生物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认知。
二、具体的渗透方法分析
1.“爱”的教育渗透
我们需要敬畏生命,需要承认神奇的自然。在学习“生殖”的内容时,我们需要为学生阐述受精卵是如何慢慢发展成一个人体的,在出生后,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成年——老年,这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疾病、战争、自然灾害都可能伤及到它;所以,通过敬畏生命理念与“生殖”内容结合讲解,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生物学科与德育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的目的。青春期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代名词,通过学習生物,他们懂得如何把握尺度的展开异性之间的交往。
再比如,对“昆虫生殖、发育”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将“化茧成蝶”的过程为学生呈现出来,通过播放动画,将青春寄语在屏幕上播放出来——毛毛虫和美丽蝴蝶间的转变。毛毛虫生来自信、勇敢,成为美丽的蝴蝶是它们的毕生梦想,心中积蓄这无限力量,勇敢的啃食着营养的枝叶,最终将梦想的翅膀张开,最终变成了漂亮的蝴蝶,通过爱的力量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2.深挖书本德育内容,科学渗透德育
生物教师从生物角度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专研,把书本内的德育知识、内容找出来,随后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比如,在学习“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时,不但对生物的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在其中体会了袁隆平教授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到了丰富的生物知识,而且,还体会到了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优化与提升。
生物课堂之上,老师需要将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思想素养的强化作为着力点,将一股精神力量注入到学生体内,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此种精神力量价值不菲。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热情,积极投身于课堂之上,帮助他们将远大理想树立起来,从而更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并且,还可以把祖国的前途和他们的学习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有许多有关德育的内容存在于生物知识内,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研究中,对教材给予科学的认识,教案编写前,对教材内容的内在意义进行体会和感知,优化和转变自身授课方式,充盈授课内容,从而将学生学习主动与积极性提升,为学生汇集力量,更高效的学习生物知识。
3.团队意识的凝聚
在美丽的自然中,群体是群居动物得以生存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我们需要培养其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在对学生团队意识进行培养中,生物教学就发挥了一个优秀平台的作用。把有关生物的社会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在社会决策中,也可以看到学生的身影,把集体力量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之上,团结起学生,教会学生利用集体性智慧探讨生物学科内的种种自然现象。比如,“蚂蚁搬家”、“保护蜂王”等,都是鲜活的生物界例子,合作团结的力量都可以被有效的诠释出来。所以,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更需要明确合作、分工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中,必须要认识团队意识这个巨大的财富。
结语:
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是生物学科的主要特征,他与生物实践完美对接与结合,趣味性、生动性明显。然而,做人我们要以德育为根本,这也是陶行知老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不管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与德育充分融合,才是学习的真谛和核心所在,所以,我们应该同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际内容结合起来,对德育教育进行适时的渗透,实现学科教育的升级,为素质教育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韶辉.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2):765-766.